webpack 入門篇

官網首頁:css

 這些資源包括:腳本 / 圖片 / 樣式 / 表 。html

 

因此,本質上,webpack 就是一個現代 JavaScript 應用程序的 靜態模塊打包器(module bundler)。前端

 

用來幹嘛的?

它作的事情是:分析你的項目結構,找到 JavaScript 模塊、圖片、以及其餘的一些瀏覽器不能直接運行的拓展語言(scss/ typescript 等),並將其 轉換 和 打包 爲合適的格式供瀏覽器使用。vue

 

webpack 具備兩大特色: 模塊化  、  打包react

做用:webpack

一、將瀏覽器不能直接運行的擴展語言 轉換 成瀏覽器能識別的文件。web

二、將多個文件打包成一個文件  (如:image/styles/assets/scripts 等前端經常使用的文件)typescript

三、搭建開發環境開啓服務器npm

四、監視文件改動,熱部署json

 

爲何?

一、模塊化開發

  對比Node.js 模塊,webpack 模塊可以以各類方式表達它們的依賴關係:如

  • ES2015 import 語句
  • CommonJS  require() 語句
  • AMD define 和require 語句
  • css / sass / less  文件中的 @import 語句
  • 樣式(url(...))或 HTML文件(<img src=...>)中的圖片連接(image url)

二、預處理(Less, Sass, ES6, TypeScript...)

三、主流框架腳手架支持(Vue,React, Angular)

四、龐大的社區(資源豐富,下降學習成本)

總之一句話,方便快捷便於咱們快速的開發。

 

怎麼用?

 

安裝webpack

全局安裝:

npm i webpack -g

再在項目中安裝:

npm i webpack --save-dev

至於webpack全局安裝以後爲什麼還要本地安裝,請看:https://www.jianshu.com/p/4585ec653bfb

此時,package.json 文件中會自動生成對 webpack 的開發依賴:

 

新建一個 js 文件,而後執行命令:

webpack ./src/main.js  ./dist/build.js

就會在根目錄下生成一個 dist 文件夾,裏面會有一個打包以後的 build文件。

可是每次打包都這樣輸入一大串命令很繁瑣,因此須要用到package.json 的腳本功能。修改它以下:

// package.json
{
    "name": "webpack-demo",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webpack 的使用 demo",
    "main": "index.js",
    "author": "xxx",
    "scripts": {
         "build": "webpack ./src/app.js ./dist/build.js"
    },
    "devDependencies": {
        "webpack": "^3.6.0",
    }
}     

此時,若是再想打包,直接運行命令:

npm run build

便可。這樣作的好處是:簡單方便,一些命令都不用記下來,其餘人很容易就知道這個項目要如何進行打包。

 

可是 webpack 還有不少強大的功能很差在簡單命令中實現,這個時候就須要用到 webpack 的配置文件了。

此時,在根目錄下新增一個 webpack.config.js 文件。

而後命令行運行:

webpack

此時webpack會自動檢索根目錄下的webpack.config.js文件,而後根據這個文件中的配置去打包文件。

 

webpack.config.js

從webpack v4.0.0 開始,能夠不用引入一個配置文件。然而,webpack 仍然仍是高度可配置的。在開始前你須要先理解四個核心概念

  • 入口(entry)
  • 輸出(output)
  • loader
  • 插件(plugins)

 

咱們先看一個簡單的配置文件:

// webpack.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watch: true, // 監聽
    entry: "./src/main.js", // 入口文件
    output: { // 出口文件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ath: 文件的輸出目錄
        filename: "build.js"  
    }  
}
// __dirname,這個變量咱們沒有賦值,哪裏來的?放的是什麼?
// __dirname其實是webpack在編譯時本身內部加上的一個變量,它表明webpack.config.js這個文件在電腦上的絕對路徑。

module.exports:  爲導出對象,webpack  會直接讀取這個導出對象來打包代碼

entry: 入口。即打包從哪一個文件開始。官方的解說是:指示 webpack 應該使用哪一個模塊,來做爲構建其內部依賴圖的開始。進入入口起點(entry point)後,webpack 會找出有哪些模塊和庫是入口起點(直接和間接)依賴的。默認值爲 ./src

output: 出口。即打包後生成的文件配置。output 屬性告訴 webpack 在哪裏輸出它所建立的bundles,以及如何命名這些文件,默認值爲 ./dist。

 

loader

loader 是一種打包方案,讓webpack 可以去處理那些非 JavaScript 文件(webpack 自身只理解 JavaScript)。此時,咱們就須要定義一種規則,告訴 webpack 碰見其餘某種格式的文件後,去求助與相應的loader。

 

loader能夠將全部類型的文件轉換爲 webpack 可以處理的有效模塊,而後你就能夠利用 webpack 的打包能力,對它們進行處理。

 

