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編碼:ASCII,Unicode,UTF-8,GB2312 php
從文件編碼的方式來看,文件可分爲ASCII碼文件和二進制碼文件兩種。 html
ASCII文件也稱爲文本文件,這種文件在磁盤中存放時每一個字符對應一個字節,用於存放對應的ASCII碼。例如,數5678的存儲形式爲:
ASC碼: 00110101 00110110 00110111 00111000
↓ ↓ ↓ ↓
十進制碼: 5 6 7 8 共佔用4個字節。ASCII碼文件可在屏幕上按字符顯示, 例如源程序文件就是ASCII文件,用DOS命令TYPE可顯示文件的內容。 因爲是按字符顯示,所以能讀懂文件內容。 java
二進制文件是按二進制的編碼方式來存放文件的。 例如, 數5678的存儲形式爲: 00010110 00101110只佔二個字節。二進制文件雖然也可在屏幕上顯示,但其內容沒法讀懂。C系統在處理這些文件時,並不區分類型,都當作是字符流,按字節進行 處理。輸入輸出字符流的開始和結束只由程序控制而不受物理符號(如回車符)的控制。 所以也把這種文件稱做「流式文件」。 程序員
這是一篇程序員寫給程序員的趣味讀物。所謂趣味是指能夠比較輕鬆地瞭解一些原來不清楚的概念,增進知識,相似於打RPG遊戲的升級。整理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兩個問題: 算法
問題一:
使用Windows記事本的「另存爲」,能夠在GBK、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這幾種編碼方式間相互轉換。一樣是txt文件,Windows是怎樣識別編碼方式的呢? 小程序
我很早前就發現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編碼的txt文件的開頭會多出幾個字節,分別是FF、FE(Unicode),FE、FF(Unicode big endian),EF、BB、BF(UTF-8)。但這些標記是基於什麼標準呢? 測試
問題二: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ConvertUTF.c,實現了UTF-3二、UTF-16和UTF-8這三種編 碼方式的相互轉換。對於Unicode(UCS2)、 GBK、UTF-8這些編碼方式,我原來就瞭解。但這個程序讓我有些糊塗,想不起來UTF-16和UCS2有什麼關係。
查了查相關資料,總算將這些問題弄清楚了,順帶也瞭解了一些Unicode的細節。寫成一篇文章,送給有過相似疑問的朋友。本文在寫做時儘可能作到通俗易懂,但要求讀者知道什麼是字節,什麼是十六進制。 編碼
0、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
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是CPU處理多字節數的不一樣方式。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那麼寫到文件裏時,到底是將6C寫在前面,仍是將49寫在前 面?若是將6C寫在前面,就是big endian。仍是將49寫在前面,就是little endian。 spa
「endian」這個詞出自《格列佛遊記》。小人國的內戰就源於吃雞蛋時是究竟從大頭(Big-Endian)敲開仍是從小頭(Little-Endian)敲開,由此曾發生過六次叛亂,其中一個皇帝送了命,另外一個丟了王位。 .net
咱們通常將endian翻譯成「字節序」,將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稱做「大尾」和「小尾」。
一、字符編碼、內碼,順帶介紹漢字編碼
字符必須編碼後才能被計算機處理。計算機使用的缺省編碼方式就是計算機的內碼。早期的計算機使用7位的ASCII編碼,爲了處理漢字,程序員設計了用於簡體中文的GB2312和用於繁體中文的big5。
GB2312(1980年)一共收錄了7445個字符,包括6763個漢字和682個其它符號。漢字區的內碼範圍高字節從B0-F7,低字節從A1-FE,佔用的碼位是72*94=6768。其中有5個空位是D7FA-D7FE。
GB2312 支持的漢字太少。1995年的漢字擴展規範GBK1.0收錄了21886個符號,它分爲漢字區和圖形符號區。漢字區包括21003個字符。2000年的 GB18030是取代GBK1.0的正式國家標準。該標準收錄了27484個漢字,同時還收錄了藏文、蒙文、維吾爾文等主要的少數民族文字。如今的PC平 臺必須支持GB18030,對嵌入式產品暫不做要求。因此手機、MP3通常只支持GB2312。
