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T服務和非IT服務都知足服務的基本要求,但他們也有區別。他們的區別包括:KPIs(關鍵績效指標)不一樣、服務僱員不一樣、變化的步調不一樣。 ×網絡
2. 鐵三角發佈MSR7限量版耳機。在普通MSR7耳機的基礎上,限量版耳機聽取了消費者的建議和需求,對模具和發聲單元進行了大幅改進。4月1日上市販售,限量10000只,每隻耳機均附帶惟一編號的收藏證實。這個模式偏服務模式。 ×模塊化
3. 服務模式(Service Mode)和製造模式(Manufacturing Mode)的最大差別在於:服務模式的產物是服務(Service),而製造模式的產物是貨物(Goods)。服務是無形的、揮發的,並可能以消費者參與的方式定製化生產;而貨物是有型的、可存儲的,消費者不直接參與貨物的生產過程。 √設計
4. 服務也能夠以實物做爲載體。如採用定製化的方式設計、裁剪和製做衣服。雖然衣服是有型的,可是知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定製需求,能夠被認爲是一個以服務爲主的過程。 √對象
5. 可口可樂公司中的企業資源管理(ERP)偏服務模式。ERP系統是一個服務系統。 √接口
6. 不少行業兼具製造模式和服務模式的特色,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競爭的要求,單純的製造模式變得愈來愈少、服務模式的特色變得愈來愈顯著。 √資源
7. 用來支持服務模式的IT系統被稱爲服務系統(Services System)。因爲服務模式變的愈來愈普及,全部的軟件系統都可以使用服務系統的概念進行抽象,進一步的,可使用面向服務的方式進行分析和設計。 ×開發
8. 只要知足自治、開放、自描述、與實現無關的特色,不管是本地構件仍是網絡構件,都可以被認爲是服務。 ×基礎
9. 在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過程當中間,若是咱們將系統模塊化,並採用統一的方式定義模塊和模塊之間的接口。若是這些接口是標準的,咱們就能夠把它們抽象爲構件。與對象相比,構件的粒度較大,利於複用。 ×泛型
10. 引入面向服務的泛型後,一方面,複用的範圍從單個服務系統擴大到了多個服務系統;另外一方面,軟件的開發任務被分爲服務的生產和應用的開發。這使得各個服務系統的開發工做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IT資源和人力資源。 √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