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立刻就要過去了,今年的人口普查是一個大事,在2019年官方公佈的出生人口爲1465萬的前提下,你們也尤其關注2020年的出生人口,這篇文章就來說解一下有關人口的各類數據。ide
首先我先了解了一下我國曆年來的人口數據,從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公佈的數據上能夠看到1949年以來至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天然增加率(出生人口能夠用總人口與出生率相乘獲得)。
spa
欲看懂這個圖,得先知道如下幾個概念:
人口普查:要說明一下198二、1990、2000、2010年數據爲當年普查數據推算數,其他年份數據爲年度人口抽樣調查推算數據,人口普查在尾數爲0的年份進行,今年是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了。orm
出生率:又稱粗出生率,指在必定時期內(一般爲一年)必定地區的出生人數與同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用千分率表示。
視頻
死亡率:又稱粗死亡率,指在必定時期內(一般爲一年)必定地區的死亡人數與同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用千分率表示。
人口天然增加率:指在必定時期內(一般爲一年)人口天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用千分率表示。
對以上概念心中有數後,咱們再來看這個圖,從出生率的曲線能夠看到有5個峯值(圖中圓圈圈出)
每一個峯值的背後都是某個大事件對人口的影響,接下來能夠簡單作一個解讀:blog
第一個高峯值,出如今1951年~1954年,這是二戰結束後,遠赴戰場的男人卸甲返鄉引發的全球範圍內的嬰兒潮,也是我國的第一批嬰兒潮。事件
一個低峯值,出如今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驟減。圖片
第二個高峯值,出如今1962~1964年並於1963年達到了頂峯,60年代父輩那一代家裏好幾個兄弟姐妹,我爸就是1963年出生人,這個峯值帶來了國第二批嬰兒潮。ci
第三個高峯值,隨着1971年實行計劃生育之後,出生人口大幅降低,可是在80年代仍是迎來了一個小的嬰兒潮,由於第二批嬰兒潮,也就是60年代那波人到了生育年齡了,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了第三批嬰兒潮。it
第四個高峯值,是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帶來的二胎出生人口的增加,也就是不少人預測的第四波嬰兒潮,但實際上並無帶來「潮」那麼誇張人口增加,17年出生人口還比2016年少了63萬人。全面放開二孩之後也帶來了二孩佔比連續4年高於一孩的現象。class
19年出生人口爲1465萬人,出生率爲10.48%。比2018年降低0.46個千分點,歷史最低,而二孩比例高達57%,歷史最高。
這說明年輕人不肯意生孩子了,帶來人口增加貢獻的主要是生了一胎還想生二胎的那波人。(據說最近專家建議放開三孩了?這是可着一波羊毛薅啊)
總結一下:從人口數據(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天然增加率)上,能夠看到咱們的總人口固然確定是在逐年增長的,但出生率確是處於不斷減小的趨勢的,尤爲這兩年。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我國的生育率跌破警惕線。
這裏的生育率指的是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一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總和生育率超過5,在許多發達國家,則低於2。
也就是說,可樂和小茗同窗結婚,那麼可樂一輩子至少要生2.1個孩子,才足以彌補他們倆的人口,纔可以保證世代更替的水平。
而通常認爲,總和生育率低於1.5,就算是跌破警惕線。由於生育率一旦跌到1.5如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若是不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率很難再回升到1.5以上(參考韓日)。
說了這麼多,來看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
2017至2019年我國的生育率分別是1.5八、1.495和1.47,但其中有0.3-0.4的生育率可歸因於二孩堆積效應,因此,若是扣除二孩堆積效應,這幾年的生育率僅爲1.1-1.2之間。
下圖是中日韓以及漂亮國近年的生育率統計。
衆所周知,咱們還處於發展中國家,但咱們的生育率已經和日韓這兩個發達國家差很少,也就是你們常說的未發達先老。
總有一種我在這裏杞人憂天的感受,其實《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了:
全國總和生育率在將來30年應保持在1.8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不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用這些數據作了一個總和生育率的條形競賽圖,還挺好玩
欲看近60年這4個國家總和生育率的完整版,可點擊下方視頻:
因此是什麼緣由阻礙了你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