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框架
1軟件危機的主要表現爲以下。工具
(1)軟件開發生產率提升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計算機迅速普及的趨勢。軟件需求的增加得不到知足,軟件產品「供不該求」的現象令人類不能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硬件提供的巨大潛力。測試
(2)軟件成本在計算機系統總成本中所佔的比例逐年上升。編碼
(3)不能正確估計軟件開發產品的成本和進度,導致實際開發成本高出預算不少,並且超出預期的開發時間要求。設計
(4)軟件開發人員和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每每很不充分,用戶對「已完成的」軟件系統不滿意的現象常常發生。生命週期
(5)軟件產品的質量不易保證。開發
(6)軟件產品經常是不可維護的。文檔
(7)軟件產品的重用性差,一樣的軟件屢次重複開發。產品
(8)軟件一般沒有適當的文檔資料。程序設計
軟件危機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爲軟件開發自己的複雜性,另外一方面與當時的手工做坊式軟件開發模式有着密切關係。
軟件工程學
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軟件開發的工程學科。IEEE在1983年將軟件工程定義爲:軟件工程是開發、運行、維護和修復軟件的系統方法。
著名的軟件工程專家Boehm於1983年提出了軟件工程的7條基本原理。
(1)用分階段的生命週期計劃嚴格管理。
(2)堅持進行階段評審。
(3)實行嚴格的產品控制。
(4)採用現代程序設計技術。
(5)結果應能清楚地審查。
(6)開發小組的人員應該少而精。
(7)認可不斷改進軟件工程實踐的必要性。
軟件工程方法學包含三個要素:方法、工具和過程。方法是指完成軟件開發的各項任務的技術方法,工具是指爲運用方法而提供的軟件工程支撐環境;過程是指爲得到高質量的軟件所須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務的框架。
軟件生存週期中各階段的劃分標準不統一,名稱也不一致。本書參照《軟件評測師考試大綱》,將軟件生存週期分爲需求分析、概要設計(系統設計)、詳細設計(組件設計)、編碼、測試和維護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