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圖」是指經過測量設計稿,從設計稿中提取圖片等方式爲頁面開發提供支持的過程。工具
整個「切圖」過程主要分爲如下五個主要步驟:性能
1.分析設計圖優化
之前我作練習時,每每是拿起一份PSD設計稿,大體看上兩眼就開始邊敲代碼邊切了,後來踩了一些坑才意識到這樣的作法效率低下。有時代碼敲着敲着會忽然發現,哎?這裏有一個下拉菜單?或者有時發現,哎?這裏是否是能夠重用以前的代碼?一般這樣的後知後覺都使人追悔莫及,因此慢慢也要求本身事先要留個心眼。因此第一步「分析設計圖」我認爲還能夠分爲如下三個部分:設計
2.測量元素對象
切圖主要測量的對象有:文字大小,圖片,間距與顏色;這裏以PS工具爲例,基本上前三者均可以使用矩形工具(M)完成,後者主要使用吸管工具(I)。通常來講,在參考線,標尺具有的前提下,圖片越放大,測量精度越高。圖片
3.提取圖片開發
所提取的圖片大體能夠分爲直接在頁面上呈現的內容型圖片,和做爲背景使用的修飾性圖片,對於前者直接切下來保存就好,而對於後者則須要分離其前景圖案,文字,以後再切下保存。對於比較特別的修飾性圖片,能夠只切其一部分,使用CSS的repeat屬性進行重複以節約存儲空間,提升頁面加載速度;具體步驟以下:文檔
這種方法的缺陷在於步驟太多,操做不便,並且所切圖像新建畫布有時太大,所以我一般使用另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對視設計稿大小對機器性能有必定要求:it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圖片要多大切多大,省去了裁切畫布的麻煩,並且快捷鍵操做效率高,缺點則在於要用矩形選框框住目標對象,並且文件較大時,合併全部可見圖層較慢。效率
4.圖片保存
保存須要考慮保存方式,圖片格式,圖片命名三個部分。
保存方式是指頁面圖片選定後如何選擇圖層保存的問題,是逐一保存?仍是使用Sprite技術進行合併?,須要提早規劃好,能夠省去後面不少合併圖片的時間;
圖片格式則主要指要根據所需保存圖片的類型選擇相應的圖片格式,咱們一般用PNG格式用來保存有透明圖像,用JPG格式保存顏色豐滿圖像,用GIF格式保存動圖;
搞定前兩步,最後一步即是對圖片的命名,不要小看圖像的命名,使用清晰,準確,描述性的名稱命名圖像(例如:「.header__banner」)能夠節省後期圖片變動時查找圖片所耗費的時間。
5.圖片優化與合併
圖片優化與合併是兩回事,優化是指對圖片進行壓縮,使其既知足用戶視覺須要,文件大小又儘量的小;而圖片合併是指,使用「圖片精靈」技術,將多張圖片(一般是圖標)合併爲一張圖片,以節省加載次數。
但這樣作的則弊端在於,爲了使用CSS背景定位,必需要在HTML中加入許多無語義的容器標籤,但相較於頁面加載時間的提高,這點損失也是微不足道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