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互聯網應用基本發展情況


CDA數據分析研究院整理出品,基於2019《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安全

我國互聯網發展和治理不斷開創新局面,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信息化成果惠及億萬人民,網絡安障能力不斷加強,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張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本文就互聯網資源基礎建設和互聯網應用發展兩個方面,讓你們好好了解一下當前我國的互聯網發展的總體狀況。微信

1、互聯網應用基本情況

一、基礎數據網絡

◇截至2018年12月,網民規模達8.29億,整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爲59.6%,佈局

較2017年末提高3.8個百分點。性能

◇截至2018年12月,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整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區塊鏈

◇截至2018年12月,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佔總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末增長1291大數據

萬人,增加率爲6.2%;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爲38.4%,較2017年末提高3.0個百分點。微信支付

◇截至2018年12月,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86%,使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站

比例分別爲48.0%和35.9%,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爲31.1%雲計算

◇截至2018年12月,IP6地址數量爲41079塊/32,較2017年末增加75.3%

◇截至2018年12月,「CN」域名總數爲2124.3萬個,較2017年末增加1.9%,佔我國域名

總數的56.0%。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國際出口帶寬數爲8,946,570Mbps,年增加率爲22.2%

◇截至2018年12月,即時通訊用戶規模達7.92億,網民使用比例爲95.6%;手機即時通訊

用戶達7.80億,佔手機網民的95.5%

◇截至2018年12月,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6.75億,較2017年末增加4.3%,網民使用比例

爲81.4%;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6.53億,佔手機網民的79.9%,年增加率爲54%。

◇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0億,較2017年末增加14.4%,網民使用比

例爲736%;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5.92億,佔手機網民的72.5%,年增加率爲17.1%。

◇截至2018年12月,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06億,較2017年末增加18.2%,網民使用比

例爲49.0%;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7億,佔手機網民的48.6%,年增加率爲23.2%。

◇截至2018年12月,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6.00億,較2017年末增加13.0%,網民使用比

例爲725%;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5.83億,佔手機網民的71.4%,年增加率爲107%。

◇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6.12億,較2017年末增長3309萬,佔網民總體

的73.9%;手機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90億,較2017年末增長4101萬,佔手機網民的72.2%。

◇截至2018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網民使用比例爲78.2%

◇截至2018年12月,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394億,佔總體網民的47.5%

二、趨勢特色

2.1 基礎資源保有量穩步提高,IPV6應用前景廣闊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爲41079塊/32,年增加率爲75.3%;域名總數爲37928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爲2124.3萬個,佔域名總數的56.0%。在IPv6方面,我正在持續推進IP6大規模部署,進一步規範IPv6地址分配與追溯機制,有效提高IPv6安全保障能力,從而推進Iv6的全面應用;在域名方面,2018年我國域名高性能解析技術不斷髮展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研發取得新突名服務安全策略本地化定製能力進一步加強,從而顯著提高了我國域名服務系統的服務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2.2 互聯網普及率接近六成,入網門檻進一步下降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末提高38個百分點,整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經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整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2018年,互聯網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岡絡基礎設施「最後一千米」逐步打通,「數字鴻溝」加快彌合;移動流量資費大幅降低,跨省「漫遊」成爲歷史,居民入網門檻進一步下降,信息交流效率獲得提高。

2.3 電子商務領域首部法律出臺,行業加速動能轉換

我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0億,年增加率爲14.4%,網民使用率爲73.6%。電子商務領域首部法律《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對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備重大意義。在經歷多年高速發展後,網絡消費市場逐步進入提質升級的發展階段,供需兩端「雙升級正成爲行業增加新一輪驅動力。在供給側,線上線下資源加速整合,社交電商、品質電商等新模式不斷豐富消費場景,帶動零售業轉型升級;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刻應用,有效提高了運營效率。在需求側,消費升級趨勢保持不變,消費分層特徵日漸凸顯,進一步推進市場多元化。

