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裝配置ngix
這裏用wget直接拉取並安裝資源文件
首先安裝必要的庫(nginx 中gzip模塊須要 zlib 庫,rewrite模塊須要 pcre 庫,ssl 功能須要openssl庫)。
選定/usr/local爲安裝目錄,如下具體版本號根據實際改變。注意,每安裝一個,都須要從新進入到 usr/local下,一旦安裝錯誤,卸載用npm時會致使安裝時的依賴也會被刪除,很麻煩的。
1.安裝PCRE庫
$ cd /usr/local/
進入目錄[root@bogon local]
$ cd /usr/local/ $ wget ftp://ftp.csx.cam.ac.uk/pub/software/programming/pcre/pcre-8.42.tar.gz
此處可能報錯文件找不到:須要進入到該地址查找最新版本,更改版本號便可
$ tar -zxvf pcre-8.42.tar.gz $ cd pcre-8.42
$ ./configure
此處報錯:configure: error: Invalid C++ compiler or C++ compiler flags,是由於沒有安裝安裝c++ compiler,執行:[root@localhost]# yum install -y gcc gcc-c++ 便可
$ make make執行的主要是編譯源文件
$ make install make install 正是執行install標籤
2.安裝zlib庫
$ cd /usr/local/
$ wget http://zlib.net/zlib-1.2.11.tar.gz
$ tar -zxvf zlib-1.2.11.tar.gz
$ cd zlib-1.2.11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3.安裝ssl
$ cd /usr/local/
$ wget http://www.openssl.org/source/openssl-1.1.1-pre6.tar.gz
$ tar -zxvf openssl-1.1.1-pre6.tar.gz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4.安裝nginx
$ cd /usr/local/
$ cd nginx-1.13.12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 make
$ make install
5.啓動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檢查是否啓動成功:
打開瀏覽器訪問此機器的 IP,
(這裏查看ip使用ifconfig,而不是ipconfig)若是瀏覽器出現 Welcome to nginx! 則表示 Nginx 已經安裝並運行成功。
部分命令以下:
重啓: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中止: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stop
測試配置文件是否正常: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t
強制關閉:
$ pkill nginx
查看哪一個進程佔用80端口:
[root@bogon ~]#
netstat -lpn|grep :80
tcp 0 0 0.0.0.0:80 0.0.0.0:* LISTEN 54754/nginx
二.ngix使用場景
1.反向代理
簡單來講就是真實的服務器不能直接被外部網絡訪問,因此須要一臺代理服務器,而代理服務器能被外部網絡訪問的同時又跟真實服務器在同一個網絡環境,固然也多是同一臺服務器,端口不一樣而已。 下面是一段簡單的實現反向代理的代碼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lient_max_body_size 1024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080;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server_port;
}
}
2.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其意思就是分攤到多個操做單元上進行執行,就是當有2臺或以上服務器時,根據規則隨機的將請求分發到指定的服務器上處理,負載均衡配置通常都須要同時配置反向代理,經過反向代理跳轉到負載均衡。而Nginx目前支持自帶3種負載均衡策略,還有2種經常使用的第三方策略。好比咱們每次上線時會先先用01環境切下,線上仍然在docker02環境運行,不影響線上用戶
(1)RR(默認)
每一個請求按時間順序逐一分配到不一樣的後端服務器,若是後端服務器down掉,能自動剔除。
簡單配置
upstream test {
server localhost:8080;
server localhost:8081;
}
server {
listen 81;
server_name localhost;
client_max_body_size 1024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test;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server_port;
}
}
負載均衡的核心代碼爲
upstream test {
server localhost:8080;
server localhost:8081;
}
