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協議與UDP協議的區別
首先我們弄清楚,TCP協議和UCP協議與TCP/IP協議的聯繫,不少人犯糊塗了,一直都是說TCP/IP協議與UDP協議的區別,我以爲這是沒有從本質上弄清楚網絡通訊!
TCP/IP協議是一個協議簇。裏面包括不少協議的。UDP只是其中的一個。之因此命名爲TCP/IP協議,由於TCP,IP協議是兩個很重要的協議,就用他兩命名了。
TCP/IP協議集包括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網絡訪問層。
其中應用層包括: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萬維網的基本協議.
文件傳輸(TFTP簡單文件傳輸協議):
遠程登陸(Telnet),提供遠程訪問其它主機功能,它容許用戶登陸
internet主機,並在這臺主機上執行命令.
網絡管理(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該協議提供了監控網絡設備的方法,以及配置管理,統計信息收集,性能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域名系統(DNS),該系統用於在internet中將域名及其公共廣播的網絡節點轉換成IP地址.
其次網絡層包括:
Internet協議(IP)
Internet控制信息協議(ICMP)
地址解析協議(ARP)
反向地址解析協議(RARP)
最後說網絡訪問層:網絡訪問層又稱做主機到網絡層(host-to-network).網絡訪問層的功能包括IP地址與物理地址硬件的映射,以及將IP封裝成幀.基於不一樣硬件類型的網絡接口,網絡訪問層定義了和物理介質的鏈接.
固然我這裏說得不夠完善,TCP/IP協議原本就是一門學問,每個分支都是一個很複雜的流程,但我相信每位學習軟件開發的同窗都有必要去仔細瞭解一番。
下面我着重講解一下TCP協議和UDP協議的區別。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面向鏈接的協議,也就是說,在收發數據前,必須和對方創建可靠的鏈接。一個TCP鏈接必需要通過三次「對話」才能創建起來,其中的過程很是複雜,只簡單的描述下這三次對話的簡單過程:主機A向主機B發出鏈接請求數據包:「我想給你發數據,能夠嗎?」,這是第一次對話;主機B向主機A發送贊成鏈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兩臺主機一個在發送,一個在接收,協調工做)的數據包:「能夠,你何時發?」,這是第二次對話;主機A再發出一個數據包確認主機B的要求同步:「我如今就發,你接着吧!」,這是第三次對話。三次「對話」的目的是使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同步,通過三次「對話」以後,主機A才向主機B正式發送數據。
詳細點說就是:(文章部分轉載http://zhangjiangxing-gmail-com.iteye.com,主要是這我的講解得很到位,的確很容易令人理解!)
TCP三次握手過程
1 主機A經過向主機B 發送一個含有同步序列號的標誌位的數據段給主機B ,向主機B 請求創建鏈接,經過這個數據段,
主機A告訴主機B 兩件事:我想要和你通訊;你能夠用哪一個序列號做爲起始數據段來回應我.
2 主機B 收到主機A的請求後,用一個帶有確認應答(ACK)和同步序列號(SYN)標誌位的數據段響應主機A,也告訴主機A兩件事:
我已經收到你的請求了,你能夠傳輸數據了;你要用哪佧序列號做爲起始數據段來回應我
3 主機A收到這個數據段後,再發送一個確認應答,確認已收到主機B 的數據段:"我已收到回覆,我如今要開始傳輸實際數據了
這樣3次握手就完成了,主機A和主機B 就能夠傳輸數據了.
3次握手的特色
沒有應用層的數據
SYN這個標誌位只有在TCP建產鏈接時纔會被置1
握手完成後SYN標誌位被置0
TCP創建鏈接要進行3次握手,而斷開鏈接要進行4次
1 當主機A完成數據傳輸後,將控制位FIN置1,提出中止TCP鏈接的請求
2 主機B收到FIN後對其做出響應,確認這一方向上的TCP鏈接將關閉,將ACK置1
3 由B 端再提出反方向的關閉請求,將FIN置1
4 主機A對主機B的請求進行確認,將ACK置1,雙方向的關閉結束.
由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斷開能夠看出,TCP使用面向鏈接的通訊方式,大大提升了數據通訊的可靠性,使發送數據端
和接收端在數據正式傳輸前就有了交互,爲數據正式傳輸打下了可靠的基礎
名詞解釋
ACK TCP報頭的控制位之一,對數據進行確認.確認由目的端發出,用它來告訴發送端這個序列號以前的數據段
都收到了.好比,確認號爲X,則表示前X-1個數據段都收到了,只有當ACK=1時,確認號纔有效,當ACK=0時,確認號無效,這時會要求重傳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SYN 同步序列號,TCP創建鏈接時將這個位置1
FIN 發送端完成發送任務位,當TCP完成數據傳輸須要斷開時,提出斷開鏈接的一方將這位置1
TCP的包頭結構:
源端口 16位
目標端口 16位
序列號 32位
迴應序號 32位
TCP頭長度 4位
reserved 6位
控制代碼 6位
窗口大小 16位
偏移量 16位
校驗和 16位
選項 32位(可選)
這樣咱們得出了TCP包頭的最小長度,爲20字節。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1) UDP是一個非鏈接的協議,傳輸數據以前源端和終端不創建鏈接,當它想傳送時就簡單地去抓取來自應用程序的數據,並儘量快地把它扔到網絡上。在發送端,UDP傳送數據的速度僅僅是受應用程序生成數據的速度、計算機的能力和傳輸帶寬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一個消息段放在隊列中,應用程序每次從隊列中讀一個消息段。
(2) 因爲傳輸數據不創建鏈接,所以也就不須要維護鏈接狀態,包括收發狀態等,所以一臺服務機可同時向多個客戶機傳輸相同的消息。
(3) UDP信息包的標題很短,只有8個字節,相對於TCP的20個字節信息包的額外開銷很小。
(4) 吞吐量不受擁擠控制算法的調節,只受應用軟件生成數據的速率、傳輸帶寬、源端和終端主機性能的限制。
(5)UDP使用盡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證可靠交付,所以主機不須要維持複雜的連接狀態表(這裏面有許多參數)。
(6)UDP是面向報文的。發送方的UDP對應用程序交下來的報文,在添加首部後就向下交付給IP層。既不拆分,也不合並,而是保留這些報文的邊界,所以,應用程序須要選擇合適的報文大小。
咱們常用「ping」命令來測試兩臺主機之間TCP/IP通訊是否正常,其實「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對方主機發送UDP數據包,而後對方主機確認收到數據包,若是數據包是否到達的消息及時反饋回來,那麼網絡就是通的。
UDP的包頭結構:
源端口 16位
目的端口 16位
長度 16位
校驗和 16位
小結TCP與UDP的區別:
1.基於鏈接與無鏈接;
2.對系統資源的要求(TCP較多,UDP少);
3.UDP程序結構較簡單;
4.流模式與數據報模式 ;
5.TCP保證數據正確性,UDP可能丟包,TCP保證數據順序,UDP不保證。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