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簡史》讀書筆記

最近終於看完了《信息簡史》,都是利用一些零碎時間在旅途中用多看來看的,電子書實在是在漫漫坐車途中消磨時間必備之物。算法

簡史卻海納百川
《信息簡史》雖然名字上帶個簡字,但看下去才發現徹底是一部大部頭,當初看了推薦買來看的時候徹底沒想到本書這麼長,中途一度中斷了好長時間沒看下去。這本書簡直就是一部信息百科全書,做者從人類遠古時間的結繩記事一路寫到21世紀的信息時代,中間穿插了各類歷史學,語言學,數學,心理學,通訊,物理,哲學,人類學等浩瀚的內容,真心佩服該書做者的博學。也讓我本身看得很爽,確實是一部很是值得一讀的讀物,不僅僅適合計算機學生,固然計算機的從業人員讀的話會對其中的不少術語(編碼,解碼)和知識感到熟悉。編程

萬物源於比特,信息論就是關於編碼解碼的科學
讀過《上帝擲骰子嗎》的同窗應該對其中一句話有印象:it from bit。約翰·惠勒的觀點認爲,萬物源於比特。信息在咱們平常生活中是如此的常見和普通,例如短信,信件,email,報紙新聞,電視報道等等,那麼什麼是信息?是地球上天天發生的各類事件嗎?是百科全書上的條目仍是圖書館成千上成的書籍所包含的知識?咱們關注的不是具體信息的載體?一條信息不管其是以文字仍是聲音抑或是圖像的形式表示,又或者不管是用漢字或英文來書寫,其蘊含的意義都是等價的。換言之,咱們天然就能想到一條信息應該有一種通用的表示方式,它們之間的轉換也就是編碼,解碼。從廣義上來講,全部的信息活動本質上都是一個編碼解碼過程。古人結繩記事是用繩子來編碼,非洲人擊鼓是以聲音來編碼,文字本質上也是一種編碼。「你好」跟"hello"都是用不一樣語言來對「問候「這個同一意義的信息來編碼。人爲熟悉的編碼解碼過程其實在平常生活中很是多,例如翻譯,加密解密,按照五線譜來彈奏樂曲等,固然計算機方面的就更常見了,編譯器的編程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編碼解碼過程。編碼

信息是熵,是不肯定性
可是咱們仍是會問一個問題,說到底信息究竟是什麼東西?如何定義?它有哪些特徵和屬性?看得見摸得着漂不漂亮能夠吃嗎?這就是信息論之父--香農所研究的工做。他把信息的定義和度量用數學語言形式化了,信息論今後正式成爲一門科學,而後在21世紀取得巨大的發展和成就。「信息是不肯定性,是出人意料,是困難程度,是熵。」信息是熵,熵是對不肯定性的測量。熵是隨機性的度量。
隨機性越高,信息量越大,反之越小。
信息能夠測量,能夠壓縮。利用更少的比特來傳輸更多的信息。這就是各類編碼和壓縮算法作的事情。加密

不單單是計算機科學
《信息簡史》不只介紹了信息論相關的知識和歷史,還重點介紹了人類在計算(機)方面的歷史,包括圖靈進行的加解密工做和圖靈機。畢竟計算機是和信息處理聯繫最密切最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但二者仍是有區別的,如今的計算機都是以馮諾依曼的體系結構爲主的,並且是以二進制爲基礎的,但信息其中是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的知識,徹底能夠發明一種徹底不一樣的信息處理設備來對信息進行編碼解碼傳輸。信息是現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東西,誰掌握了信息誰就能佔有絕對的主動權,因此係統化地深刻地理解信息的本質以及相關的規律,研究出處理信息更加高效的方法必定能極大地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翻譯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