從ASCII、 GB23十二、GBK到GB18030,這些編碼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個字符在這些方案中老是有相同的編碼,後面的標準支持更多的字符。在這些編碼 中,英文和中文能夠統一地處理。區分中文編碼的方法是高字節的最高位不爲0。按照程序員的稱呼,GB23十二、GBK到GB18030都屬於雙字節字符集 (DBCS)。
有的中文Windows的缺省內碼仍是GBK,能夠經過GB18030升級包升級到GB18030。不過GB18030相對GBK增長的字符,普通人是很難用到的,一般咱們仍是用GBK指代中文Windows內碼。
這裏還有一些細節:
GB2312的原文仍是區位碼,從區位碼到內碼,須要在高字節和低字節上分別加上A0。
在DBCS中,GB內碼的存儲格式始終是big endian,即高位在前。
GB2312 的兩個字節的最高位都是1。但符合這個條件的碼位只有128*128=16384個。因此GBK和GB18030的低字節最高位均可能不是1。不過這不影 響DBCS字符流的解析:在讀取DBCS字符流時,只要遇到高位爲1的字節,就能夠將下兩個字節做爲一個雙字節編碼,而不用管低字節的高位是什麼。
二、Unicode、UCS和UTF
前面提到從ASCII、GB23十二、GBK到GB18030的編碼方法是向下兼容的。而Unicode只與ASCII兼容(更準確地說,是與ISO-8859-1兼容),與GB碼不兼容。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而GB碼是BABA。
Unicode 也是一種字符編碼方法,不過它是由國際組織設計,能夠容納全世界全部語言文字的編碼方案。Unicode的學名是"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簡稱爲UCS。UCS能夠看做是"Unicode Character Set"的縮寫。
根據維基百科全書(http: //zh.wikipedia.org/wiki/)的記載:歷史上存在兩個試圖獨立設計Unicode的組織,即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一個軟件制 造商的協會(unicode.org)。ISO開發了ISO 10646項目,Unicode協會開發了Unicode項目。
在1991年先後,雙方都認識到世界不須要兩個不兼容的字符集。因而它們開始合併雙方的工做成果,併爲創立一個單一編碼表而協同工做。從Unicode2.0開始,Unicode項目採用了與ISO 10646-1相同的字庫和字碼。
目前兩個項目仍都存在,並獨立地公佈各自的標準。Unicode協會如今的最新版本是2005年的Unicode 4.1.0。ISO的最新標準是10646-3:2003。
UCS規定了怎麼用多個字節表示各類文字。怎樣傳輸這些編碼,是由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規範規定的,常見的UTF規範包括UTF-八、UTF-七、UTF-16。
IETF 的RFC2781和RFC3629以RFC的一向風格,清晰、明快又不失嚴謹地描述了UTF-16和UTF-8的編碼方法。我老是記不得IETF是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縮寫。但IETF負責維護的RFC是Internet上一切規範的基礎。
三、UCS-二、UCS-四、BMP
UCS有兩種格式:UCS-2和UCS-4。顧名思義,UCS-2就是用兩個字節編碼,UCS-4就是用4個字節(實際上只用了31位,最高位必須爲0)編碼。下面讓咱們作一些簡單的數學遊戲:
UCS-2有2^16=65536個碼位,UCS-4有2^31=2147483648個碼位。
UCS -4根據最高位爲0的最高字節分紅2^7=128個group。每一個group再根據次高字節分爲256個plane。每一個plane根據第3個字節分爲 256行 (rows),每行包含256個cells。固然同一行的cells只是最後一個字節不一樣,其他都相同。
group 0的plane 0被稱做Basic Multilingual Plane, 即BMP。或者說UCS-4中,高兩個字節爲0的碼位被稱做BMP。
將UCS-4的BMP去掉前面的兩個零字節就獲得了UCS-2。在UCS-2的兩個字節前加上兩個零字節,就獲得了UCS-4的BMP。而目前的UCS-4規範中尚未任何字符被分配在BMP以外。
四、UTF編碼
UTF-8就是以8位爲單元對UCS進行編碼。從UCS-2到UTF-8的編碼方式以下:
