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個有價值的成就,須要十年。程序員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仍是從個人前同事香農(Shannon Xu)的口中。多年前,香農仍是一個有着敏銳思想的年輕人。如今,固然,思想仍然敏銳,卻已再也不年輕。當時的他,眉飛色舞地講述着Ruby的語言之父——那個被稱爲Matz的日本人——如何花費十年的時間,將Ruby打形成一門成功的編程語言。編程
「相似發明一門語言這樣的事情,至少須要投入十年。我認爲,這是一個合理的時間。」最後,他總結道。c#
的確,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不少成功的開源項目的創始人,都花費了十年以上的時間投入其中,好比咱們熟知的Redis的做者,已經致力於開源事業超過15個春秋了。安全
而對於其餘人來講,成功的路遠不止這一條。好比,不少人會選擇經過各類形式的創業來實現本身的理想。但咱們應該認識到,創業,也是一份須要投入十年的事業。細數一下那些可以稱得上「偉大」的公司,它們都存在了十年以上。而一份不成功的創業歷程,極可能到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時候即了結結。編程語言
創業,彷佛是一場單程旅行,一旦開始,便沒法停下來。我認識的一些創業者,即便一份創業失敗了,他們在稍事休整以後,也老是會投入到另外一份新的創業當中。固然,可否找到一份值得投入十年的事業,仍然是最終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分佈式
實際上,除了編程和創業以外,從事任何一個職業,要想取得一點不俗的成績,都須要有持續投入的決心。做家,畫家,音樂家,電影編劇,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以及擁有某項特殊技藝的匠人,全部這些工做,都須要在一件事上耗費數年,精益求精。post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咱們能夠嘗試着用這種標準來從新審視一下本身的工做。咱們當前所從事的,是一份值得投入十年的事業嗎?或者它只是一份養家餬口的普通營生?只要這是一件值得付諸十年的事業,那麼咱們只須要集中精力幹成這一件事,就足夠成功了;不然的話,即便咱們再努力,也只不過是在原地打轉。編碼
這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的一種思惟方式。cdn
讓咱們停下來,一塊兒算一筆時間的「帳」。對象
假設咱們6歲上學,再假設咱們大學本科畢業,而後步入社會。整個受教育的過程要花去16年的時間,這樣等咱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已是22歲了。固然,若是讀了碩士或者博士,會更晚一些。除了一些特殊的例子以外,咱們中的大多數,在這16年當中,應該都處於一種對將來不肯定的狀態之中。這期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會深深地影響咱們,咱們的興趣也隨時在變。這屬於兒時的懵懂期。
大學畢業以後,多數人沒有太多選擇的自由。畢業生中的少數佼佼者,可能會在大公司中謀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做,埋頭幹上兩三年。而對於更多的普通人來講,找到一份餬口的工做,在大城市立足下去,則是惟一的願望。這一階段,是從學校向社會轉型的過渡期。咱們仍然無法主動選擇所作的事情,這更多取決於咱們找到的是什麼樣的一份工做。實際上,不少人在畢業以後多年內從事的行業,都與他們的第一份工做有關。咱們不是在選擇環境,而只是在適應環境。
如今,咱們到了差很少25歲左右了。咱們進入了一個事業的探索期,不一樣人的發展也開始劇烈分化。咱們開始有了主動選擇的意識和能力,但不少現實的問題也接踵而來。談戀愛,分手,再談戀愛,結婚,買房子,生孩子,養孩子,這樣一個長長的列表,若是你不想特別特立獨行的話,那麼全部這些事情大概在你30歲左右的時候應該都已經經歷過了。這其中每一件事情,都堪稱人生大事,都會花費你大量的精力,並在必定程度上影響你的選擇。你的行動變得愈發謹慎起來。
而後,咱們會發現,人生已經剩不下幾個「十年」了。
若是你在三十「而立」以前就已經找到了能夠爲之奮鬥十年的目標,那麼你是幸運的;若是沒有,也沒必要太過沮喪,至少和大多數人同樣。你要知道,不少人爲了房子就要奮鬥十年,這就是理想之下的現實。問題的關鍵在於,咱們要清楚地知道咱們當下所處的位置,和咱們想要達成什麼樣的人生目標,以及這二者之間的距離和路徑。一旦你想清楚這些,你就不會甘心作一隻冬日裏蟄伏地下的鼴鼠,而是會乘機而出,去勇敢地經歷那些一定會遭遇的失敗,而後爬起來繼續向着目標前進。
大劉(劉慈欣)在他的小說《球狀閃電》中,借主人公之口說出了下面的話:
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
這真算得上是大劉對本身的真實寫照了。
寫科幻,大劉堅持了十年以上,早在他出名之前就開始了。當有人問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時候,他說寫科幻不須要堅持,不寫才須要堅持,由於生活太沉悶,但科幻中卻有無限精彩。
沒錯,平凡的生活註定是沉悶的,看你是否可以一直忍受。這也算是上天對咱們的一種考驗了。對大劉來講,他長期居於山西娘子關一個羣山環繞的偏僻角落,在一個普通的發電廠裏作着再普通不過的工做,不沉悶纔怪。因此,他忍受不了。也所以,他成了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
想想,咱們中不少人的父輩,他們一生的工做就像當初的大劉同樣,在某個國有單位裏面一待就是幾十年。
因此,儘快找到一件東西,迷上它吧。那將是屬於你本身的事業。什麼東西值得咱們這樣作呢?大劉在這裏給咱們提供了一個標準:若是你長期從事它,會不會感到沉悶?
