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產品的典型設計思路總結

有不少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都是從傳統互聯網轉過去的,咱們以前積累下的一些經驗,有一些能夠在移動側繼續使用,有一些則行不通,這或許要從移動互聯網跟傳統互聯網的區別提及。 前端

區別

  一、終端設備 java

  傳統互聯網:主要的接入終端是計算機。計算機是高度標準化的設備,不管是Mac陣營,仍是PC陣營(其餘的架構不討論了)。具體體如今: android

  • 絕大部分我的計算機使用的硬件是標準化的,而且功能強大多樣
  • 絕大部分屏幕的分辨率在1024px及以上,尺寸較大
  • 軟件終端比較統一,都是瀏覽器(暫時不考慮客戶端產品),而且因爲Web標準的存在,不一樣的瀏覽器(或者說不一樣的內核)對於前端的解析相差不大
  • 技術標準相對統一,好比用HTML寫結構;用CSS寫表現;用JS寫前端行爲;用PHP、JSP等寫後端;用MYSQL等管理數據庫等。作出來的東西基本上認爲是跨平臺的

  移動互聯網:主要的接入終端是手機和各類pad。拿手機來講,標準化程度遠遠不及計算機。具體體如今: ios

  • 硬件設計不夠標準。有的手機用按鍵,有的手機用觸屏。有的用方向鍵,有的用軌跡球。有的帶有全鍵盤,有的用屏幕鍵盤等等
  • 分辨率千奇百怪,特別是android陣營。尺寸相對較小
  • 平臺不統一。雖然主流智能手機也基本上是ios和android兩種。可是,加上後起的Windows Phone,加上日落西山的塞班,加上非智能機上面的Kjava等,平臺不少,開發APP相互不兼容。而移動Web應用(使用手機瀏覽器訪問的)不論從技術上仍是體驗上都不夠成熟。即使是同一種平臺,有時在前端的表現也有較大差別,特別是android陣營



  二、使用場景和使用環境 數據庫

  傳統互聯網: 後端

  • 大部分狀況下,使用傳統互聯網的場景相對正式一些,使用的環境也更加穩定。好比,咱們可能會把筆記本電腦放在桌子上,一動不動上2小時網。
  • 使用環境決定了,傳統互聯網的接入會比較穩定。
  • 接入速度相對快

  移動互聯網: 瀏覽器

  • 大部分狀況下,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場景會更加隨意一些,隨時隨地,使用環境也更加複雜。好比,地鐵上(可能晃動)、廁所裏(可能時間短)、排隊的時候(可能匆忙)、被窩中(可能光線昏暗)。
  • 使用場景和環境決定了,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會更加碎片化。
  • 接入速度相對慢,接入不穩定。



  三、其餘方面 服務器

  傳統互聯網: 微信

  • 資費與流量:大部分是在必定時間內不限制流量的計費方式。

  移動互聯網: 網絡

  • 資費與流量:國內大部分是包月限制流量的方式,而且費用相對較貴。
  • 與計算機不一樣的特點設備。如:GPS模塊、重力感應器等。


  基於以上的不一樣,或許從產品設計層面來看,會有以下的思路:


設計思路

一、結合移動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特色,揚長避短。

  典型案例:

  TalkBox以及微信的語音聊天

  由於大部分狀況下,在手機上輸入文字比較麻煩,而說話則容易不少。因此在手機上,使用非即時的語音交流,要比使用文字方便快捷。

  iPhone晃動撤銷輸入

  在手機上輸入了大量文字,想撤銷從新輸入怎麼辦呢?使用刪除鍵一個一個字的刪必定不是最好的辦法。在iPhone上,咱們只要晃一下手機(向一個方向晃動),就能夠將輸入的文字撤銷了。

  通信錄

  自然的真實關係SNS。

  切水果

  移動設備「特有」(算是特有吧)的觸控和划動操做能夠作到不少用鍵盤鼠標沒法感覺到的體驗。好比切水果這種遊戲,若是在計算機上用鼠標操做,將樂趣大減。但在移動設備上,就頗有趣了。

  Clear

  在計算機上,咱們使用鼠標能夠精確的點擊屏幕上的內容,理論上講能夠精確到像素。可是在手機上,若是使用手指操做,就沒辦法這麼精確了。手勢的出如今必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它提供了一種不需精確便可操做的可能。例如Clear這款To Do List app,它可使用手勢完成大部分的操做。例如,向下滑動可新建項目;在某項目上向右滑動可將其標記「已完成」;向左滑動能夠刪除等。



二、考慮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環境,作合適的改進。

  典型案例:

  夜間模式

  有不少用戶有睡前閱讀的習慣,他們常常會關掉燈,臥在被窩裏閱讀電子書。在相對黑暗的環境下,平時的淺色底色深色文字的設計會很刺眼,這就產生了傳統互聯網上可能不會遇到的問題。因而就有了「夜間模式」,將背景色和文字色的對比下降,看起來就柔和多了,適合睡前閱讀。

  內容預讀

  在移動環境下,網絡常常是不穩定的。因此在設計在線閱讀應用的時候,能夠在網絡通暢的時候從服務器預讀二、3頁內容。這樣,若是發生短暫的網絡中斷,也依然能夠得到流暢的閱讀體驗。



三、考慮移動互聯網的使用場景,思考適合的產品。

  典型案例:

  微博

  微博雖然不是移動互聯網專有的應用,可是相比於其餘的須要發送內容的應用(例如博客),它更適合在移動環境中使用。由於只能寫140個字,因此它適合利用零散時間,碎片化的分享一下本身的當心情,小感悟,小牢騷等。

  instagram

  首先,想要把本身的見聞最快速最生動的分享給朋友的話,照片通常比文字更合適。其次,在圖像處理方面,傳統互聯網上,你們也會處理照片並分享。可是那時候,咱們能夠更多的接受較爲複雜的操做。而在移動中,處理圖片最適合的方式就是,選一種效果,應用。別提供各類滑塊讓我調了。

  LBS

  用PC的年代,我很難想象走到一個地方,拿出電腦,選一下我如今所在的位置,搞什麼「簽到」。

  大衆點評

  咱們老是會有一些臨時的,或者不肯定的需求。好比跟朋友逛街累了,想喝杯咖啡。或者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想找餐館吃飯。這時候咱們可能不會隨時帶着電腦,可是會隨時帶着手機。打開手機就能看到附近的各類餐館還有評價,很好的解決了這些「臨時性」的需求。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