2.4 線下支付習慣持續鞏固,國際支付市場加速開拓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583億,年增加率爲10.7%,手機網民使用率達71.4%。線下網絡支付使用習慣持續鞏固,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網絡支付的比例由2017年末的65.5%提高至67.2%。在跨境支付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分別在4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合規接入;在境外本土化支付方面,我國企業已在亞洲9個國家和地區運營本土化數字錢包產品

2.5 互聯網娛樂進入規範發展軌道,短視頻用戶使用率近八成

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遊戲的用戶規模分別爲6.12億、5.76億和4.84億,使用率分別爲73.9%、69.5%和58.4%。各大網絡視頻平臺注重節目內容質量提高,自制內容走向精品化。網絡音樂企業版權合做不斷加深,數字音樂版權的正版化進程顯著加快。愈來愈多的遊戲公司開始側重海外業務,國產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爲78.2%,隨着衆多互聯網企業佈局短視頻,市場成熟度逐漸提升,內容生產的專業度與垂直度不斷加深,優質內容成爲各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2.6 在線政務服務效能獲得提高,踐行以民爲本發展理念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394億,佔總體網民的47.5%。2018年,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發展,各級政府依託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推進線上線下集成融合實時匯入網上申報、排隊預定、審批審查結果等信息,增強建設全國統1、多級互聯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經過「數據多跑路」,實現「羣衆少跑腿」;同時,各地相繼開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將縣廣播電視臺、縣黨報、縣屬網站等媒體單位所有歸入,負責全縣全部信息發佈服務,實現資源集中、統一管理、信息優質、服務規範,更好地傳遞政務信息,爲當地羣衆服務。

2.7 新興技術領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開拓網絡強國建設新局面

2018年,我國在基礎資源、5G、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物聯網標識、超級計算等領域發展勢頭向好。在5G領域,核心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政企協力推進產業穩步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能力獲得增強,各地規劃及政策相繼頒佈,有效推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在雲計算領域,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以其爲表明的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企業積極推進戰略佈局,雲計算服務已逐漸被國內市場承認和接受。

2、互聯網資源應用情況

一、移動互聯網流量

2018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711.1億GB,較2017年末增加189.1%。

二、APP數量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程序(APP)在架數量爲499萬款。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本土第三方應用商店移動應用數量超過268萬款,佔比59.7%;蘋果商店(中國區)移動應用數量約181萬款,佔比40.3%。

三、APP分類

截至2018年12月,遊戲類應用數量約爲138萬款,佔比達30.7%;生活服務類應用規模達54.2萬款,排名第二,佔比爲12.1%;電子商務類應用位於第三,規模爲42.1萬款,佔比9.4%。

3、互聯網接入環境

一、上網設備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大98.6%,較2017年末提高1.1個百分點;網民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達31.1%,較2017年末提高2.9個百分點;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比例爲48.0%,較2017年末降低5個百分點。

二、使用場所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在家經過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爲81.1%,較2017年末下降4.5個百分點;在網吧上網的比例爲19.0%,與2017年末的比例基本持平;在單位、學校、公共場所上網的比例分別增加了3.八、3.0和2.9個百分點,分別達到40.6%、22.1%和21.6%。

三、上網時間

3.1 網民平均每週上網時長

2018年,我國網民的人均週上網時長爲27.6小時,較2017年末提升0.6個小時。

3.2 各種應用使用時長佔比

2018年,移動網民常用的各種APP中,即時通訊類APP用戶使用時間最長,佔比爲15.6%;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短視頻、網絡音頻°和網絡文學類應用使用時長佔比分列二到六位,依次爲12.8%、8.6%、8.2%、7.9%和7.8%。