UCS-2編碼(16進制) UTF-8 字節流(二進制)
0000 - 007F 0xxxxxxx
0080 - 07FF 110xxxxx 10xxxxxx
0800 - 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間,因此確定要用3字節模板了: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將6C49寫成二進制是:0110 110001 001001, 用這個比特流依次代替模板中的x,獲得: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
讀者能夠用記事本測試一下咱們的編碼是否正確。
UTF -16以16位爲單元對UCS進行編碼。對於小於0x10000的UCS碼,UTF-16編碼就等於UCS碼對應的16位無符號整數。對於不小於 0x10000的UCS碼,定義了一個算法。不過因爲實際使用的UCS2,或者UCS4的BMP必然小於0x10000,因此就目前而言,能夠認爲UTF -16和UCS-2基本相同。但UCS-2只是一個編碼方案,UTF-16卻要用於實際的傳輸,因此就不得不考慮字節序的問題。
五、UTF的字節序和BOM
UTF -8以字節爲編碼單元,沒有字節序的問題。UTF-16以兩個字節爲編碼單元,在解釋一個UTF-16文本前,首先要弄清楚每一個編碼單元的字節序。例如收 到一個「奎」的Unicode編碼是594E,「乙」的Unicode編碼是4E59。若是咱們收到UTF-16字節流「594E」,那麼這是「奎」仍是 「乙」?
Unicode規範中推薦的標記字節順序的方法是BOM。BOM不是「Bill Of Material」的BOM表,而是Byte Order Mark。BOM是一個有點小聰明的想法:
在UCS 編碼中有一個叫作"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符,它的編碼是FEFF。而FFFE在UCS中是不存在的字符,因此不該該出如今實際傳輸中。UCS規範建議咱們在傳輸字節流前,先傳輸 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
這樣若是接收者收到FEFF,就代表這個字節流是Big-Endian的;若是收到FFFE,就代表這個字節流是Little-Endian的。所以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又被稱做BOM。
UTF -8不須要BOM來代表字節順序,但能夠用BOM來代表編碼方式。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UTF-8編碼是EF BB BF(讀者能夠用咱們前面介紹的編碼方法驗證一下)。因此若是接收者收到以EF BB BF開頭的字節流,就知道這是UTF-8編碼了。
Windows就是使用BOM來標記文本文件的編碼方式的。
六、進一步的參考資料
本文主要參考的資料是 "Short overview of ISO-IEC 10646 and Unicode" (http://www.nada.kth.se/i18n/ucs/unicode-iso10646-oview.html)。
我還找了兩篇看上去不錯的資料,不過由於我開始的疑問都找到了答案,因此就沒有看:
"Understanding Unicode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Unicode Standard" (http://scripts.sil.org/cms/scripts/page.php?site_id=nrsi&item_id=IWS-Chapter04a)
"Character set encoding basics Understanding character set encodings and legacy encodings" (http://scripts.sil.org/cms/scripts/page.php?site_id=nrsi&item_id=IWS-Chapter03)
字符編碼簡介:ASCII,Unicode,UTF-8,GB2312
1. ASCII碼
咱們知道,在計算機內部,全部的信息最終都表示爲一個二進制的字符串。每個二進制位(bit)有0和 1兩種狀態,所以八個二進制位就能夠組合出256種狀態,這被稱爲一個字節(byte)。也就是說,一個字節一共能夠用來表示256種不一樣的狀態,每個 狀態對應一個符號,就是256個符號,從0000000到11111111。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製定了一套字符編碼,對英語字符與二進制位之間的關係,作了統一規定。這被稱爲ASCII碼,一直沿用至今。
