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因此要了解這部分知識,是由於1997年的paper《programmable quantum gate arrays》中提出了‘ 普適量子門陣列’ 是參照着經典計算機的架構思想而提出的。html
問題:是參照‘馮諾依曼’ 體系?仍是‘哈佛’ 體系?亦或兩者的融合?看上去是哈佛體系。算法
此量子門陣列設計: 有 data register 和 program register, 而中間的幺正操做(可編程門陣列)是固定的(fixed)的方案。咱們實際要的效果是實現了對於輸入態(data qubit)的操做。編程
最好是要閱讀專業書籍《計算機組成:結構化方法》(已下載)緩存
關於運算設備的分類。架構
(1)通用處理器(GPP):採用馮諾依曼結構,在通用計算機上選擇一種語言進行編程實現功能。spa
(2)微控制器(MCU): 單片機。芯片級計算機。設計
(3)通用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採用哈佛結構,實現算法的方法可移植性和靈活性較好。htm
(4)專用芯片(ASIC 或 FPGA):執行效率高,速度快,集成度高。具備並行特色。blog
馮諾依曼的核心思想:指令和數據都能從存儲器中讀出。內存
資料1:參見知乎
在內存裏,指令和數據是在一塊兒的;
在CPU 緩存裏,仍是會區分指令緩存和數據緩存。
因此可認爲:在CPU外部,採用的馮氏架構;在CPU內部,採用的是哈佛結構。
大部分的DSP都沒有緩存,於是直接就是哈佛結構。
資料2:參見吳軍 文明之光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採用存儲程序方式,數據和程序在內存中是沒有區別的;即存儲器的某個位置,放的多是數據,也能夠是指令或者兩者混合體,具體是什麼須要處理器解析;
哈佛體系:數據存儲和指令存儲是分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