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碼規範&讀《數學之美》有感

1、編碼規範(參考來源:https://blog.csdn.net/aaaaa_alice/article/details/82144460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9852405算法

一、開始segmentfault

  • 命名:
    • 類名首字母應該大寫
    • 字段、方法以及對象(句柄)的首字母應小寫
  •   在源文件的開頭,都應該有一段說明,描述一下該代碼的功能且完成時間
  •   類或接口的註釋,必要時應加上參考連接
  •   說明變量的類型與級別

二、過程(代碼外在形象)安全

  •   注意縮進,通常使用tab鍵。縮進將增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外觀優雅型
  •   if、do、while等語句的執行語句不管長短、多少都要加上{},且注意括號的對齊
  •   適當間隔:類、方法及相對獨立的程序塊之間、變量說明以後必須加空行;而後有些關鍵字以後應添加空格,以突出關鍵字。
  •   註釋
    • 多進行字段註釋和方法註釋,這樣不只增長了代碼的可維護性和可讀性。註釋快捷鍵"Ctrl+?」快速進行單行註釋(//)。而多行註釋則爲/*......*/

三、意義機器學習

  •   減小軟件的維護本錢
  •   加強可讀性,並能夠提升團隊開發的合做效率
  •   鍛鍊更加嚴謹的思惟

 

2、讀《數學之美》有感學習

  《數學之美》這本書呢,第一次據說是在暑假的時候,當時知道19級的信息學院新生須要閱讀書籍而後寫觀後感,而《數學之美》就是其中之一。原先我並不知道它的存在,看了出版說明之後才得知,原來它的前生,是IT行業裏的網紅博客。不過,做者在編排成書的過程當中,爲了方便非IT讀者,進行了系統性的專題背景介紹等。
  第一章是文字和語言vs數字和信息,看完感受很神奇吧,以前學聚類、學去除歧義等原理,大多也就是百度搜索,理解其意思。在《數學之美》中,聚類的解釋:「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讀音相同的詞可能用同一個符號記錄。這種概念的聚類,在原理上與今天天然語言處理或者機器學習的聚類有很大的類似性。」與百度百科的解釋:「將物理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紅由相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過程被稱爲聚類。」在這兩種說法的對比之下,即可以看出爲何這能夠成爲一本網紅書。在我對這本書的簡單閱讀以後,感受這本書主要是將抽象具體化,並且可讓咱們與機器的學習「感同身受」。並且吧,也是第一次看到「信息的冗餘是信息安全的保障」,這就有種「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感受,哈哈,很新奇的說法。第一章主要是瞭解了文字、數字和語言的歷史,很好的幫我理解這三者的聯繫與區別。編碼

  而第二章呢,則是「天然語言處理——從規則到統計」。課本說起到「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編碼方式,而語言的語法規則是編解碼的算法。」,不過主要仍是講了數學模型與通訊的相通,這一部分不是特別喜歡,哈哈。主要是歷史和概念性的東西。.net

  看了看這本書的目錄,對「中文分詞」比較感興趣。哈哈,實驗室也須要完成分詞工做。最近都要找找時間好好看書呀!對象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