ASCII碼一共規定了128個字符的編碼,好比空格「SPACE」是32(二進制00100000),大寫的字母A是65(二進制01000001)。這128個符號(包括32個不能打印出來的控制符號),只佔用了一個字節的後面7位,最前面的1位統一規定爲0。
二、非ASCII編碼
英語用128個符號編碼就夠了,可是用來表示其餘語言,128個符號是不夠的。好比,在法語中,字母上 方有注音符號,它就沒法用ASCII碼錶示。因而,一些歐洲國家就決定,利用字節中閒置的最高位編入新的符號。好比,法語中的é的編碼爲130(二進制 10000010)。這樣一來,這些歐洲國家使用的編碼體系,能夠表示最多256個符號。
可是,這裏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不一樣的國家有不一樣的字母,所以,哪怕它們都使用256個符號的編碼方式, 表明的字母卻不同。好比,130在法語編碼中表明瞭é,在希伯來語編碼中卻表明了字母Gimel (ג),在俄語編碼中又會表明另外一個符號。可是無論怎樣,全部這些編碼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號是同樣的,不同的只是128—255的這一段。
至於亞洲國家的文字,使用的符號就更多了,漢字就多達10萬左右。一個字節只能表示256種符號,確定 是不夠的,就必須使用多個字節表達一個符號。好比,簡體中文常見的編碼方式是GB2312,使用兩個字節表示一個漢字,因此理論上最多能夠表示 256x256=65536個符號。
中文編碼的問題須要專文討論,這篇筆記不涉及。這裏只指出,雖然都是用多個字節表示一個符號,可是GB類的漢字編碼與後文的Unicode和UTF-8是毫無關係的。
三、Unicode
Unicode字符集(簡稱爲UCS),國際標準組織於1984年4月成立ISO/IEC JTC1/SC2/WG2工做組,針對各國文字、符號進行統一性編碼。1991年美國跨國公司成立Unicode Consortium,並於1991年10月與WG2達成協議,採用同一編碼字集。目前Unicode是採用16位編碼體系,其字符集內容與 ISO10646的BMP(Basic Multilingual Plane)相同。Unicode於1992年6月經過DIS(Draf International Standard),目前版本V2.0於1996公佈,內容包含符號6811個,漢字20902個,韓文拼音11172個,造字區6400個,保留 20249個,共計65534個。Unicode編碼後的大小是同樣的.例如一個英文字母 "a" 和 一個漢字 "好",編碼後都是佔用的空間大小是同樣的,都是兩個字節!
Unicode能夠用來表示全部語言的字符,並且是定長雙字節(也有四字節的)編碼,包括英文字母在 內。因此能夠說它是不兼容iso8859-1編碼的,也不兼容任何編碼。不過,相對於iso8859-1編碼來講,uniocode編碼只是在前面增長了 一個0字節,好比字母'a'爲"00 61"。
須要說明的是,定長編碼便於計算機處理(注意GB2312/GBK不是定長編碼),而unicode又能夠用來表示全部字符,因此在不少軟件內部是使用unicode編碼來處理的,好比java。
Unicode固然是一個很大的集合,如今的規模能夠容納100多萬個符號。每一個符號的編碼都不同, 好比,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語的大寫字母A,U+4E25表示漢字「嚴」。具體的符號對應表,能夠查詢 unicode.org,或者專門的漢字對應表。 http://www.chi2ko.com/tool/CJK.htm
4. Unicode的問題
須要注意的是,Unicode只是一個符號集,它只規定了符號的二進制代碼,卻沒有規定這個二進制代碼應該如何存儲。
好比,漢字「嚴」的unicode是十六進制數4E25,轉換成二進制數足足有15位(100111000100101),也就是說這個符號的表示至少須要2個字節。表示其餘更大的符號,可能須要3個字節或者4個字節,甚至更多。
這裏就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區別unicode和ascii?計算機怎麼知道三個 字節表示一個符號,而不是分別表示三個符號呢?第二個問題是,咱們已經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個字節表示就夠了,若是unicode統一規定,每一個符號用三 個或四個字節表示,那麼每一個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個字節是0,這對於存儲來講是極大的浪費,文本文件的大小會所以大出二三倍,這是沒法接受的。
