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三篇值得讀的文章,有意思的是,題目都帶"how to"。 html
第一篇文章,How to Pick a Graduate Advisor(如何選研究生導師),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Ben Barres發表於2013年10月16日的Neuron雜誌。他給出了一些選擇研究生導師或博後導師時應該考慮的很是具體的建議。他以爲起碼要考慮三或四個方面:1)首先是你關心的研究領域;2)(導師的)科學研究能力;3)(導師的)輔導能力;4)(導師)對科學的激情。所以,要選擇一個好的科學家,同時又是良師益友。 post
評判一我的是不是好導師其實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兒:有的人研究作的很好,但並非一個好的導師;有的人能夠像朋友,但在科學上對你的指導能力有限。Barres建議了一個他以爲簡單卻有效的評判導師能力的指數,叫M指數(Mentor-index?),即某個科學家所指導過的研究生和博後的H指數的平均值。也就是說,他認爲一個好的導師應該能讓他的研究生們作得出色,所以研究生們的科研能力或科研產出能反映一個科學家是不是好導師。我前幾天的博文《導師不會告訴你的十條真理》,也跟選擇導師有關。 spa
第二篇文章,How to Be a Graduate Advisee(如何作好研究生),美國西北大學的Indira Raman發表於2014年1月8日的Neuron雜誌。她以爲研究生不要成爲教育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主動地找到本身的定位。好比關於作科學,她給研究生的建議是:1)認識到你作的事情是真實的可以帶來影響的科學(所以要自豪並享受作科學的過程)(The science you are doing is the real thing);2)不要讓你本身習慣於失敗(好比要學會嘗試新的實驗方法)(Do not let yourself get accustomed to failure);3)不要懼怕焦慮,學會將壓力轉化爲動力(Don't worry about worrying);4)科學研究的本質是探索未知,不要期望你的導師能教會你任何事情,所以要多讀文獻,多跟不一樣的人交流,學會利用資源(Use your resources);5)關注不尋常的東西(Pay attention to the unusual),或許你實驗中一個看起來多是錯的結果,剛好會是一個重要的發現。關於如何跟導師及其餘同事打交道,她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她還建議研究生應該堅持本身的理想,而且善待本身的生活(實驗室內要專一工做,但實驗室外也要調節好生活)。 htm
第三篇文章,How To Become Good At Peer-Review(如何作好同行評審),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Jennifer Raff寫的一篇博文,被PeerJ推薦。同行評審是維持科學健康發展的能夠說最核心的事情之一,好比科學發表和科研評價,都須要作好同行評審。Jennifer主要是想給年輕的科學家一些建議。她認爲作好同行評審首先有幾條科研倫理上的考慮,好比:1)確保你本身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評審某篇論文;2)要保證評審的時效性,及時返回評審結果(這也是一名科學家職業精神的體現);3)嚴肅對待同行評審;4)避免偏見,避免帶着我的感情色彩來作同行評審;5)不要讓等級觀念影響評審,不要被"大牛"的名字嚇到,科研名人並不表明正確;6)尊重保密性:不要泄露你評審的稿件的信息。Jennifer還給出瞭如何來評判"引言"、"研究方法"、"結果解釋"等部分的建議。她還就匿名評審仍是開放評審,以及發表後同行評審談了她的見解。 blog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883-759212.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黃曉磊博客,轉載請註明出處。 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