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邪:從十年技術之路看阿里技術體系的變革

摘要: 從2008年到2018年,從阿里巴巴中間件團隊到飛天八部——小邪與阿里的十年。數據庫

編者按:從2008年到2018年,從阿里巴巴中間件團隊到飛天八部——小邪與阿里的十年。服務器

2008年4月,小邪正式入職阿里巴巴,首次接觸淘寶商城項目開啓了其十年的阿里技術生涯,去年12月加入阿里雲,任飛天八部掌門人。本文邀請到小邪進行了專訪,就其在阿里十年的經歷進行了深刻的訪談,此外他還分享了阿里的技術發展史以及他的職業生涯感悟。網絡

阿里雲研究員、飛天八部掌門人蔣江偉(花名:小邪),原阿里巴巴中間件團隊負責人。架構

一切從淘寶商城談起分佈式

小邪加入阿里正值淘寶商城(現天貓)公測階段,而這也是他來到阿里的第一個項目。這幾乎是一個和淘寶並行的項目,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當時小邪主要負責品牌導購,即淘寶上的品牌頁,通俗點說就是,用戶能夠根據字母(例如耐克、阿迪達斯等等)順序篩選品牌。學習

對於外界而言,鑑於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紮根多年的經歷,要複製淘寶的成功看似並不是難事。但事與願違,早期的淘寶商城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優化

「2008年正是電商快速膨脹的階段,整個行業都呈現出較爲浮躁的氛圍,不斷有巨頭進入,也不斷有公司倒下」,小邪如此回憶。網站

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淘寶商城的問題很快凸顯出來,整個網站的流量持續走低。在小邪看來,淘寶商城業務不理想的緣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商品進入門檻很是高;二是淘寶的流量沒法分流。由於淘寶商城和淘寶徹底獨立,除了會員數據以外,全部的系統都是獨立的,包括商品、交易、積分、商品管理甚至還有論壇所有是獨立的兩套體系。阿里雲

淘寶是按照商品緯度來展示商品,淘寶商城的結構則是按照SPU緯度展示的。只要是技術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在淘寶商城總體業績表現不佳以後,兩個團隊的負責人很快便開始規劃將兩個平臺的數據打通,內部稱這個項目爲「五彩石」,這距離小邪第一個項目完成才短短數月。雲計算

「我在這裏面主要承擔了幾個事情:一是重建原來的導購系統,以打通淘寶和淘寶商城的底層;二是與搜索團隊對接;三是負責商品管理方面的研發工做,例如商品的上下架、補貨等等。」 五彩石項目從2008年10月開始,歷時半年才正式完成。

不管是對小邪我的仍是對阿里巴巴而言,五彩石項目都極具意義,它把淘寶和淘寶商城完全打通,而且是首次在整個架構層面引入中間件,並對整個系統進行了分佈式化的改造。小邪坦言,在此以前,因爲業務體量大、需求變動頻繁,致使項目總體的研發效率很是低,並且在數據庫上仍是採用傳統的IOE架構,也帶來了不少複雜性問題,中間件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五彩石項目爲天貓後續的發展奠基了堅實的基礎,也奠基了今天的系統架構;對我我的而言,這個項目也讓我對整個電商系統有更深的理解。」

技術進階:全鏈路壓測和雙十一

固然,這僅僅是開始。淘寶商城業務的高速增加又給整個技術體系帶來了新的問題。

小邪表示,分佈式系統的應用對穩定性的挑戰很是大,簡單來看,保持穩定性須要作監控、流量規劃、服務治理等等不少事情,而這些產品後來都成爲了阿里巴巴集團的整個穩定性的基礎設施。

「我印象最深入的就是2013年開始作全鏈路壓測。」

以雙十一爲例,全鏈路壓測就是模擬雙十一的流量以及用戶規模,經過模擬這樣複雜的場景來監測錯誤而且提早解決。2013年,淘寶商城的體量急劇增加給分佈式系統帶來了不少複雜的問題,而在當時來看,作全鏈路壓測技術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合理規劃系統流程,可讓集羣的資源被充分利用,用最少的資源具有最高的流量水位。

 「但咱們在2013年把這些問題都有效地解決了,因此2013年的雙十一表現得很是好」,這也是技術的核心價值所在。

風雲十年:歷數阿里技術體系變革

2008年入職阿里,到2012年執掌中間件團隊,再到現在的阿里雲飛天八部負責人,小邪的角色在不停轉變,整個阿里技術體系這十年更是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在他看來,主要有三個變化:

 

  • 第一個變化是從開源到自研。阿里從大量使用開源技術到愈來愈多的自研技術,由於開源技術不論是從代碼質量、仍是功能需求上都難以知足業務需求,因此團隊必需要有很強的自研能力。固然,到自研以後團隊又作了不少開源,來使產品運行得更好。
  • 第二個變化是從煙囪式架構到分佈式架構。隨着業務規模的增加,分佈式是必然,今天沒有一臺服務器、一個系統可以支持如此大的計算能力。
  • 第三個變化是從追求合格到追求極致。阿里在不斷地推進技術進步,並在落地過程不斷應用完善。不管是雲計算,仍是團隊正在研發的IaaS、數據庫、服務器、業務系統等等,它都是一個不斷迭代生長的過程,在領域內追求極致創新。

技術成長:角色轉變也是職責轉變

在阿里雲意味着更貼近客戶,這對小邪來講是最大的改變。 

「之前在中間件團隊,產品以及團隊磨合都比較成熟了,所以咱們的關注點都聚焦在每一年雙十一的挑戰上。可是在阿里雲,咱們會面對各類需求,而且要求咱們經過產品去呈現——這個是很大的區別」,小邪認爲,阿里雲既是一個技術團隊也是一個商業團隊,這是很是本質的區別,須要不斷經過客戶反饋的需求來對產品進行優化。而整個需求的反饋到響應,都需保持通暢。

但對小邪而言,經歷這樣的轉變並無水土不服,不管是在中臺的中間件團隊仍是更貼近業務的阿里雲,不變的是你們都有共同的使命跟願景,以及對創新的極致追求。在阿里雲的這半年時間裏,這支團隊的戰鬥力也超出了他的預期。「阿里雲團隊的總體技術實力很是強,團隊通過屢次錘鍊對市場的敏銳度都很是出色,這個團隊的戰鬥力很是強。」

阿里雲飛天八部對外輸出了彈性計算、數據庫、網絡以及存儲等核心業務,絕不誇張的說,這也許是小邪近十年最大的一次戰役。對此,小邪認爲團隊接下來主要作三件事:第一是去解決客戶痛點;第二個是提高產品競爭力,提高產品性價比、穩定性等指標;第三是持續引進雲計算方面的頂級人才。

「我不但願團隊去盲目追逐熱點,對於研發團隊來說,專一於技術是最核心的任務。」

後記

小邪是一個謙卑柔和、極易相處的技術大神,在採訪過程當中,小邪屢次強調技術人應當認真、謙虛、自我學習、而且保持自信。此外,儘管在阿里雲工做的節奏很快,但他從未忽視對家庭的責任擔當。

「在工做之餘也要處理好家裏的事情,我會把工做中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有趣的事都分享給他們。」

原文連接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