它們形成的結果是:1)出現了unicode的多種存儲方式,也就是說有許多種不一樣的二進制格式,能夠用來表示unicode。2)unicode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法推廣,直到互聯網的出現。
5.UTF-8
互聯網的普及,強烈要求出現一種統一的編碼方式。UTF-8就是在互聯網上使用最廣的一種unicode的實現方式。其餘實現方式還包括UTF-16和UTF-32,不過在互聯網上基本不用。重複一遍,這裏的關係是,UTF-8是Unicode的實現方式之一。
UTF-8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它是一種變長的編碼方式。它可使用1~4個字節表示一個符號,根據不一樣的符號而變化字節長度。
UTF-8的編碼規則很簡單,只有二條:
1)對於單字節的符號,字節的第一位設爲0,後面7位爲這個符號的unicode碼。所以對於英語字母,UTF-8編碼和ASCII碼是相同的。
2)對於n字節的符號(n>1),第一個字節的前n位都設爲1,第n+1位設爲0,後面字節的前兩位一概設爲10。剩下的沒有說起的二進制位,所有爲這個符號的unicode碼。
下表總結了編碼規則,字母x表示可用編碼的位。
Unicode符號範圍 | UTF-8編碼方式
(十六進制) | (二進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下面,仍是以漢字「嚴」爲例,演示如何實現UTF-8編碼。
已知「嚴」的unicode是4E25(100111000100101),根據上表,能夠發現 4E25處在第三行的範圍內(0000 0800-0000 FFFF),所以「嚴」的UTF-8編碼須要三個字節,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而後,從「嚴」的最後一個二進制位開始,依次從後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補0。這樣就獲得了,「嚴」的UTF-8編碼是 「11100100 10111000 10100101」,轉換成十六進制就是E4B8A5。
6. Unicode與UTF-8之間的轉換
經過上一節的例子,能夠看到「嚴」的Unicode碼是4E25,UTF-8編碼是E4B8A5,二者是不同的。它們之間的轉換能夠經過程序實現。
在Windows平臺下,有一個最簡單的轉化方法,就是使用內置的記事本小程序Notepad.exe。打開文件後,點擊「文件」菜單中的「另存爲」命令,會跳出一個對話框,在最底部有一個「編碼」的下拉條。
裏面有四個選項: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 和 UTF-8。
1)ANSI是默認的編碼方式。對於英文文件是ASCII編碼,對於簡體中文文件是GB2312編碼(只針對Windows簡體中文版,若是是繁體中文版會採用Big5碼)。
2)Unicode編碼指的是UCS-2編碼方式,即直接用兩個字節存入字符的Unicode碼。這個選項用的little endian格式。
3)Unicode big endian編碼與上一個選項相對應。我在下一節會解釋little endian和big endian的涵義。
4)UTF-8編碼,也就是上一節談到的編碼方法。
選擇完」編碼方式「後,點擊」保存「按鈕,文件的編碼方式就馬上轉換好了。
7. Little endian和Big endian
上一節已經提到,Unicode碼能夠採用UCS-2格式直接存儲。以漢字」嚴「爲例,Unicode 碼是4E25,須要用兩個字節存儲,一個字節是4E,另外一個字節是25。存儲的時候,4E在前,25在後,就是Big endian方式;25在前,4E在後,就是Little endian方式。
這兩個古怪的名稱來自英國做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在該書中,小人國裏爆發了內戰,戰爭原由是人 們爭論,吃雞蛋時到底是從大頭(Big-Endian)敲開仍是從小頭(Little-Endian)敲開。爲了這件事情,先後爆發了六次戰爭,一個皇帝 送了命,另外一個皇帝丟了王位。
所以,第一個字節在前,就是」大頭方式「(Big endian),第二個字節在前就是」小頭方式「(Little endian)。
那麼很天然的,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計算機怎麼知道某一個文件到底採用哪種方式編碼?