這裏我配置了2臺服務器,固然其實是一臺,只是端口不同而已,而8081的服務器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訪問不到,可是咱們訪問http://localhost 的時候,也不會有問題,會默認跳轉到http://localhost:8080 具體是由於Nginx會自動判斷服務器的狀態,若是服務器處於不能訪問(服務器掛了),就不會跳轉到這臺服務器,因此也避免了一臺服務器掛了影響使用的狀況,因爲Nginx默認是RR策略,因此咱們不須要其餘更多的設置。
(2)權重
指定輪詢概率,weight和訪問比率成正比,用於後端服務器性能不均的狀況。 例如
upstream test {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9;
server localhost:8081 weight=1;
}
那麼10次通常只會有1次會訪問到8081,而有9次會訪問到8080
(3)ip_hash
上面的2種方式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下一個請求來的時候請求可能分發到另一個服務器,當咱們的程序不是無狀態的時候(採用了session保存數據),這時候就有一個很大的很問題了,好比把登陸信息保存到了session中,那麼跳轉到另一臺服務器的時候就須要從新登陸了,因此不少時候咱們須要一個客戶只訪問一個服務器,那麼就須要用iphash了,iphash的每一個請求按訪問ip的hash結果分配,這樣每一個訪客固定訪問一個後端服務器,能夠解決session的問題。
upstream test {
ip_hash;
server localhost:8080;
server localhost:8081;
}
(4)fair(第三方)
按後端服務器的響應時間來分配請求,響應時間短的優先分配。
upstream backend {
fair;
server localhost:8080;
server localhost:8081;
}
(5)url_hash(第三方)
按訪問url的hash結果來分配請求,使每一個url定向到同一個後端服務器,後端服務器爲緩存時比較有效。 在upstream中加入hash語句,server語句中不能寫入weight等其餘的參數,hash_method是使用的hash算法
upstream backend {
hash $request_uri;
hash_method crc32;
server localhost:8080;
server localhost:8081;
}
以上5種負載均衡各自適用不一樣狀況下使用,因此能夠根據實際狀況選擇使用哪一種策略模式,不過fair和url_hash須要安裝第三方模塊才能使用,
3.HTTP服務器
Nginx自己也是一個靜態資源的服務器,當只有靜態資源的時候,就可使用Nginx來作服務器,同時如今也很流行動靜分離,就能夠經過Nginx來實現,首先看看Nginx作靜態資源服務器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lient_max_body_size 1024M;
location / {
root e:wwwroot;
index index.html;
}
}
這樣若是訪問http://localhost 就會默認訪問到E盤wwwroot目錄下面的index.html,若是一個網站只是靜態頁面的話,那麼就能夠經過這種方式來實現部署。
4.動靜分離
動靜分離是讓動態網站裏的動態網頁根據必定規則把不變的資源和常常變的資源區分開來,動靜資源作好了拆分之後,咱們就能夠根據靜態資源的特色將其作緩存操做,這就是網站靜態化處理的核心思路
upstream test{
server localhost:8080;
server localhost:8081;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e:wwwroot;
index index.html;
}
# 全部靜態請求都由nginx處理,存放目錄爲html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css|js)$ {
root e:wwwroot;
}
# 全部動態請求都轉發給tomcat處理
location ~ .(jsp|do)$ {
proxy_pass http://test;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e:wwwroot;
}
}
這樣咱們就能夠吧HTML以及圖片和css以及js放到wwwroot目錄下,而tomcat只負責處理jsp和請求,例如當咱們後綴爲gif的時候,Nginx默認會從wwwroot獲取到當前請求的動態圖文件返回,固然這裏的靜態文件跟Nginx是同一臺服務器,咱們也能夠在另一臺服務器,而後經過反向代理和負載均衡配置過去就行了,只要搞清楚了最基本的流程,不少配置就很簡單了,另外localtion後面實際上是一個正則表達式,因此很是靈活
5.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意思是一個位於客戶端和原始服務器(origin server)之間的服務器,爲了從原始服務器取得內容,客戶端向代理髮送一個請求並指定目標(原始服務器),而後代理向原始服務器轉交請求並將得到的內容返回給客戶端。客戶端才能使用正向代理。當你須要把你的服務器做爲代理服務器的時候,能夠用Nginx來實現正向代理,可是目前Nginx有一個問題,那麼就是不支持HTTPS,
參考:
https://blog.csdn.net/csdn265/article/details/58693594 ,寫的蠻不錯的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