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CPU要從單核發展到多核?

前言

這裏首先直接給出結論:CPU從單核發展到多核的緣由是若是維持單核,則爲了提升CPU性能只能不斷提升時鐘頻率,從而會致使CPU功耗急速上升,致使機箱過熱,來不及散熱。html

歷史

2004年,Intel CEO 貝瑞特曾爲奔騰4處理器的時鐘頻率沒法突破4GHZ而下跪道歉,並認可「兆赫神話」是錯誤的,即時鐘頻率並非CPU性能的所有。程序員

 

CPU性能公式

CPU的性能是每秒執行的指令數。公式以下:架構

CPU性能 = 時鐘頻率 × IPC性能

 其中:學習

  • 時鐘頻率=1/時鐘週期,時鐘頻率爲每秒執行的時鐘週期數,單位了Hz
  • 時鐘週期是計算機中最小的工做單位,爲一個振盪須要的秒數
  • IPC(Instruction Per Cycle): 一個時鐘週期完成的指令數,單位爲"指令/時鐘週期"

從中咱們能夠看出:spa

  • 主頻並非CPU性能的所有,咱們還可以經過提升IPC來提升CPU性能,好比流水線、超標量等技術就是提升IPC的典型技術。
  • 兩個不一樣廠商的CPU不能僅經過比較時鐘頻率來決定性能好壞,由於不一樣廠商CPU的架構不一樣,致使IPC不一樣。

CPU功耗

首先給出已知條件:htm

CPU功耗正比於"電流 × 電壓 × 電壓 × 主頻"ip

主頻正比於"電壓"io

IPC正比於"電流"軟件

咱們能夠看出:

CPU功耗正比於 "主頻的三次方"

CPU功耗正比於 "IPC"

所以:

  • 增長主頻會以三次方的速度增長功耗,所以這就證實了只提升主頻並非個好主意。
  • 增長IPC只會以線性的速度增長功耗。
  • 若是咱們增長一倍IPC,減小一倍時鐘頻率,則根據CPU性能公式得:CPU性能不變,但CPU功耗減小了。

下圖爲一個笑話,即主板太熱均可以在上面煮雞蛋。

爲何多核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緣由有兩點:

  1. 根據Moore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翻一番,所以CPU上的晶體管數量會愈來愈多。
  2. 多核可以使得在減小時鐘頻率的同時增長性能(多核能增長IPC),但事實上目前程序員寫的軟件幾乎都不是針對多核環境寫的。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是中國的"天河2號",CPU核數爲3120000,根據沙行勉教授的觀點,這種計算機通常只是爲了爭排名,根本不會實際使用,由於功耗太大。

雖然多核CPU是發展趨勢,可是程序員們的程序仍是依舊仍是老樣子,所以並行計算的學習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http://tech.sina.com.cn/roll/2007-06-04/1054327912.shtml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ock_speed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structions_Per_Cycl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