Unicode規範中定義,每個文件的最前面分別加入一個表示編碼順序的字符,這個字符的名字叫作」零寬度非換行空格「(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用FEFF表示。這正好是兩個字節,並且FF比FE大1。
若是一個文本文件的頭兩個字節是FE FF,就表示該文件採用大頭方式;若是頭兩個字節是FF FE,就表示該文件採用小頭方式。
8. 實例
下面,舉一個實例。
打開」記事本「程序Notepad.exe,新建一個文本文件,內容就是一個」嚴「字,依次採用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 和 UTF-8編碼方式保存。
而後,用文本編輯軟件UltraEdit中的」十六進制功能「,觀察該文件的內部編碼方式。
1)ANSI:文件的編碼就是兩個字節「D1 CF」,這正是「嚴」的GB2312編碼,這也暗示GB2312是採用大頭方式存儲的。
2)Unicode:編碼是四個字節「FF FE 25 4E」,其中「FF FE」代表是小頭方式存儲,真正的編碼是4E25。
3)Unicode big endian:編碼是四個字節「FE FF 4E 25」,其中「FE FF」代表是大頭方式存儲。
4)UTF-8:編碼是六個字節「EF BB BF E4 B8 A5」,前三個字節「EF BB BF」表示這是UTF-8編碼,後三個「E4B8A5」就是「嚴」的具體編碼,它的存儲順序與編碼順序是一致的。
9 國標
9.1 GB碼
全稱是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1980年發佈,是中文信息處理的國家標準,在大陸及海外使用簡體中文的地區(如新加坡 等)是強制使用的惟一中文編碼。P-Windows3.2和蘋果OS就是以GB2312爲基本漢字編碼, Windows 95/98則以GBK爲基本漢字編碼、但兼容支持GB2312。
雙字節編碼
範圍:A1A1~FEFE
A1-A9:符號區,包含682個符號
B0-F7:漢字區,包含6763個漢字
9.2 GB2312
GB2312(1980年)一共收錄了7445個字符,包括6763個漢字和682個其它符號。漢字區的內碼範圍高字節從B0-F7,低字節從 A1-FE,佔用的碼位是72*94=6768。其中有5個空位是D7FA-D7FE。GB2312-80中共收錄了7545個字符,用兩個字節編碼一個 字符。每一個字符最高位爲0。GB2312-80編碼簡稱國標碼。
GB2312支持的漢字太少。1995年的漢字擴展規範GBK1.0收錄了21886個符號,它分爲漢字區和圖形符號區。漢字區包括21003個字符。
9.3 GB12345-90
1990年制定了繁體字的編碼標準GB12345-9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第一輔助集》,目的 在於規範必須使用繁體字的各類場合,以及古籍整理等。該標準共收錄6866個漢字(比GB2312多103個字,其它廠商的字庫大多不包括這些字),純繁 體的字大概有2200餘個。
雙字節編碼
範圍:A1A1~FEFE
A1-A9:符號區,增長豎排符號
B0-F9:漢字區,包含6866個漢字
9.4 GBK
GBK編碼(Chinese Internal Code Specification)是中國大陸制訂的、等同於UCS的新的中文編碼擴展國家標準。gbk編碼可以用來同時表示繁體字和簡體字,而gb2312只 能表示簡體字,gbk是兼容gb2312編碼的。GBK工做小組於1995年10月,同年12月完成GBK規範。該編碼標準兼容GB2312,共收錄漢字 21003個、符號883個,並提供1894個造字碼位,簡、繁體字融於一庫。Windows95/98簡體中文版的字庫表層編碼就採用的是GBK,經過 GBK與UCS之間一一對應的碼錶與底層字庫聯繫。
英文名:Chinese Internal Code Specification
中文名:漢字內碼擴展規範1.0版
雙字節編碼,GB2312-80的擴充,在碼位上和GB2312-80兼容
範圍:8140~FEFE(剔除xx7F)共23940個碼位
包含21003個漢字,包含了ISO/IEC 10646-1中的所有中日韓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