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IT行業的熱門技術,它頻繁出如今各大媒體的新聞報道中。BAT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常常把它掛在嘴邊。相信不少人都想學習雲計算,跟上技術潮流。若是對雲計算有必定了解的話,應該會或多或少地聽到這些名詞——OpenStack、Hypervisor、KVM、Docker、K8S...這些名詞,所有都屬於雲計算的範疇。對於自學的初學者來講,想要理解這些名詞的具體含義,還有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數據庫
根據 Wikibon 的統計預測,2017 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爲 1384 億美圓,到 2021 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將增長到 3283 億美圓,四年複合增加率 CAGR24.1%;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將增長到 902 億元,四年複合增加率 35.8%,遠高於同期全球 IT 支出的增加(不足 5%)。安全
從國際看,市場份額目前已經在向少數大互聯網和 IT 公司集中。目前全球前大雲計算廠商分別爲亞馬遜、微軟、阿里,阿里保持着前三的領先地位,並不斷攻城略地。目前,在亞太地區,阿里雲市場份額連續兩年位居亞太市場第一,超過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的綜合,領先優點還在繼續擴大。服務器
中國雲計算市場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根據工業和信息化印發的《雲計算髮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計劃目標到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國內科技巨頭紛紛加碼雲計算業務,先行者阿里雲發展勢頭更爲迅猛,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網絡
而對於企業來講,上雲是企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企業上雲能夠有效下降企業信息化構建成本和生產運營成本,改善企業工做效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併發
2017 年 11 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指出到 2025 年,造成 3-5 傢俱備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 APP 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雲。國內許多知名企業特步、波司登等企業都已經在使用阿里雲的技術。高併發
無論是將來的發展,仍是企業自身的需求,企業都有上雲的理由。工業互聯網做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爲實現生產製造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鏈接的關鍵支撐和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學習
雲計算的道理是簡單的,說白了,就是把計算機資源集中起來,放在網絡上。可是,雲計算的實現方式,就複雜了。網站
舉個例子,若是你只是在公司小機房擺了一個服務器,開個FTP下載服務,而後用於幾個同事之間的電影分享,固然是很簡單的。阿里雲
若是是「雙11」的淘寶購物節,全球幾十億用戶訪問阿里巴巴的淘寶網站,單日幾十PB(1PB=1024TB=1024×1024GB)的訪問量,每秒幾百GB的流量……這個,就不是幾根網線幾臺服務器能解決的了。須要設計一個超大容量、超高併發(同時訪問)、超快速度、超強安全的雲計算系統,才能知足業務平穩運行的要求。這纔是雲計算的複雜之處。雲計算
剛纔說了,咱們把計算機資源,放在雲端。這個計算機資源,實際上,分爲好幾種層次:
第一層次,是最底層的硬件資源,主要包括CPU(計算資源),硬盤(存儲資源),還有網卡(網絡資源)等。
第二層次,要高級一些,我不打算直接使用CPU、硬盤、網卡,我但願你把操做系統(例如Windows、Linux)裝好,把數據庫軟件裝好,我再來使用。
第三層次,更高級一些,你不但要裝好操做系統這些基本的,還要把具體的應用軟件裝好,例如FTP服務端軟件、在線視頻服務端軟件等,我能夠直接使用服務。
這三種層次,就是你們常常聽到的IaaS、Paas、SaaS。
KVM、Hypervisor、OpenStack、Docker、K8S這些名詞它們在雲計算系統中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雲計算涉及到大量的需求。同一個需求,會有不少不一樣的技術來實現。同一個技術,每每又有多個不一樣的廠家互相競爭。因此,概念和名詞就會特別多,發展變化也會很快。無論怎麼說,梳理清楚最關鍵的名詞概念,是學好雲計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