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劃分區 (資源)

4.1 df命令java

df命令用於顯示磁盤分區上的可以使用的磁盤空間。默認顯示單位爲KB。能夠利用該命令來獲取硬盤被佔用了多少空間,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信息。node

語法

df(選項)(參數)

選項

-a或--all:包含所有的文件系統;
--block-size=<區塊大小>:以指定的區塊大小來顯示區塊數目;
-h或--human-readable:以可讀性較高的方式來顯示信息;
-H或--si:與-h參數相同,但在計算時是以1000 Bytes爲換算單位而非1024 Bytes;
-i或--inodes:顯示inode的信息;
-k或--kilobytes:指定區塊大小爲1024字節;
-l或--local:僅顯示本地端的文件系統;
-m或--megabytes:指定區塊大小爲1048576字節,以兆形式顯示;
--no-sync:在取得磁盤使用信息前,不要執行sync指令,此爲預設值;
-P或--portability:使用POSIX的輸出格式;
--sync:在取得磁盤使用信息前,先執行sync指令;
-t<文件系統類型>或--type=<文件系統類型>:僅顯示指定文件系統類型的磁盤信息;
-T或--print-type:顯示文件系統的類型;
-x<文件系統類型>或--exclude-type=<文件系統類型>:不要顯示指定文件系統類型的磁盤信息;
--help:顯示幫助;
--version:顯示版本信息。

參數

文件:指定文件系統上的文件。linux

實例

查看系統磁盤設備,默認是KB爲單位:windows

使用-h選項以KB以上的單位來顯示,可讀性高:服務器

查看所有文件系統:ui

其中的tmpfs文件系統是臨時的文件系統。spa

查看swap文件使用free命令。操作系統

 

經常使用查看文件大小與Linux系統命令.net


查看內存使用狀況: free -m  (m爲MB,g爲GB)code

 

查看對應磁盤使用狀況: df -lh

查看對應CPU使用狀況: cat /proc/cpuinfo

會有32個大體相同的內容展現(下標是從0開始的),這就說明該服務器爲8核操做系統

 

或者有更牛逼的命令:

cat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 head -1           (只顯示一行對應的CPU型號以及其餘信息)

cat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系統有幾個核就會顯示幾行)

cat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 wc -l            (統計出一共有多少核)

查看對應服務器版本當前操做系統發行版信息: cat /etc/issue  或  cat /etc/redhat-release

查看更爲底層的版本信息: cat /proc/version (例如:CentOS實際最根源爲RetHat,此命令將會顯示所採用RetHat的版本)

若是想查看某個文件夾當前所佔用的空間使用:

 

du -h node            (cd /data/solr-4.8.0/)

 

若是想查看當前目錄下的全部文件各個大小

du -sh *       (cd /)

 

查看內存狀況

<1.  jstat -gc pid                 能夠看到對應各個內存大小、使用情況以及GC處理狀況

<2.  jmap -heap [pid]                查看內存分佈

<3.  jstat -gcutil [pid] 1000            每隔1s輸出java進程的gc狀況

修改文件夾及其裏面的內容的權限

chown -R solr:solr /home/solr/lib

意思是將 /home/solr/lib 文件夾及其裏面內容的用戶所屬權限修改成solr用戶所屬權限

 

 

4.2 du命令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間的,可是與df命令不一樣的是Linux du命令是對文件和目錄磁盤使用的空間的查看,仍是和df命令有一些區別的。

語法

du [選項][文件]

選項

-a或-all 顯示目錄中個別文件的大小。

-b或-bytes 顯示目錄或文件大小時,以byte爲單位。

-c或--total 除了顯示個別目錄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時也顯示全部目錄或文件的總和。

