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終於交稿了,聊聊寫技術書這件事

這兩天剛剛把與出版社簽約的書交稿,雖然內容還在與編輯逐步勘定、修改。但大塊頭的事基本上已經完成。細心的朋友可能看到最近公衆號「程序新視界」更新沒那麼勤了,就是由於忙這事。今天就聊聊寫書過程的一些雜談。微信

最初,得益於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參與了一本書關於智能合約的書籍的撰寫。雖然參與的內容很少,但對寫書的過程和感覺有了一個具體的瞭解。網絡

其實,在此以前,有許多編輯邀請寫書(寫博客的緣由),但始終對寫書懷着嚮往和敬畏的心態,最終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上本書藉着人多,撐起膽兒就參與了。框架

小小體驗了一把寫書的感受,總體仍是很不錯的,發現沒有以前想象中的那麼難。因而就有了若是有機會再寫一本本身主導的書的想法。學習

有些機會可遇不可求,機會來了,就得盡力抓住,別想着本身如今的能力還差那麼一點。若是當你的能力足夠時,機會早已消失了。要把握機會,在機會中成長。區塊鏈

想法是有了,但機會尚未出現。因而就繼續寫博客,運營個人公衆號「程序新視界」。當時,也是在探索寫什麼技術。此時SpringBoot已經處於極度熱門狀態,因而就寫一些關於SpringBoot源碼解析的文章。設計

其實,在15年的時候已經開始在項目中使用SpringBoot,並極力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可是沒怎麼想過寫這方面的文章,如今想一想居然有些後悔。那時候,只顧研究區塊鏈,寫區塊鏈的文章了。視頻

寫上一本書時加了編輯的微信好友,SpringBoot源碼解析相關的文章被編輯看到,約着寫一本源碼解析的書。因爲有了前次寫做和合做的經驗,欣然贊成了,並拉上朋友一塊兒寫這本書。文檔

沒想到吧,當初由於專一寫區塊鏈技術,忽略了寫SpringBoot文章,結果由於參與了區塊鏈技術的書反過來又造就新一本書。真是太巧合了。get

說說寫書的過程吧。以前錄製過幾套技術視頻,感受挺耗費時間,挺須要考驗人的耐性的,沒想到真正本身主導寫書時,這個過程更甚。簡直能夠說是本身跟本身較勁的過程。源碼

對於成年人來講,學習新知識是對本身待在溫馨區的一種挑戰。咱們更願意使用熟悉的技術,更願意用簡單順手的框架。而寫書的過程當中,不只僅考驗耐心,更考驗本身對溫馨區的挑戰。

好比某個新知識點,網絡上幾乎沒有參考文章,只能靠讀源碼、讀官方文檔、經過編寫示例一步步跟蹤、分析來得出它的設計理念和運行原理。到處都是對溫馨區的挑戰。

並且這仍是第一步,當本身理解了,還須要經過文字傳遞給讀者。站在讀者的角度,他會怎麼想,怎麼看,怎麼方便他學習……

說說耐心考驗。曾經爲了研究一個知識點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最近爲了跟隨版本更新作修改,基本上都是天天早上7點多就到KFC,忙到中午十二點多或一點多才算作完上午的工做。

寫這本書差很少用了五個多月的時間,中間由於忙別的項目和出去旅遊耽擱了一兩個月時間。最近兩個月,幾乎一多半的時間都投入到這上面,纔算沒有延期過久。

最後,再聊聊寫書的收穫。當寫完一本書以後,書自己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反而是在此過程當中對做者自身的塑造和改變。

就我而言,最大的收穫即是:我再也不怕任何新框架、新技術、新知識了。即便這些技術沒有太多資料、沒有接觸過,我也能夠在短期內快速的學習、掌握它的前因後果,並對外進行輸出。

因此,若是有機會,做爲技術人,最好也出一本本身領域的書。名利雙收有些誇張,但在此過程當中自己就是對本身的一種塑造和修煉。

原文連接:《書終於交稿了,聊聊寫技術書這件事


<center><b>程序新視界</b>:精彩和成長都不容錯過</center>

程序新視界-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