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
(route)
,幾乎全部的MVC(VM)
框架都應該具備的特性,由於它是前端構建單頁面應用(SPA)
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javascript
那麼,對於angular
而言,它天然也有內置
的路由模塊:叫作ngRoute
。html
不過,你們不多用它,由於它的功能太有限,每每不能知足開發需求!!前端
因而,一個基於ngRoute
開發的第三方路由模塊,叫作ui.router
,受到了你們的「追捧」。java
首先,不管是使用哪一種路由,做爲框架額外的附加功能,它們都將以模塊依賴
的形式被引入,簡而言之就是:在引入路由源文件
以後,你的代碼應該這樣寫(以ui.router
爲例):git
angular.module("myApp", ["ui.router"]); // myApp爲自定義模塊,依賴第三方路由模塊ui.router
這樣作的目的是:在程序啓動(bootstrap)的時候,加載依賴模塊(如:ui.router),將全部掛載
在該模塊的服務(provider)
,指令(directive)
,過濾器(filter)
等都進行註冊,那麼在後面的程序中即可以調用了。github
說到這裏,就得看看ngRoute模塊
和ui.router模塊
各自都提供了哪些服務,哪些指令?bootstrap
ng-view(指令) --------- 對應於下面的ui-viewpromise
ui.router瀏覽器
(注
:服務提供者:用來提供服務實例和配置服務。)緩存
這樣一看,其實ui.router
和ngRoute
大致的設計思路,對應的模塊劃分都是一致的(畢竟是同一個團隊開發),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功能點的實現和加強
。
那麼問題來了:ngRoute
弱在哪些方面,ui.router
怎麼彌補了這些方面?
這裏,列舉兩個最重要的方面來講(其餘細節,後面再說):
多視圖:頁面能夠顯示多個動態變化的不一樣區塊。
這樣的業務場景是有的:
好比:頁面一個區塊用來顯示頁面狀態,另外一個區塊用來顯示頁面主內容,當路由切換時,頁面狀態跟着變化,對應的頁面主內容也跟着變化。
首先,咱們嘗試着用ngRoute
來作:
html
<div ng-view>區塊1</div> <div ng-view>區塊2</div>
js
$routeProvider .when('/', { template: 'hello world' });
咱們在html中利用ng-view指令定義了兩個區塊,因而兩個div中顯示了相同的內容,這很合乎情理,但卻不是咱們想要的,可是又不能爲力,由於,在ngRoute中:
ok,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咱們嘗試用ui.router
來作:
html
<div ui-view></div> <div ui-view="status"></div>
js
$stateProvider .state('home', { url: '/', views: { '': { template: 'hello world' }, 'status': { template: 'home page' } } });
此次,結果是咱們想要的,兩個區塊,分別顯示了不一樣的內容,緣由在於,在ui.router中:
注
:視圖名是一個字符串,不能夠包含@
(緣由後面會說)。
嵌套視圖:頁面某個動態變化區塊中,嵌套着另外一個能夠動態變化的區塊。
這樣的業務場景也是有的:
好比:頁面一個主區塊顯示主內容,主內容中的部份內容要求根據路由變化而變化,這時就須要另外一個動態變化的區塊嵌套在主區塊中。
其實,嵌套視圖,在html中的最終表現就像這樣:
<div ng-view> I am parent <div ng-view>I am child</div> </div>
轉成javascript,咱們會在程序裏這樣寫:
$routeProvider .when('/', { template: 'I am parent <div ng-view>I am child</div>' });
假若,你真的用ngRoute
這樣寫,你會發現瀏覽器崩潰了,由於在ng-view指令link的過程當中,代碼會無限遞歸下去。
那麼形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緣由:路由沒有明確的父子層級關係!