本質上,webpack loader 將全部類型的文件,轉換爲應用程序的依賴圖(和最終的bundle)能夠直接引用的模塊。

注意,loader 可以 import 導入任何類型的模塊(例如:.css 文件)這是webpack 特有的功能,其餘打包程序或任務執行器可能並不支持。但這種語言擴展是頗有必要的,由於這可使開發人員建立出更準確的依賴關係圖。

 

在更高層面,在webpack的配置中 loader 有兩個目標:

一、 test  屬性,用於標識出應該被對應的 loader 進行轉換的某個或某些文件

二、 use  屬性, 表示進行轉換時,應該使用哪一個 loader

一個簡單的例子:

//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config = {
    output: {
        filename: 'build.js'
    },
    module: {
        rules: [
            { test: /\.txt$/, use: 'raw-loader' },
       { 第二個 loader },
{ 第三個 loader } ] } }; module.exports
= config;

以上配置中,對一個單獨的 module 對象 定義了  rules  屬性,裏面包含了兩個必須屬性: test 和 use。這告訴 webpack 編譯器(compiler)以下信息:

「嘿,webpack 編譯器,當你碰到 [在  require() / import  語句中被解析爲 ‘.txt’ 的路徑]時,在你對它打包以前,先使用  raw-loader  轉換一下。」

 

注意:在 webpack 配置中定義 loader 時,要定義在 module.rules 中,而不是 rules。然而,在定義錯誤時 webpack 會給出嚴重的警告。

 

webpack 經常使用的 loader

1.模板:

  (1)、html-loader:將 HTML 文件導出編譯爲字符串,可供 js 識別的其中一個模塊

  (2)、pug-loader:加載 pug 模板

  (3)、jade-loader:加載jade模板(是 pug 的前身,因爲商標問題更名爲 pug)

  (4)、ejs-loader: 加載 ejs 模板

  (5)、handlebars-loader:將 Handlebars 模板轉移爲HTML

2.樣式

  (1)、css-loader: 解析 css 文件中代碼

  (2)、stye-loader:將 css 模塊做爲樣式導出到DOM中

  (3)、less-loader:加載和轉義 less 文件

  (4)、sass-loader:加載和轉義 sass / scss 文件

  (5)、postcss-loader: 使用 postcss 加載和轉義 css / sss 文件

3.腳本轉換編譯

  (1)、script-loader:在全局上下文中執行一次 JavaScript 文件,不須要解析

  (2)、babel-loader:加載 ES6+ 代碼後使用 Babel 轉義爲 ES5 後,瀏覽器才能解析

  (3)、typescript-loader: 加載 Typescript 腳本文件

  (4)、coffee-loader:加載 Coffeescript 腳本文件

4.JSON 加載

  (1)、json-loader:加載 json 文件(默認包含)

  (2)、json5-loader:加載和轉義 JSON5 文件

5. Files 文件

  (1)、raw-loader:加載文件原始內容(utf-8 格式)

  (2)、url-loader:多數用於加載圖片資源 / 字體圖標 / mp4/mp3,超過文件大小顯示則返回 data URL

  (3)、file-loader:將文件發送到輸出的文件夾並返回 URL (相對路徑)

  (4)、jshint-loader:檢查代碼格式錯誤

6.加載框架

  (1)、vue-loader:加載和轉義 vue 組件

  (2)、angular2-template-loader:加載和轉義 angular 組件

  (3)、react-hot-loader:動態刷新和轉義 react 組件中修改的部分,基於 webpack-dev-server插件需先安裝,而後在 webpack.config.js 中引用 react-hot-loader

 

插件(plugins)

loader 被用於轉換某些類型的模塊,而插件則能夠用於執行範圍更廣的任務。插件的範圍包括,從打包優化到壓縮,一直到從新定義環境中的變量。插件接口功能極其強大,能夠用來處理各類各樣的任務。

想要使用 一個插件,你只須要  require()  它,而後把它添加到  plugins  數組中。

多數插件能夠經過選項(option)自定義。你也能夠在一個配置文件中由於不一樣目的而屢次使用同一個插件,這時須要經過  new  操做符來建立它的一個實例。

// webpack.config.js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經過 npm 安裝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 用於訪問內置插件

const config = {
    module: {
        rules: [
            { test: /\.txt$/, use: 'raw-loader'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
};

module.exports = config;

 

 模式

經過選擇 development 或 production 之中的一個,來設置 mode 參數,你能夠啓用相應模式下的 webpack 內置的優化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

 

 

文章內容部分來源於:

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ghclqluw-ce.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972657801970108&wfr=spider&for=pc

https://www.cnblogs.com/hughes5135/p/6891784.html?utm_source=itdadao&utm_medium=referral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