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 Web 系統,仍是移動 APP,先後端邏輯的分離設計已是常態化,相互之間經過 API 調用進行數據交互。在基於 API 約定的開發模式下,如何加速請求 / 響應的 API 測試,讓研發人員及早參與到調試中來呢?既然 API 是基於約定開發,爲什麼不按照這個規範編寫測試用例,直接進入待測試狀態,使用自動化的方式來推動研發過程的質量改進呢?遵循:測試 -> 重構 -> 測試 -> 重構,這樣的閉環,過程產出的質量會更加可控,在重構的同時進行快速的功能迴歸驗證,大大提升效率。下面主要講解基於 HTTP 協議的 API 測試,從手工測試到平臺的演變過程。html
測試團隊採用《敏捷腦圖用例實踐之路》的方式編寫測試用例:前端
圖 -1- 分計費單元查詢帶寬面試
優勢:算法
要點清晰簡潔展示chrome
全部測試故事點通過用例評審,產生質量高,研發參與感強;json
版本同步保持一份後端
API 測試腦圖帶來的問題:api
腦圖用例對測試人員的素質要求至關高數組
完善的腦圖用例編寫,須要有資深的測試人員,對業務精通、對測試技能精通,很強的思惟能力;若是研發人員僅僅參考這個腦圖用例進行測試,每每不少時候須要花費大量的溝通時間,其中有不少測試 API 的過程、措施,在腦圖裏面沒有具體體現,形成一些信息丟失。瀏覽器
重複執行不變的是規則,變的只是參數,要消滅重複部分
還能夠深度優化腦圖用例,API 接口規範,再怎麼天馬行空,也得有個度,應當把重複思考的部分交給工具去作,須要發揮創造力、值得關注部分,交給人工完成;按照這個測試流程,,測試人員編寫完用例,去驗證 API 接口,若是失敗了,打回給研發人員從新修改,可是下一次研發人員提交測試,測試人員又得從新驗證一遍,這一遍中實際沒有多少有價值的思考,是重複工做,要去挖掘測試價值。另外,若是測試人員請假了,那是否是測試就須要延期了呢?消除等待、消除單點做業,改變是惟一出路,嘗試過以下方式:
圖 -2-Chrome DHC 組件
組員經過使用 Chrome DHC(是一款使用 chrome 模擬 REST 客戶端向服務器發送測試數據的谷歌瀏覽器插件),進行 API 自動化測試,用例文件保存到本地而且同步到 svn,簡單粗暴解決重複請求問題,注意強調的是解決重複請求,並無包括參數和結果的自動化驗證的過程,仍是須要人工參與,至少前進了一步,固然咱們也解決了單點問題,其餘組員能夠更新用例本地運行,還差參數校驗,數據校驗等等一堆關鍵業務點要用自動化去突破。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DHC 只是玩玩而已,並不擅長作那麼多活,也作很差,更指望的是平臺化。
經歷了手工測試的繁瑣操做,丟棄了簡單的 DHC,決定另尋新路,API 測試最簡單的場景請求參數組合產生各種別的測試用例。思路很簡單,作一個 WEB 平臺,登記 API 接口,填寫請求參數,對響應結果進行校驗,初期進行了技術選型,使用 Django 作 Python Web 開發,後臺腳本執行使用開源框架 RobotFramework,RF 優勢以下:
是一個通用的關鍵詞驅動自動測試框架;
易於使用的表格數據展示形式,採用關鍵字驅動的測試方法,使用在測試庫中實現的關鍵詞來在測試中運行程序。
是靈活和可擴展的,適合用於測試用戶接口;
在這個平臺中,RobotFramework 主要用於後臺執行 Robot 關鍵字腳本,而關鍵字腳本,是平臺經過讀取 YAML 文件生成,該文件是經過笛卡爾乘積產生的用例,工做原理如圖所示:
圖 -3- 工做原理
那話說回來,YAML 幹什麼呢?爲何不是 XML 呢?