看看ui.router
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stateProvider .state('parent', { abstract: true, url: '/', template: 'I am parent <div ui-view></div>' }) .state('parent.child', { url: '', template: 'I am child' });
parent
與parent.child
來肯定路由的父子關係
,從而解決無限遞歸問題。路由,大體能夠理解爲:一個
查找匹配
的過程。
對於前端MVC(VM)
而言,就是將hash值
(#xxx)與一系列的路由規則
進行查找匹配,匹配出一個符合條件的規則,而後根據這個規則,進行數據的獲取,以及頁面的渲染。
因此,接下來:
首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stateProvider .state('home', { url: '/abc', template: 'hello world' });
上面,咱們經過調用$stateProvider.state(...)
方法,建立了一個簡單路由規則,經過參數,能夠容易理解到:
意思就是說:當咱們訪問http://xxxx#/abc
的時候,這個路由規則被匹配到,對應的模板會被填到某個div[ui-view]
中。
看上去彷佛很簡單,那是由於咱們尚未深究具體的一些路由配置參數(咱們後面再說)。
這裏須要深刻的是:$stateProvider.state(...)
方法,它作了些什麼工做?
$urlRouterProvider.when(...)
方法,進行路由的註冊
(以前是路由的建立),代碼裏是這樣寫的:$urlRouterProvider.when(state.url, ['$match', '$stateParams', function ($match, $stateParams) { // 判斷是不是同一個state || 當前匹配參數是否相同 if ($state.$current.navigable != state || !equalForKeys($match, $stateParams)) { $state.transitionTo(state, $match, { inherit: true, location: false }); } }]);
上述代碼的意思是:當hash值
與state.url
相匹配時,就執行後面那段回調,回調函數裏面進行了兩個條件判斷以後,決定是否須要跳轉到該state?
這裏就插入了一個話題:爲何說 「跳轉到該state,而不是該url」?
其實這個問題跟你們一直說的:「ui.router是基於state(狀態)的,而不是url
」是同一個問題。
個人理解是這樣的:以前就說過,路由存在着明確的父子關係
,每個路由能夠理解爲一個state,
$state.transitionTo(state, ...);
,這樣的話,它的父state會被激活(若是尚未激活的話),它的子state會被銷燬(若是已經激活的話)。ok,回到以前的路由註冊,調用了$urlRouterProvider.when(...)
方法,它作了什麼呢?
它建立了一個rule,並存儲在rules集合裏面,以後的,每次hash值變化,路由從新查找匹配都是經過遍歷這個rules
集合進行的。
有了以前,路由的建立和註冊,接下來,天然會想到路由是如何查找匹配的?
恐怕,這得從頁面加載完畢提及:
$rootScope
會觸發$locationChangeSuccess
事件(angular在每次瀏覽器hash change的時候也會觸發$locationChangeSuccess
事件)$locationChangeSuccess
事件,因而開始經過遍歷一系列rules,進行路由查找匹配$state.transitionTo(state,...)
,跳轉激活對應的state能夠從下面這段源代碼看到,看到查找匹配的起始和過程:
function update(evt) { // ...省略 function check(rule) { var handled = rule($injector, $location); // handled能夠是返回: // 1. 新的的url,用於重定向 // 2. false,不匹配 // 3. true,匹配 if (!handled) return false; if (isString(handled)) $location.replace().url(handled); return true; } var n = rules.length, i; // 渲染遍歷rules,匹配到路由,就中止循環 for (i = 0; i < n; i++) { if (check(rules[i])) return; } // 若是都匹配不到路由,使用otherwise路由(若是設置了的話) if (otherwise) check(otherwise); } function listen() { // 監聽$locationChangeSuccess,開始路由的查找匹配 listener = listener || $rootScope.$on('$locationChangeSuccess', update); return listener; } if (!interceptDeferred) listen();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每次路由變化(hash變化),因爲監聽了’$locationChangeSuccess'事件,都要進行rules的遍歷
來查找匹配路由,而後跳轉到對應的state嗎?
答案是:確定的,通常的路由器都是這麼作的,包括ngRoute。
那麼ui.router對於這樣的問題,會怎麼進行優化
呢?
