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蒐集了不少關於數據可視化的圖片和可視化網站截圖,還有平日裏作設計時收集的一些設計素材,並無刻意的整理過,都是隨機新建文件夾放在桌面。發現這樣的「隨機」帶來了以後用素材時,記不住放在哪一個文件、找起來花費時間長、以後不便於素材的累積。web
所謂快刀斬亂麻,整理就成了設計師的必備任務,而整理的最終目的則是要讓人時刻保持清醒的精神狀態以作出最迅速準確的決斷。爲了提升個人設計流程效率,我試用了幾個MAC版的圖片管理軟件。如今分享出來但願能夠供你們參考。工具
首先介紹 Adobe Bridge ,它也是 Adobe 公司的一款免費的軟件。應該是要介紹的幾個裏面功能最多最複雜的一個,我最初使用的即是 Bridge。Bridge 無需導入文件,電腦裏有什麼文件,這裏面也是同步,左上角有面包屑顯示。也能夠多個窗口操做管理,按「command+n」打開一個新的 Bridge 窗口。佈局
下面開始分功能介紹:優化
支持格式:
jpg、png、gif、pdf、mp四、pages、sketch、psd、ai等(Bridge 既能夠獨立使用,也能夠從 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Adobe Golive 中使用)網站
過濾器:
關鍵詞(主要)、文件類型(主要)、建立 / 修改日期、顏色配置、長寬比ui
左側有多種過濾器,主要經過關鍵字和文件類型進行過濾。右側能夠添加、編輯關鍵詞,也能夠一張圖對應多個關鍵詞,還能進行關鍵詞搜索、篩選,取並集快速捕捉到你須要查看的圖片文件。url
最最重要的是, Bridge 裏編輯過關鍵詞的圖片均可以寫進文件內部,當你右鍵「顯示簡介」時,會發現已標記關鍵詞。當你把這個圖片導入到 Pixa (下面將會介紹的圖片管理軟件)時,你會發現關鍵詞會變成標籤帶入到 Pixa 內自動進行分類。spa
右側可預覽單個文件,下面可看文件全部元數據,也能夠多個圖片同時預覽。當咱們須要看同一設計不一樣尺寸下的對比效果或是一些切圖是否屬性相同時,則可使用多個預覽。設計
第一欄右上角能夠選擇工做區顯示也能夠自定義工做區。右下角能夠切換內容視圖模式,能夠用表格的形式、縮略圖形式或者是詳細信息形式查看。blog
編輯圖片:
批量重命名、文件簡介設置、審閱模式
右上角工具欄「優化」能夠進行批量重命名、文件簡介、審閱模式。批量命名能夠編輯前 / 後綴,一鍵將雜亂的文件類型變成統一的「png」,或者將一組「@2x」切圖變成「@3x」。
文件簡介就是能夠對圖片進行內部的編輯。我對審閱模式的使用很少,整體來講一個是能夠對細節進行放大、一個是新建收藏集裏。還有一些刪除操做、旋轉圖像、移動等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能夠深刻研究。
Pixa 雖然沒有 Bridge 那麼多功能,可是也是一款很好用的管理軟件,就由於它簡潔明瞭的界面,沒有那麼多選擇。
Pixa 是須要導入文件的,生成一個資料庫,而且還在資料庫裏將「截圖」爲一個大類。Pixa 貌似是將截圖也做爲一個重要的功能。另外,Pixa 在左側目錄裏右鍵選擇「在新的標籤頁中打開」就能夠多個標籤以前切換操做。
支持格式:
JPG、PNG、GIF、PDF、TIFF、SVG、PSD、AI、ICNS、BMP、ICO、 EPS等 等格式的圖片文件。
過濾器:
項目、截圖、標記、大小、顏色
Pixa左上角進行了「項目」和「標籤」做爲tab切換進行大類過濾。
項目裏你能夠本身自定義多個不一樣的項目內容,例如我會將公司的不一樣產品的設計稿新建不一樣的項目裏,或者說把靈感參考打包成一個項目。切換到「標籤」就分了標記、大小、顏色進行過濾。
其中最好用的應該是「標記」,裏面能夠新建不少小標籤,例如:web ui 、icon 、手機端、vi 等等。前面 Bridge 介紹了關鍵詞嵌入了文件內部中,因此你以前在 Bridge 裏設置過關鍵詞的圖片導入到 Pixa 裏就會自動進行小標籤新建+分類。
分組方式:
項目、擴展名、大小、彩色
在標籤篩選事後,在用分組方式來進行二次過濾細化, 如圖將文件類型進行了 gif 、png 、jpg 整理。
排序方式:
建立 / 導入 / 修改日期、標題、尺寸、顏色
文件預覽:
讀取色值、圖像信息、編輯標籤
預覽文件時,左上角能夠選擇格式,而後鼠標懸浮會放大細節讀取顏色值RGB。下方能夠重命名、圖像信息以及添加 / 刪除標籤。這裏也能夠選取多個文件進行批量重命名及添加標籤。
快速導出:
能夠提早編輯新預設到選項裏方便進行批量導出。
與前兩個相比,Inboard 的功能弱了很多,它主要專一於素材的收集。
有兩個收集功能一個是 Dribbble的 like 資源導入,一個是 Menubar 上的截屏器。我以爲 dribbble 的 like 導入功能不錯,這樣我就不用下載到電腦裏,只要打開 inboard 同步就能夠方便查閱了。
支持格式:
JPG、PNG、PSD 、AI、PDF、GIF、EPS (相比起來支持格式較少,而且不支持 sketch 的文件)
過濾器:
標籤、文件夾、dribbble
左側導航裏 Inboard 主要以文件夾和 tag 的方式管理及過濾素材。能夠兩個維度交叉進行管理。相對以前的兩個強大的過濾功能,這個的確稍顯遜色了,可是我以爲這樣更簡單粗暴。而且,我喜歡標籤視圖裏卡片的設計形式。
排序方式:
日期、標題(略少,這個時候我就會以爲 Bridge 裏的按評級排序很好用)
文件預覽:
添加 url 、多個標籤
瀑布流式的佈局,提升了瀏覽的效率和感覺。 雙擊圖片進行預覽,能夠在右邊進行重命名、添加 url 、添加和刪除標籤。inboard 的預覽沒有什麼強大的編輯功能,惟一的特色就是這個添加 url,點擊以後能夠快速打開網頁。
截屏功能:
inboard的截屏功能,支持 Chrome 和 Safari 在當前頁面滾動截屏並保存到圖庫中,只須要簡單的操做就能夠搞定。
總結一下 Inboard,我很喜歡它的界面設計好看,佈局簡單,能知足我對圖片素材管理的基本需求,重點是我能快速上手。而且能夠滾動截屏保存以及 dribbble 訂閱。
以上是我經常使用與對比分析的三個圖片管理軟件,還有一些圖片管理軟件都大同小異。若是想要有圖片編輯工具來輕鬆處理數碼影像的朋友能夠試試 ACD See for MAC ,這個軟件目前是最流行的數字圖像處理軟件。這裏不介紹是由於它的功能不少,可是主要是在於對圖片的處理功能,不在這次內容的討論範圍以內。若是有更好的圖片管理團軟件,歡迎留言安利。
冒煙煙 UX設計師 主要負責豈安科技的UI界面和交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