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內核

Trident程序員

IE瀏覽器使用的內核,該內核程序在1997年的IE4中首次被採用,是微軟在Mosaic代碼的基礎之上修改而來的,並沿用到目前的IE9。Trident其實是一款開放的內核,其接口內核設計的至關成熟,所以纔有許多采用IE內核而非IE的瀏覽器涌現(如 Maxthon、The World 、TT、GreenBrowser、AvantBrowser等)。此外,爲了方便也有不少人直接簡稱其爲IE內核(固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人是由於不知道內核名稱而只好如此說)。web

Geckochrome

 

Netscape6開始採用的內核,後來的火狐瀏覽器 也採用了該內核,Gecko的特色是代碼徹底公開,所以,其可開發程度很高,全世界的程序員均可覺得其編寫代碼,增長功能。由於這是個開源內核,所以受到許多人的青睞,Gecko內核的瀏覽器也不少,這也是Geckos內核雖然年輕但市場佔有率可以迅速提升的重要緣由。瀏覽器

 

  事實上,Geckos引擎的由來跟IE不無關係,前面說過IE沒有使用W3C的標準,這致使了微軟內部一些開發人員的不滿;他們與當時已經中止更新了的 Netscape的一些員工一塊兒創辦了Mozilla,以當時的Mosaic內核爲基礎從新編寫內核,因而開發出了Geckos。不過事實上,Gecko 內核的瀏覽器仍然仍是Firefox (火狐) 用戶最多,因此有時也會被稱爲Firefox內核。安全

Webkit網絡

蘋果公司本身的內核,也是蘋果的Safari瀏覽器使用的內核。 Webkit引擎包含WebCore排版引擎及JavaScriptCore解析引擎,均是從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來,它們都是自由軟件,在GPL條約下受權,同時支持BSD系統的開發。因此Webkit也是自由軟件,同時開放源代碼。在安全方面不受IE、Firefox的制約,因此Safari瀏覽器在國內仍是很安全的。架構

 

  限於Mac OS X的使用不普遍和Safari瀏覽器曾經只是Mac OS X的專屬瀏覽器,這個內核自己應該說市場範圍並不大;但彷佛根據最新的瀏覽器調查代表,該瀏覽器的市場甚至已經超過了Opera的Presto了——固然這一方面得益於蘋果轉到x86架構以後的人氣暴漲,另外也是由於Safari 3終於推出了Windows版的緣故吧。Mac下還有OmniWeb、Shiira等人氣很高的瀏覽器。併發

 

  google的chrome也使用webkit做爲內核。ide

 

  WebKit 內核在手機上的應用也十分普遍,例如 Google 的手機 Gphone、 Apple 的 iPhone, Nokia’s Series 60 browser 等所使用的 Browser 內核引擎,都是基於 WebKit。測試

 

Presto

 

目前Opera採用的內核,該內核在2003年的Opera7中首次被使用,該款引擎的特色就是渲染速度的優化達到了極致,也是目前公認網頁瀏覽速度最快的瀏覽器內核,然而代價是犧牲了網頁的兼容性。

 

  實際上這是一個動態內核,與前面幾個內核的最大的區別就在腳本處理上,Presto有着天生的優點,頁面的所有或者部分都可以在迴應腳本事件時等狀況下被從新解析。此外該內核在執行Javascrīpt的時候有着最快的速度,根據在同等條件下的測試,Presto內核執行同等Javascrīpt所需的時間僅有Trident和Gecko內核的約1/3(Trident內核最慢,不過二者相差沒有多大)。那次測試的時候由於Apple機的硬件條件和普通PC機不一樣因此沒有測試WebCore內核。只惋惜Presto是商業引擎,使用Presto的除開Opera之外,只剩下NDSBrowser、Wii Internet Channle、Nokia 770網絡瀏覽器等,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resto的發展。

WebCore

WebCore是蘋果公司開發的排版引擎,它是在另一個排版引擎「KHTML」的基礎上而來的。蘋果電腦於2002年採納了KHTML,做爲開發Safari瀏覽器之用,併發布所修改的最新及過去版本源代碼。後來發表了開放源代碼的WebCore及WebKit引擎,它們均是KHTML的衍生產品。使用WebCore的主要有Safari,此外還有OmniWeb、Shiira、Swift等。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