迴歸到問題:咱們之因此要循環遍歷rules,是由於要查找匹配到對應的路由(state),而後跳轉過去,假若不循環,能直接找到對應的state嗎?
答案是:能夠的。
還記得前面說過,在用ui.router在建立路由時:
根據以上兩點,因而ui.router提供了另外一個指令叫作:ui-sref指令
,來解決這個問題,好比這樣:
<a ui-sref="home">經過ui-sref跳轉到home state</a>
當點擊這個a標籤時,會直接跳轉到home state,而並不須要循環遍歷rules,ui.router是這樣作到的(這裏簡單說一下):
首先,ui-sref="home"指令會給對應的dom添加click事件
,而後根據state.name,直接跳轉到對應的state,代碼像這樣:
element.bind("click", function(e) { // ..省略若干代碼 var transition = $timeout(function() { // 手動跳轉到指定的state $state.go(ref.state, params, options); }); });
跳轉到對應的state以後,ui.router會作一個善後處理,就是改變hash,因此理所固然,會觸發’$locationChangeSuccess'事件,而後執行回調,可是在回調中能夠經過一個判斷代碼規避循環rules,像這樣:
function update(evt) { var ignoreUpdate = lastPushedUrl && $location.url() === lastPushedUrl; // 手動調用$state.go(...)時,直接return避免下面的循環 if (ignoreUpdate) return true; // 省略下面的循環ruls代碼 }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咱們不建議直接使用href="#/xxx"來改變hash
,而後跳轉到對應state(雖然也是能夠的),由於這樣作會多了一步rules循環遍歷,浪費性能,就像下面這樣:
<a href="#/abc">經過href跳轉到home state</a>
這裏詳細地介紹ui.router的參數配置和一些深層次用法。
不過,在這以前,須要一個demo,ui.router的官網demo無非就是最好的學習例子,裏面涉及了大部分的知識點,因此接下來的代碼講解大部分都會是這裏面的(建議下載到本地進行代碼學習)。
爲了更好的學習這個demo,我畫了一張圖來描述這個demo的contacts部分各個視圖模塊,以下:
以前就說到,在ui.router中,路由就有父與子的關係(多個父與子湊起來就有了,祖先和子孫的關係),從javascript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路由對應的state對象之間存在着某種引用
的關係。
ok,接下來就看下是如何定義路由的父子關係的?
假設有一個父路由,以下: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 {});
ui.router提供了幾種方法來定義它的子路由:
1.點標記法(推薦
)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list', {});
經過狀態名
簡單明瞭地來肯定父子路由關係,如:狀態名爲'a.b.c'的路由,對應的父路由就是狀態名爲'a.b'路由。
2.parent
屬性
$stateProvider .state({ name: 'list',// 狀態名也能夠直接在配置裏指定 parent: 'contacts'// 父路由的狀態名 });
或者:
$stateProvider .state({ name: 'list',// 狀態名也能夠直接在配置裏指定 parent: {// parent也能夠是一個父路由配置對象(指定路由的狀態名便可) name: 'contacts' } });
經過parent
直接指定父路由,能夠是父路由的狀態名(字符串),也能夠是一個包含狀態名的父路由配置(對象)。
居然路由有了父與子
的關係,那麼它們的註冊順序有要求嘛?
答案是:沒有要求,咱們能夠在父路由存在以前,建立子路由(不過,不是很推薦),由於ui.router在遇到這種狀況時,在內部會幫咱們先緩存
子路由的信息,等待它的父路由註冊完畢後,再進行子路由的註冊。
當路由成功跳轉到指定的state時,ui.router會觸發'$stateChangeSuccess'
事件通知全部的ui-view
進行模板從新渲染。
代碼是這樣的:
if (options.notify) { $rootScope.$broadcast('$stateChangeSuccess', to.self, toParams, from.self, fromParams); }
而ui-view
指令在進行link
的時候,在其內部就已經監聽了這一事件(消息),來隨時更新視圖:
scope.$on('$stateChangeSuccess', function() { updateView(false); });
大致的模板渲染過程就是這樣的,這裏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每個 div[ui-view]
在從新渲染的時候如何獲取到對應視圖模板的呢?
