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變革如影,技術境遷如梭,再回首,似有隔世之感。程序員
有人將 2019 年稱之爲科技圈「改革開放」的一年:架構
這一年中,各大科技巨頭通過內部的架構及技術調整以後,將步入以雲計算、AI、IoT 等創新技術爲中心的轉型正軌;運維
這一年中,將會有愈來愈多精彩紛呈的項目深度擁抱起開源的模式。優化
現在轉瞬間,2019 年已過去了三分之一,就國內而言,處於動盪改革中的 BAT 等巨頭們如今如何了?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轉型之旅,給科技圈中極具表明性的程序員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身爲開發者,咱們又須要作出哪些顛覆性的改變?阿里雲
接下來,咱們將從業界、熱門領域出發,回顧過去一個月相輔相成的科技圈與技術圈中的大事件,從中探尋程序人生真諦的同時解析程序員生存現狀,進而剖析出將來技術的發展趨勢,以更好地幫助你們作出適當的調整。雲計算
生死靠技術的 BAT、京東、小米人工智能
近日,Oracle 中國大規模裁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有人做比喻道「北京最大的一個養老院倒了」。雖然 Oracle 以業界良心的 N+6 補償方案來賠償,可是其內部的部分老員工依舊錶達了不滿,紛紛表示,「不理解公司爲何忽然裁人,產品線上還在盈利。正常狀況下,若是公司財報連續三年盈利,是不容許裁人的。」事件
對此,Oracle 中國方面表示,「中國研發中心的調整是全球研發團隊調整的一部分,目的是爲了在全球範圍內優化研發團隊的配置,探索雲技術模式下最好的客戶體驗,也不斷擴展咱們的運營業務。」事務
簡而言之,一切都是爲了其此前提出的改革目標——全力向雲計算轉型。開發
對於這種技術導向型的領域,變則通,不變則壅。國外巨頭裁人爲轉型尚且如此,國內爲改革進行的內部調整也讓你們顯得極爲地不安。
在過去的一個月期間,企業技術架構變化最大的應算是小米。4 月 30 日,小米發文稱:「咱們任命了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的 18 名委員、2 名顧問委員會委員以及祕書長,進一步完善了小米的技術組織架構,這是小米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
至於爲何要作這樣的調整,勞模雷軍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要繼續強化技術立業,技術事關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和引擎,(也)是要進一步強化技術文化和工程師文化,着力提高集團的技術方向決策,以及技術人才招聘、培養、任命和激勵上加大力度,並帶領公司探索將來技術趨勢。」
能夠說,科技公司想要走得快,須要具有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可是想要走得更穩更遠,那麼以技術爲導向的探索將是企業構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在科技巨頭往雲計算、AI 等領域技術轉型的過程當中,顯然要有所捨棄,而這其中就包括了部分傳統應用的開發者以及從業者。
就小米而言,此前有部分媒體爆料小米解散了國內部分地區的部分團隊,不過,小米對此回覆表示,屬於正常的工做調整。
事實上,生死靠技術的公司也絕對不止小米一家,爲了改革大換血的巨頭也不止 Oracle:
騰訊:去年 9 月 29 日,騰訊宣佈內部架構大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羣(PCG),在今年 1 月 9 日,騰訊對外公佈了其公司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同時在該委員會下設立了「開源協同」和「自研上雲」項目組,分別負責公司成員開源事務的協調管理和公司成員自研上雲事務的協調管理。而爲了更好地「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所以裁撤 10% 的中層幹部;
百度:去年 12 月 18 日,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發佈內部郵件,宣佈百度組織架構整合,ABC 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爲智能雲事業羣組(ACG),同時承載人工智能 To B 業務和雲業務,此外,搜索公司及各 BG 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臺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雖然百度不曾被爆出對人員進行優化調整,可是其高管的接連離職,也爲其 All in AI 的將來帶來了更多的不肯定性;
阿里:相較之下,阿里調整彷佛更爲頻繁。2015 年,阿里提出「大中臺小前臺」的中臺戰略;2017 年,阿里面向「五新」進行了架構調整;去年 11 月,阿里在面向將來 5-10 年數字經濟時代,宣佈「阿里雲事業羣升級爲阿里雲智能事業羣,增強技術、智能互聯網的投入和建設;天貓將升級成爲「大天貓」,造成天貓事業羣、天貓超市事業羣、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羣等等」。值得慶幸的是,阿里內部架構在能夠「說變就變」的同時,還能對於技術人才的引進保持穩定的增加狀態;
京東:爲了轉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京東也在其列。去年 12 月,京東商場發佈公告表示,京東集團內部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總體劃分爲前臺、中臺和後臺三個部分。不過,京東這次的架構調整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是由於隨後沒多久,京東就宣佈將末尾淘汰 10% 的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