3.3 各種應用使用時段分佈

2018年,移動網民常用的六類APP中,即時通訊類APP用戶使用時間分佈較爲均衡,與網民做息時間關聯度較高;網絡直播類APP在12點、20點和23點分別出現三次使用小高峯;社交類APP用戶在8點以後使用時間分佈較爲均衡,在22點出現較小使用峯值;網絡購物類APP用戶偏好在12點及晩間購物;網絡新聞類APP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時間分佈較爲規律,在12點和21點出現使用峯值;網上外賣類APP使用時段分佈峯值明顯,與網民用餐時間關聯度很高,分別在12點及18點出現使用峯值。

3.4 光纖寬帶用戶規模及佔比

截至2018年12月,光纖接入(FTTH/o)用戶規模達3.68億戶,佔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的90.4%,較2017年末提升6.1個百分點。

3.5 寬帶網絡下載速率

2018年第四季度,我國固定寬帶網絡平都可用下載速率爲28.06Mbps,同比增加47.6%;我國移動寬帶用戶經過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爲22.05Mbps,同比增加21.3%。

4、互聯網使用情況

一、網民規模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爲8.29億,整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末提高3.8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整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7年末的97.5%提高至2018年末的98.6%。

網絡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入網門檻進一步下降。一方面,「網絡覆蓋工程」加速實施,更多居民用得上互聯網。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到96%,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4%,已提早實現「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貧困村」的發展目標,更多居民用網需求獲得保障;另外一方面,互聯網「提速降費」工做取得實質性進展,更多居民用得起互聯網。國內電信運營商落實相關要求,自2018年7月起,移動互聯網跨省「漫遊」成爲歷史,運營商移動流量平均單價降幅均超過55%,居民信息交流效率獲得提高。

二、城鄉網民規模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爲2.22億,佔總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末增長1291萬,年增加率爲6.2%;城鎮網民規模爲6.07億,佔比達73.3%,較2017年末增長4362萬,年增加率爲7.7%。

互聯網在城鄉地區的普及率同步提高。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爲74.6%,較2017年末提高3.6個百分點;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爲38.4%6,較2017年末提高3.0個百分點。

三、非網民規模

非網民人口以農村地區人羣爲主。截至2018年12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爲5.62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佔比爲36.8%,農村地區非網民佔比爲63.2%。使用技能缺少和文化程度限制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緣由。調査顯示,不懂電腦/網絡技能和文化程度限制致使非網民不上網的佔比分別爲540%和33.4%;年齡因素是致使非網民不上網的另外一個緣由,由於年齡太大過小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比爲11.2%;由於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比爲10.0%;由於無需求/不感興趣、缺少上網時間及沒法鏈接互聯網等緣由形成非網民不上網的佔比均低於10%。

調查顯示,促進非網民上網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類:一是提高上網技能,22.7%的非網民願意接受免費上網培訓而上網;二是下降網絡使用費用或提供相關設備,20.6%的非網民因網絡使用費用下降而上網,20.8%的非網民認爲配備可無障礙使用的上網設備後願意上網;三是知足平常需求,24.7%的非網民羣體出於方便與家人親屬溝通的緣由願意上網,20%左右的非網民因能賣出農產品等幫助增長收入和方便獲取醫療健康等專業信息而上網,16.4%6的非網民因互聯網方便購物而願意上網。

5、網民屬性結構

一、性別結構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男女比例爲52.7:47.3,與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年齡結構

我國網民以中青年羣體爲主,並持續向中高齡人羣滲透。截至2018年12月,10-39歲羣體佔總體網民的67.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最高,達26.8%;4049歲中年網民羣體佔比由2017年末的13.29擴大至156%,50歲及以上的網民比例由2017年末的10.5%提高至12.5%。

三、學歷結構

我國網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羣體爲主。截至2018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佔比分別爲38.7%和24.5%;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佔比分別爲8.7%和9.9%。

四、職業結構

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羣體最多,佔比達25.4%;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佔比爲20.0%;企業/公司的管理人員和通常職員佔比共計12.9%。

五、收入結構

截至2018年12月,月收入12在2001-5000元的羣體佔比最高,爲36.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羣佔比爲24.1%,較2017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如下的人羣佔比大幅降低,已由2017年末的20.4%降低至15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