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整個邏輯盤的數據是被分條(stripped)分佈在多個物理磁盤上,能夠並行讀/寫,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沒有冗餘能力。咱們經過RAID 0能夠得到更大的單個邏輯盤的容量,且經過對多個磁盤的同時讀取得到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慮的是磁盤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個磁盤出了問題,那麼整個陣列的數據都會不保了。
RAID 1,又稱鏡像方式,也就是數據的冗餘。在整個鏡像過程當中,只有一半的磁盤容量是有效的(另外一半磁盤容量用來存放一樣的數據)。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容量減半、速度不變。安全
問:RAID 1至少幾塊硬盤才能實現。性能
答:至少須要2塊盤。spa
RAID 0+1
爲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現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能夠把RAID 10簡單地理解成由多個磁盤組成的RAID 0陣列再進行鏡像。
問:RAID0+1至少幾塊硬盤才能實現。
答:RAID0+1至少須要4塊盤。ip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驗方式。重構
RAID 3的工做方式是用一塊磁盤存放校驗數據。因爲任何數據的改變都要修改相應的數據校驗信息,存放數據的磁盤有好幾個且並行工做,而存放校驗數據的磁盤只有一個,這就帶來了校驗數據存放時的瓶頸。並行
RAID 5的工做方式是將各個磁盤生成的數據校驗切成塊,分別存放到組成陣列的各個磁盤中去,這樣就緩解了校驗數據存放時所產生的瓶頸問題,可是分割數據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價。技術
磁盤陣列級別選擇:總結
RAID0是把兩塊物理盤組合成一塊邏輯盤用,所以容量至關於等於兩者之和,IO的讀寫也提升了(由於能夠同時把數據分紅兩部分各寫入兩塊物理盤中),可是安全性反而下降,由於一旦其中一塊盤壞了,整個邏輯盤就壞了;
總結:在不擔憂數據安全的狀況下,RAID0是最佳的選擇。數據
RAID1是 把兩塊物理盤作成徹底相同的鏡像,所以邏輯盤的容量僅至關於一塊硬盤的大小,可是安全性卻很高,任何其中一塊盤壞掉,數據都沒有影響,冗餘程度1/2,找 一塊新盤換上去數據又能夠自動重構,缺點就是犧牲了容量,以及下降了數據寫入的IO(由於必須把每一份數據同時都寫入到兩塊硬盤中);
總結:在優先考慮數據安全且不須要保證磁盤性能與容量的狀況下,RAID1是最佳選擇。集合
RAID5是把三塊物理盤作成一個邏輯盤用,其中有近一塊盤的容量用來作奇偶校驗,所以容量僅至關於兩塊硬盤,但支持其中一塊硬盤損壞,冗餘程度1/3,總體性能至關於介於RAID0與RAID1之間,屬於性價比較高的一種RAID;
總結:在經濟狀況不太充裕的狀況下既想保障磁盤性能與容量又想保障數據的安全,RAID5是最佳的選擇。
RAID10則由RAID0與RAID1組合構成,所以須要四塊物理盤來構成一個邏輯盤,它集合了RAID0和RAID1的優勢,既提高了IO的讀寫速度,又保障了數據的安全,能夠有兩塊物理盤損壞,冗餘程度1/2,缺點就是成本很高,且犧牲了兩塊硬盤的容量。
總結:在不差錢的狀況下,RAID10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