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體驗紀1:突然明白了爲什麼那麼討厭ofo

引言:產品的可用性原則之3——用戶的自由與控制權。(By Jakob Nielsen

Jakob Nielsen

我是一個很喜歡每週五盯着蘋果的APP STORE上新的用戶。

update

在摩拜和ofo剛上市的時候也很積極的體驗了共享單車的時代,甚至持續通過公衆號關注摩拜和清華合作的白皮書項目,但是……這些在今年都打上了非常不滿意的句號。總結起來很簡單:對APP不滿意!

愛咋咋地

回顧這段長達一年之久的新交通模式體驗,要說不滿意的細化方面有很多:

1. 車輛80%以上有損毀

2. 車輛70%以上騎行並不暢快(可能是輪胎、鏈條、坐墊、壞了的OR油膩膩的車把手……)

3. 車輛60%以上會人爲加鎖

4. 車輛50%以上會在開鎖/閉鎖時遇到無法操作的程序問題

……

雖然大部分原因和「人」有關,而非APP,甚至都不應該遷怒於公司,但是——產品經理肯定是要背這個鍋的,「市場調研」和「市場監管」難道不應該始終是運營關注的重點嗎?

而且往往能發現重大問題的時刻,是在你即將離開這個平臺的時候,比如離職,比如退款,比如分割財產,比如……

又好巧不巧的是,在頓悟「爲啥那麼討厭ofo」的同時,爆發了一系列該公司的隱患……既然這樣,我就湊個熱點講點啥。

我發誓在2小時前我並不知道他們垮了

先說這「頓悟」,其實大費周章的鋪墊了這麼久,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下一個小知識點(然鵝聰明的小夥伴一定已經從引言裏get到了)

用戶在使用(程序/產品/APP)的過程中希望有自由控制自由退出的感覺。

摩拜和ofo同時踩到了這2條紅線,爲了黏住用戶,平臺阻礙了用戶的自由反饋,往往只有通過客服電話甚至是郵箱這樣古老而「繁瑣」得讓用戶不願意嘗試的方式才能反饋一個簡單的問題——「我開車前只檢查了把手剎車鏈條坐墊輪胎,騎得時候才發現鋼圈盡然變形了,及時停車後,發現錢還是扣了……」

這種類似的問題,ofo最近應該是暴露無遺了,摩拜也是數見不鮮。

很慶幸在下半年剛開始就和這樣的平臺say goodbye了,這種反人類/反自由/反人性的APP操作及其體現出的背後公司的「僞用戶中心理念」,註定暴露了這些商人只是想在城市飛速發展的間隙中,用「運動」或是「綠化」等等藉口,分一杯用戶囊中的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