要想知道這個答案,
首先,咱們得先看一下模板如何設置?
通常在設置單視圖
的時候,咱們會這樣作: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 { abstract: true, url: '/contacts', templateUrl: 'app/contacts/contacts.html' });
在配置對象裏面,咱們用templateUrl
指定模板路徑便可。
若是咱們須要設置多視圖
,就須要用到views字段
,像這樣: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detail', { url: '/{contactId:[0-9]{1,4}}', views: { '' : { templateUrl: 'app/contacts/contacts.detail.html', }, 'hint@': { template: 'This is contacts.detail populating the "hint" ui-view' }, 'menuTip': { templateProvider: ['$stateParams', function($stateParams) { return '<hr><small class="muted">Contact ID: ' + $stateParams.contactId + '</small>'; }] } } });
這裏咱們使用了另外兩種方式設置模板:
template
:直接指定模板內容,另外也能夠是函數返回模板內容templateProvider
:經過依賴注入的調用函數的方式返回模板內容上述咱們介紹了設置單視圖
和多視圖
模板的方式,其實最終它們在ui.router內部都會被統一格式化成的views
的形式,且它們的key值會作特殊變化:
上述的單視圖
會變成這樣:
views: { // 模板內容會被安插在根路由模板(index.html)的匿名視圖下 '@': { abstract: true, url: '/contacts', templateUrl: 'app/contacts/contacts.html' } }
多視圖
會變成這樣:
views: { // 模板內容會被安插在父路由(contacts)模板的匿名視圖下 '@contacts': { templateUrl: 'app/contacts/contacts.detail.html', }, // 模板內容會被安插在根路由(index.html)模板的名爲hint視圖下 'hint@': { template: 'This is contacts.detail populating the "hint" ui-view' }, // 模板內容會被安插在父路由(contacts)模板的名爲menuTip視圖下 'menuTip@contacts': { templateProvider: ['$stateParams', function($stateParams) { return '<hr><small class="muted">Contact ID: ' + $stateParams.contactId + '</small>'; }] } }
咱們會發現views對象裏面的key
變化了,最明顯的是出現了一個@
符號,其實這樣的key值是ui.router的一個設計,它的原型是:viewName + '@' + stateName
,解釋下:
viewName
ui-view="status"
中的'status'ui-view
或者ui-view=""
stateName
state.name
,由於子路由模板通常都安插在父路由的ui-view
中state.name
這樣原型的意思是,表示該模板將會被安插在名爲stateName路由對應模板的viewName視圖下(能夠看看上面代碼中的註釋理解下)。
其實這也解釋了以前我說的:「爲何state.name裏面不能存在@
符號」?由於@
在這裏被用於特殊含義了。
因此,到這裏,咱們就知道在ui-view
從新進行模板渲染時,是根據viewName + '@' + stateName
來獲取對應的視圖模板內容(其實還有controller等)的。
其實,因爲路由有了父與子
的關係,某種程度上就有了override(覆蓋或者重寫)可能。
父路由和子路由之間就存在着視圖的override,像下面這段代碼: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detail', { url: '/{contactId:[0-9]{1,4}}', views: { 'hint@': { template: 'This is contacts.detail populating the "hint" ui-view' } } });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detail.item', { url: '/item/:itemId', views: { 'hint@': { template: ' This is contacts.detail.item overriding the "hint" ui-view' } } });
上面兩個路由(state)存在着父與子
的關係,且他們都對@hint
定義了視圖,那麼當子路由被激活時(它的父路由也會被激活),咱們應該選擇哪一個視圖配置呢?
答案是:子路由的配置。
具體的,ui.router是如何實現這樣的視圖override的呢?