按照這個思路,讓咱們更進一步,假設你明天就退休了,那麼以後你打算幹些什麼?有哪些事情你會接着作下去?若是你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說明尚未一件能稱得上事業的東西能夠佔據你的心。我相信,真正的事業是能夠幹一生的,與退休不退休無關。
人類的文明積累了幾千年,這裏面確定有讓你我可以迷戀上的東西。它能夠是文學藝術,能夠是數學邏輯,能夠是歷史的沉澱,也能夠是層出不窮的新興技術。依靠它們,咱們至少能搭建起本身心靈的港灣,並進一步營造起本身的事業,使它可以影響更多的人,甚至改變世界。若是全部這些你都錯過了,我以爲損失實在不可估量。
Steven Levy所著的《黑客》一書,描寫了上個世紀美國的「黑客」們對於計算機技術的癡迷狀態。固然,這本書裏的「黑客」一詞,並非指利用計算機系統漏洞進行惡意破壞的那批人。他們是遵循所謂「黑客倫理」的一羣真正的技術高手。打開某個設備,或者拆解一個系統,只是爲了瞭解它的運行原理。爲此,你能夠一天工做30個小時,不是爲了掙取獎金,也不是迫於項目壓力,而只是爲此深深地吸引。這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在藝術家、做家、「黑客」們的身上,是極其類似的。
做者在《黑客》一書中描寫道:
一旦你真的照此方式生活,像睡覺這樣不重要的事便不會再來打擾你的工做了。
......
那種狀態是衆多黑客精神上的世外桃源,他們知道那種感受,時時願意回到那種狀態——編碼、鑽研,進而把他們本身獨特的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也許你會以爲,做家或「黑客」們這種對於某種東西的癡迷,只是侷限在心裏世界裏。但創業者們則有所不一樣,他們把外部的現實世界做爲研究對象,他們會花掉每一分鐘的時間去思考如何高效地改造這個世界。
實際上,不少程序員最終都成了創業者。對於他們,這裏有一個更好的比喻。在計算機出現之初,計算機科學幾乎被認爲是一種「巫術」,算不上一門真正的學科。然而,時至今日,這種「巫術」仍然如魔術般發揮着它的做用:以計算機爲媒介,向外界施加影響。這就是「黑客倫理」的真正覺醒。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而不管哪一個職業,對於從事它的人們來講,也都有一個全力追求的終極狀態。
夢想和追求,說多了就會很空洞。不如作一個長遠的計劃,一個須要花費十年的計劃。
人生就像一條奔騰的河流,中間可能分出無數的細小支流,它們老是把你引向歧途。只有一個長達十年的計劃,纔有足夠的份量讓你始終保持方向。
是平淡無奇,仍是精彩絕倫,兩種不一樣的人生你本身就能夠作出選擇。有些狀況下,這個選擇不須要那麼多金錢的支持,也不須要你走遍全世界去四處尋覓,它只須要你暗暗地下一個決心。
咱們將來能取得的成就,可能就始於咱們第一次作如此思考的那一刻:努力籌劃一個十年的將來。當你讀到這一句並在心裏反覆思考它的時候,你的下一個真正的十年已經開始了。
(完)
其它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