YAML 的可讀性好
YAML 和腳本語言的交互性好
YAML 使用實現語言的數據類型
YAML 有一個一致的信息模型
YAML 易於實現
聽起來 YAML 試圖用一種比 XML 更敏捷的方式,來完成 XML 所完成的任務。下面經過一段實際例子說明配置生成的 YAML 代碼段:
主接口配置界面:
圖 -4- 接口配置頁面
設置 API 參數:
圖 -5- 設置 API 參數
配置文件 byChannelsDaily.yaml(列舉一個參數示例):
- byChannelsDaily: # 接口名稱 method: get # 與服務器交互的方法 format: json #API 數據格式 url: /reportdata/flux/byChannelsDaily #API 的 URL,與奇台配置文件裏面的 host 變量組成整個 URL 的前半部分。 url_path: url_params: #URL 參數部分,固定寫法。 username: #API 的參數名。 required: true # 該參數是否必須(true/false)。 value: chinacache # 該參數的值。如此值是從另外一個接口獲取的,可在 from_api 設置,此處可不填。若是值是 Boolean,必須加雙引號。 type: string # 該參數值的類型。 len: 10 # 該參數值的長度。 max: -100 # 該參數值的最大值。-100 至關於忽略此參數 min: -100 # 該參數值的最小值。-100 至關於忽略此參數 from_api: # 如參數的值是從另外一個接口、global.yaml 中獲取的,請設置 from_api,如 global jsonpath: # 可經過 jsonpath 來指定取值範圍,如 $.version[2:4] range: response: # 指望結果 verification: success: [] #success 是一個 list, 它的元素也是 list,success[0] = [ RF 關鍵字 ,驗證字段,正則匹配] failure: [] error_msg: [] # 錯誤信息集合</pre>
測試報告:
圖 -6-rf 測試報告
按照這個思路作下來,獲得什麼收益呢?
自動化
說到這裏,其實,真沒有帶來多少收益,思路對了,可是方向有誤差了,主要體如今:
圖 -7- 龐大的測試用例文件
敗了,就是敗了,沒什麼好找藉口,關鍵問題是:
回到起點,測試要解決什麼問題,爲何要作 API 自動化測試平臺?作這個平臺,不是爲了知足老闆的提倡全民自動化的口號,也不是爲了浮誇的 KPI,更不是宣傳自動化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發現全部 bug。叔本華說過一句話:因爲頻繁地重複,許多起初在咱們看來重要的事情逐漸變得毫無價值。若是 API 測試僅僅依靠純手工的執行,很快將會面臨瓶頸,由於每個功能幾乎都不能是第一次提交測試後就測試經過的,因此就須要反覆 bug 修復、驗證,以及迴歸的過程。另外,不少的 API 測試工做手工作起來很是的繁瑣,甚至不便,好比針對接口協議的驗證、針對返回數據格式的驗證,這些都依賴於測試自動化的開展。所以,真正的目的是解放測試人員重複的手工生產力,加速回歸測試效率,同時讓研發人員在開發過程及早參與測試(自測、冒煙測試),驅動編碼質量的提高。
回顧以往,從新梳理頭緒,更加清晰的展示:
圖 -8-HTTP API 自動化測試圖解
HTTP API 傳統手工測試
重複請求參數基礎校驗、正確參數查詢返回數據校驗,測試工程師沒有新的創造價值,不斷重複工做,甚至可能壓縮其中的測試環節,勉強交付;
HTTP API 自動化測試
重複步驟(請求接口是否有效、參數校驗能夠做爲冒煙測試,研發參與自測)用自動化解決,關鍵業務步驟數據對比人工參與和 schema 自動化校驗;
若是對軟件測試、接口測試、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LR腳本開發、面試經驗交流。感興趣能夠175317069,羣內會有不按期的發放免費的資料連接,這些資料都是從各個技術網站蒐集、整理出來的,若是你有好的學習資料能夠私聊發我,我會註明出處以後分享給你們。
最大的收益,重複步驟自動化後,無論是研發人員自測,仍是執行功能迴歸測試,成本能夠很快收回(前提是你這個項目週期長,構建頻繁;若是僅僅是跑幾個月的項目,真沒那個必要湊熱鬧去自動化,固然有平臺的另當別論),測試的關注點會落實到更加關鍵的業務環節去;
整體規劃以下:
[
圖 -9-HTTP API 重構規劃
技術選型
因爲原來的測試平臺使用 Python 編寫,爲了保持風格一致,從界面錄入到文件生成處理依然採用 Python、Django,去掉了全對偶組合算法,改成根據測試人員思惟去產生用例;去掉了後臺 RobotFramework 框架,採用 Python 的 HTTP 類庫封裝請求。
HTTP API 項目管理 Web 前臺
使用 Python+Django+MySQL 進行開發,分爲項目首頁、項目配置、API 配置、全局配置四大部分
圖 -10- 管理 Web
介紹:列出 API 規範、API 測試用例、定時任務數量,以及某段時間內的測試結果趨勢圖形。
圖 -11- 項目首頁