-k或--kilobytes 以KB(1024bytes)爲單位輸出。

-m或--megabytes 以MB爲單位輸出。

-s或--summarize 僅顯示總計,只列出最後加總的值。

-h或--human-readable 以K,M,G爲單位,提升信息的可讀性。

-x或--one-file-xystem 以一開始處理時的文件系統爲準,若趕上其它不一樣的文件系統目錄則略過。

-L<符號連接>或--dereference<符號連接> 顯示選項中所指定符號連接的源文件大小。

-S或--separate-dirs 顯示個別目錄的大小時,並不含其子目錄的大小。

-X<文件>或--exclude-from=<文件> 在<文件>指定目錄或文件。

--exclude=<目錄或文件> 略過指定的目錄或文件。

-D或--dereference-args 顯示指定符號連接的源文件大小。

-H或--si 與-h參數相同,可是K,M,G是以1000爲換算單位。

-l或--count-links 重複計算硬件連接的文件。

實例

使用df命令顯示目錄或者文件所佔空間:

只顯示當前目錄下面的子目錄的目錄大小和當前目錄的總的大小,最下面的1288爲當前目錄的總大小

顯示指定文件所佔空間:

查看指定目錄的所佔空間:

顯示多個文件所佔空間:

[root@localhost test]# du log30.tar.gz log31.tar.gz

4 log30.tar.gz

4 log31.tar.gz

只顯示總和的大小:

[root@localhost test]# du -s

1288 .

[root@localhost test]# du -s scf

32 scf

[root@localhost test]# cd ..

[root@localhost soft]# du -s test

1288 test

使用-sh查看用戶、文件、目錄的 大小。 


4.3/4.4 磁盤分區

擴展分區最多隻能有一個。

添加磁盤步驟:

剩下的直接點下一步,設置磁盤大小爲10G.點擊完成,再點擊肯定,就好了。

使用fdisk命令查看,分區。,要想查看新添加的硬盤,須要重啓虛擬機。

fdisk經常使用命令 :

      p  : 顯示當前硬件的分區,包括沒保存的改動

      n  : 建立新分區

              e : 擴展分區 (primary)

              p :主分區 (extended)

      d  : 刪除一個分區

      w  : 保存退出

      q : 不保存退出

      t  : 修改分區類型

              L : 

      l  : 顯示全部支持的全部類型

使用命令w查看負載狀況。紅色箭頭指的就是負載,數字越小,負載越小。

從新查看一下新添加的磁盤。

進入磁盤使用命令:fdisk /dev/sdb,列表中的n(建立),p(列出了),w(保存),d(刪除),比較經常使用。

劃分主分區,最多四個。建立分區1,大小爲2G.主分區能夠不連續建立,如1,3,5。

建立分區2,大小爲2G.

建立分區3,大小爲1G.

刪除分區

不保存退出 直接輸入q,保存w

劃分拓展分區

建立擴展分區sdb1成功

主分區建立成功

建立一個邏輯分區,邏輯分區是連續的分區,如5,6,7,8

刪除邏輯分區6,由於邏輯分區是連續的,因此刪除6,邏輯分區的數字會累加。

注意: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總和是4.

按兩次q退出。

使用fdisk -l查看你磁盤的分區。

使用fdisk /dev/sdb命令再添加一塊。

注意:擴展分區裏面的邏輯分區,比較佔內存。擴展分區不支持格式化。真正寫入數據的是邏輯分區

常見問題:容量配置不了,就進行擴容。不能擴容就添加一塊磁盤(關閉虛擬機,點擊編輯虛擬機,添加好後,點擊肯定)。第一個是你係統盤, 第二個是你本身添加的硬盤,開機以後 應該只有盤符,df -h 看不到盤, 至關於windows,你沒格式化分區。 你如今須要 fdisk -l   看看是 /dev/sdb   /dev/sdx 看看是什麼,給他 fdisk /dev/sdx 而後分區,給他添加進去 就能夠看到了。

 

連接 : 

Centos7 磁盤分區表 MBR 和 GPT  :http://blog.51cto.com/xiaogongju/2060951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