簡單地回答就是:經過javascript原型鏈實現的,你能夠在每次路由切換成功後,嘗試着打印出$state.current.locals
這個變量一看究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性能:當咱們子路由變化時,頁面中全部的ui-view都會從新進行渲染嗎?
答案是:不會,只會從子路由對應的視圖開始局部從新渲染。
在每次路由變化時,ui.router會記錄變化的子路由,並對子路由進行從新的預處理(包括controller,reslove等),最後局部更新對應的ui-view,父路由部分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的。
有了模板以後,必然不可缺乏controller向模板對應的做用域(scope)中填寫數據,這樣才能夠渲染出動態數據。
咱們能夠爲每個視圖添加不一樣的controller,就像下面這樣:
$stateProvider .state('contacts', { abstract: true, url: '/contacts', templateUrl: 'app/contacts/contacts.html', resolve: { 'contacts': ['contacts', function( contacts){ return contacts.all(); }] }, controller: ['$scope', '$state', 'contacts', 'utils', function ($scope, $state, contacts, utils) { // 向做用域寫數據 $scope.contacts = contacts; }] });
注意:controller是能夠進行依賴注入
的,它注入的對象有兩種:
$state
,utils
reslove
定義的解決項(這個後面來講),如:contacts
可是無論怎樣,目的都是:向做用域裏寫數據。
resolve在state配置參數中,是一個對象(key-value),每個value都是一個能夠依賴注入的函數,而且返回的是一個promise(固然也能夠是值,resloved defer)。
咱們一般會在resolve中,進行數據獲取的操做,而後返回一個promise,就像這樣:
resolve: { 'contacts': ['contacts', function( contacts){ return contacts.all(); }] }
上面有好多contacts,爲了避免混淆,我改一下代碼:
resolve: { 'myResolve': ['contacts', function(contacts){ return contacts.all(); }] }
這樣就看清了,咱們定義了resolve,包含了一個myResolve的key,它對應的value是一個函數,依賴注入了一個服務contacts,調用了contacts.all()
方法並返回了一個promise。
因而咱們即可以在controller中引用myResolve,像這樣:
controller: ['$scope', '$state', 'myResolve', 'utils', function ($scope, $state, contacts, utils) { // 向做用域寫數據 $scope.contacts = contacts; }]
這樣作的目的:
'$stateChangeSuccess'
切換路由,進而實例化controller,而後更新模板。另外,子路由的resolve或者controller都是能夠依賴注入父路由的resolve提供的數據服務,就像這樣:
$stateProvider .state('parent', { url: '', resolve: { parent: ['$q', '$timeout', function ($q, $timeout) { var defer = $q.defer(); $timeout(function () { defer.resolve('parent'); }, 1000); return defer.promise; }] }, template: 'I am parent <div ui-view></div>' }) .state('parent.child', { url: '/child', resolve: { child: ['parent', function (parent) {// 調用父路由的解決項 return parent + ' and child'; }] }, controller: ['child', 'parent', function (child, parent) {// 調用自身的解決項,以及父路由的解決項 console.log(child, parent); }], template: 'I am child' });
另外每個視圖也能夠單獨定義本身的resolve和controller,它們也是能夠依賴注入自身的state.resolve,或者view下的resolve,或者父路由的reslove,就像這樣:
html
<div ui-view></div> <div ui-view="status"></div>
javascript:
$stateProvider .state('home', { url: '/home', resolve: { common: ['$q', '$timeout', function ($q, $timeout) {// 公共的resolve var defer = $q.defer(); $timeout(function () { defer.resolve('common data'); }, 1000); return defer.promise; }], }, views: { '': { resolve: { special: ['common', function (common) {// 訪問state.resolve console.log(common); }] } }, 'status': { resolve: { common: function () {// 重寫state.resolve return 'override common data' } }, controller: ['common', function (common) {// 訪問視圖自身的resolve console.log(common); }] } } });
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