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究竟是什麼

簡單講docker和vm虛擬機相似,都是在同一硬件上虛擬化出多個服務器應用實例的功能,據Bottomley聲稱,藉助通過全面調優的容器系統,你就能夠在同一硬件上擁有數量比使用Xen虛擬機或KVM虛擬機多出四到六倍的服務器應用實例。谷歌和Docker等公司一直在致力於研發諸如OpenVZ和LXC(Linux容器)之類的開源項目,旨在讓容器運行起來順暢又安全。java

然而,Docker創建在LXC的基礎上。與任何容器技術同樣,就該程序而言,它有本身的文件系統、存儲系統、處理器和內存等部件。git

容器與虛擬機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虛擬機管理程序對整個設備進行抽象處理,而容器只是對操做系統內核進行抽象處理。docker

這反過來意味着:虛擬機管理程序能作容器作不了的一件事就是,使用不一樣的操做系統或內核。因此,舉例說,你可使用微軟Azure,同時運行Windows Server2012的實例和SUSE Linux企業級服務器的實例。至於Docker,全部容器都必須使用一樣的操做系統和內核。安全

另外一方面,若是你只是想讓儘量多的服務器應用實例在儘量少的硬件上運行,可能不大關心運行多個操做系統虛擬機。要是同一應用程序的多個副本正是你須要的,那麼你會喜歡上容器。服務器

改用Docker這一舉措有望每一年爲數據中心或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節省數千萬美圓的電力和硬件成本。因此難怪它們在一窩蜂地儘快採用Docker。運維

Docker帶來了以前技術所沒有的幾個新特色。第一是,與以前的方法相比,Docker讓容器部署和使用起來更容易、更安全。此外,因爲Docker與其餘容器領域的巨擘進行了合做,包括Canonical、谷歌、紅帽和Parallels,共同開發其關鍵的開源組件libcontainer,它爲容器帶來了迫切須要的標準化。gitlab

與此同時,廣大開發人員可使用Docker封裝、交付和運行任何應用程序,應用程序成爲輕型的、可移植的、自給自足的LXC容器,能夠在任何地方運行。正如Bottomley告訴我,「容器讓你當即享有應用程序可移植性。」性能

最後但並不是最不重要的,Docker容器易於部署到雲端。正如Ben Lloyd Pearson在opensource.com上寫道:「Docker採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以即可以整合到大多數DevOps(開發運營)應用程序當中,包括Puppet、Chef、Vagrant和Ansible,或者能夠獨自使用,以管理開發環境。主要賣點是,它簡化了一般由另外這些應用程序執行的好多任務。具體來講,有了Docker,人們就能夠搭建與活動服務器如出一轍的本地開發環境,從同一個主機運行多個開發環境(每一個開發環境有獨特的軟件、操做系統和配置),在新的或不一樣的服務器上測試項目,以及讓任何人均可以在設置如出一轍的狀況下處理同一項目,不管本地主機環境怎樣。」測試

簡而言之,Docker能爲你作的事情就是:相比其餘技術,它能讓更多數量的應用程序在同一硬件上運行;它讓開發人員易於快速構建可隨時運行的容器化應用程序;它大大簡化了管理和部署應用程序的任務。雲計算

 

Docker解決了什麼問題

一、程序在我這跑得好好的,在你那怎麼就不行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Docker image中包含了程序須要的全部的運行時依賴,好比java的程序,確定要在image中包含jdk;好比Python的程序,確定要在image中包含對應版本的Python解釋器。程序在我這跑得好好的,去你那就不行了,顯然是環境問題。Docker把整個運行時環境打包放到image中,因此搞定了環境依賴問題!

這點很重要麼?真的很重要!若是你作過部署或發佈系統將會對此感觸頗深。

咱們知道,一個程序要跑起來,須要這麼幾部分:代碼 + 運行環境 + 配置 + 依賴的服務。代碼固然就是同一份代碼,不一樣的環境都同樣,一般不會有問題,Docker image中包含了運行環境+配置,這對部署至關友好。

因此總結起來就是:Docker解決了運行環境和配置問題,方便發佈,也就方便作持續集成。

二、系統好卡,確定是又有哪一個哥們的程序在做孽了

如今的服務器都牛的很,動不動128G內存,24個CPU,Linux自己就是個多租戶的操做系統,能夠多人共用,可是若是某個程序狂吃內存和CPU,佔用了太多系統資源,這就會影響其餘程序的運行。

一個公司的幾個同事共用一臺機器出現這種問題能夠經過內部協調溝通解決。可是雲主機提供商呢?不一樣的用戶之間不認識,共用一臺強大的計算機,結果某個程序耗盡了資源,用戶確定不樂意了。

因此虛擬機出現了,良好了作了資源隔離,不一樣用戶之間彼此老死不相往來,不會相互影響,世界一會兒清靜了。可是,虛擬機有缺點:建立速度慢,遷移起來麻煩,由於中間加了一層guest os,有了性能損耗,一個牛逼的機器也就建立十幾個虛擬機,太浪費了……

相對虛擬機的重量級虛擬化方案,Linux內核級的一些隔離方案讓人們看到了但願,cgroups、namespace、tc、quota、chroot、lxc,終於,Docker出現了,Docker利用這些成熟的技術,讓虛擬化變得輕量了起來,建立一個container瞬間完成,秒級!cpu指令集再也不被翻譯執行,性能損耗很是少,雖然說隔離性沒有虛擬機那麼完全,安全性上稍差一些,但也基本能夠用,不用太擔憂:)

因此總結起來就是:更輕量的虛擬化,節省了虛擬機的性能損耗

上面兩點是Docker解決的問題,那它有哪些應用場景呢?

其實從上面的描述中也基本能夠窺其一二了

一、程序分發,gitlab的安裝很噁心吧,因此有人作了gitlab的image

二、部署發佈,這點對運維的同窗頗有幫助

三、PaaS,tsuru、flynn都是基於Docker的,CloudFoundry也要從warden遷移到Docker,不解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