項目配置
重點介紹:全局變量、經常使用方法、驗證器。
全局變量
設計思路:在 API 測試過程當中,能夠切換生產、測試環境進行對比校驗,若是寫兩套測試用例是冗餘,全局變量功能,是一種在執行測試用例時動態改變用例屬性的方法。
做用範圍:當前項目內
使用方法:{變量名}
能在如下測試用例屬性中使用:URL、請求頭、請求參數
圖 -12- 全局變量配置頁
在 API 用例庫的 URL 能夠直接填寫:{host}/reportdata/monitor/getChannelIDsByUserName;當運行測試用例的時候,能夠選擇不一樣的參數套件,後臺代碼執行會直接替換,這樣子能夠分別快速驗證生產環境和測試環境的 API 接口執行結果的差別。
圖 -13- 用例執行頁
經常使用方法
√ 設計思路:經常使用方法是一個 Python 函數,對入參進行處理而且返回結果,例如:
gen_md5 做用是生成 MD5,對應代碼直接填寫:
import hashlib def gen_md5(raw_str): m = hashlib.md5() m.update(raw_str) md5_str = m.hexdigest() return md5_str
√ 應用場景:
在 API 請求中,有些參數例如 pass 須要加密處理,能夠經過引入 [經常使用方法] 來解決。
在參數 pass 的值中直接填寫:
{{get_apipwd("{123456}","ChinaCache")}}</pre>
圖 -15- 接口配置頁
驗證器
√ 設計思路
驗證器是一個 Python 函數,若是函數返回 True,則測試經過;返回 False,則測試失敗。平臺默認提供一個默認驗證器。
默認驗證器是驗證指望結果與實際結果(response body)是否徹底一致。若是結果不一致則判斷爲失敗,默認驗證器只適用於靜態的響應結果對比。
自義定驗證器,若是默認驗證器不能知足某些特殊的測試需求,用戶能夠在「項目配置 - 驗證器」中添加自定義的驗證器。
√ 應用場景:在 API 測試的返回結果中,能夠添加自定義驗證器對數據進行校驗,判斷測試是否經過。
圖 -17- 測試用例驗證展現頁
API 配置
重點介紹:通用響應配置、API 依賴庫、API 用例庫、定時任務、測試報告
通用響應配置
圖 -18- 通用響應配置列表頁
√ 設計思路
在合理的 API 設計中,存在通用的錯誤響應碼,[用戶名錯誤,返回指望響應內容],若是全部 API 的響應結果中都須要重複寫是至關繁瑣的,做爲共同配置調用便可。
√ 應用場景
查詢接口遇到用戶名密碼爲空,能夠自定義寫返回內容,以及選擇 [通用響應配置] 下的相關錯誤類型,例如:用戶名密碼爲空 (計費單元),自動填充指望的返回值:
<BillingIDs> <Result>fail</Result> <DetailInfo>invalid userName or password</DetailInfo> </BillingIDs>
圖 -19- 指望返回值校驗頁
API 依賴庫
√ 設計思路 & 應用場景
API-A 的參數 r_id 依賴與 API-B 返回結果的某個參數(多個參數一樣道理),這裏登記 API-B,而且提取返回參數。除了特有的變量提取器,基本信息與請求,與後面提到的 API 接口一致的
填寫方式 :
圖 -20- 變量提取器展現頁
該接口返回數據以下;
{ "r_id": "567bbc3f2b8a683f7e2e9436" }
經過 [變量提取器],能夠獲取 r_id 的值,以供依賴 API-A 做爲參數使用。
圖 -21- 用例中參數包含 r_id 變量展現頁
其中請求參數的獲取以下:
圖 -22- 請求參數變量提取設置
測試結果:
1- 顯示依賴接口;2- 顯示爲須要測試的接口,依賴接口返回的 r_id 會傳入做爲測試接口的參數;
圖 -23- 測試結果中展現運行時變量提取結果
圖 -24- 用例庫設計腦圖
若是對軟件測試、接口測試、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LR腳本開發、面試經驗交流。感興趣能夠175317069,羣內會有不按期的發放免費的資料連接,這些資料都是從各個技術網站蒐集、整理出來的,若是你有好的學習資料能夠私聊發我,我會註明出處以後分享給你們。
√ 設計思路
經過自助配置:請求頭、請求參數,響應頭、響應結果校驗,來聚合測試人員平常思考產生的測試用例。
√ 應用場景
支持 HTTP1.1 協議的 7 種請求方法:GET、POST、HEAD、OPTIONS、PUT、DELETE 和 TARCE。最經常使用的方法是 GET 和 POST:
支持 query(問號後)帶參數、path 的 GET|POST 請求
Query:http://192.168.1.11/internal/refresh?username=ChinaCache&password=123456
POST 請求支持 application/json、text/xml
示例以下:
請求頭設置: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請求體設置:保存爲 JSON 格式 { "username": "ChinaCache", "password": "123456", "task": { "dirs": [ 若是對軟件測試、接口測試、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LR腳本開發、 "" 面試經驗交流。感興趣能夠175317069,羣內會有不按期的發放免費 ], 的資料連接,這些資料都是從各個技術網站蒐集、整理出來的,若是 "callback": { 你有好的學習資料能夠私聊發我,我會註明出處以後分享給你們。 "url": "", "email": [] }, "urls": [ "http://www.chinacache.com/news/test.html" ] } }
結果以下:
圖 -25-body 參數展現頁
支持返回結果的 schema 驗證
在返回大量數據的場景下,把數據格式的正確性交給程序去判斷,經過以後進行人工干預的數據對比,假如返回幾百 K 的數據,你不知道格式是否正確,就開始去作數據對比,這個方向是不對的。
{ "r_id": "567cfce22b8a683f802e944b" } Schema 驗證以下: { "$schema": "http://json-schema.org/draft-04/schema#", "required": [ "r_id" ], "type": "object", "id": "http://jsonschema.net", "properties": { "r_id": { "type": "string", "id": "http://jsonschema.net/r_id" } } }
定時任務
√ 設計思路 & 應用場景
定時任務是在計劃好的時間點自動執行指定的測試用例。一個項目支持多個定時任務,若是同一時間點有多個測試任務,將依次執行。定時任務有兩種類型:定時、循環(間隔:秒,
分鐘,小時,天,周)。經過定時任務,能夠作到晚上運行,早上查看結果報告分析。
圖 -26- 添加定時任務
測試報告 & 郵件通知
√ 設計思路 & 應用場景
每次執行測試用例(包括手動執行和定時任務)以後,都會生成一份測試報告。
報告會詳細列出每一個接口的基本信息(名稱,請求方法,驗證器等),請求信息(URL 和 body 參數),響應信息包括 headers, body, schema, content type, status code 5 部分的測試結果,每一部分都有實際結果、指望結果(失敗時顯示)以及 DIFF 對比(失敗時顯示),當在
執行測試時出現錯誤,也會把錯誤信息顯示出來 。
圖 -27- 測試報告列表頁
圖 -28- 郵件通知
API 實戰:324 個用例(包括 GET|POST 請求,參數有加密、依賴場景,返回結果有簡單驗證數據、錯誤碼驗證、schema 驗證),運行耗時:8min,猜測下,若是人工去跑,須要多久呢?
若是對軟件測試、接口測試、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LR腳本開發、面試經驗交流。感興趣能夠175317069,羣內會有不按期的發放免費的資料連接,這些資料都是從各個技術網站蒐集、整理出來的,若是你有好的學習資料能夠私聊發我,我會註明出處以後分享給你們。
圖 -29- 使用 HTTP API 平臺改進 API 研發測試過程
改進前:傳統手工測試
測試用例掌握在測試人員手裏,研發人員沒法運行,修復 bug 以後,只能等待測試人員驗證,交付過程繁瑣、效率低;
改進後:HTTP API 自動化測試
研發、測試協做同步,研發人員能夠及早經過平臺執行用例,驗證功能可用性、正確性,測試人員能夠釋放部分勞動力,重點關注業務數據正確性;修復 bug 以後,研發人員無需等待,能夠自助配置用例執行、查看結果,驅動過程質量的提高,同時作到夜間構建、郵件通知,工做時間 review、bug fix。
問題:什麼時候收回投入成本?
API 項目週期不超過半年的,不建議作自動化,有自動化平臺基礎的另當別論,由於在最初 API 測試用例編寫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這種投入,只有不斷進行迴歸驗證、屢次運行,成本才能夠回收,日後都是收益,這個道理淺顯易懂。
「因爲頻繁地重複,許多起初在咱們看來重要的事情逐漸變得毫無價值」,在提測過程有個重要環節:冒煙測試,可是頻繁的去作的話,就是重複性的工做了。
那 HTTP API 接口測試痛點是什麼?研發人員提測以後,須要等待測試人員進行驗證;測試人員發現 bug,須要等待研發人員 bug fix;這裏就產生大量的等待成本(固然,測試人員能夠切換到其餘項目中去,可是這種上下文的切換成本很高)。經過 HTTP API 自動化測試平臺,研發人員在提測以前,首先進行一輪冒煙測試,根據自動化測試用例檢查結果,提高提測以前的功能質量;一旦提測以後,測試人員的關注重點落到返回結果對比上,這種研發測試過程的效率會獲得很大的提高,或許有人要問,到底提高多少呢?這個每一個團隊的痛點不一樣,研發、測試人員磨合程度不一樣,不能一律而論,大膽邁出一步去嘗試,就會發現價值;固然,往深處去想,下一步能夠接入性能的自動化測試,喝杯咖啡的時間,等到自動化運行結果報告產出,是有可能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