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ZAO從刷屏到被約談 人工智能之路該咋走?

只需在App上傳一張照片,就能將本身的臉替換成明星的臉,併成爲影視做品裏的主角。近幾天,一款名爲「ZAO」的AI換臉App在朋友圈刷屏。

走紅的同時,也因隱私安全問題引起了網友的集體焦慮。


9月3日,工信部網站發佈公告說,針對最近引起熱議的ZAO App網絡數據安全問題,對相關負責人開展問詢約談,並要求其組織開展自查整改。


zao 背後的狂歡與擔心


8月30日晚,一款名爲ZAO的AI換臉App突然被瘋狂傳播。用戶只需經過手機號註冊,提交清晰的面部照片,便可將你想要的明星的臉「一鍵無縫」置換到本身身上,幾乎能夠以假亂真。算法


ZAO因零門檻、操做簡單、代入感強,很快在朋友圈引發一輪狂歡。短短一天,已位居App Store榜單第2名。有評論稱其和抖音同樣會上癮,「刷了一晚上」。安全


然而狂歡以後,很快就因隱私安全問題引起了網友們集體焦慮。


畢竟臉部信息是一種「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帶來的影響遠比上網時產生的數據信息泄露風險更大。


並且,網友們發現,「ZAO」的用戶隱私協議簡直就是個霸王條款。雖然以後「ZAO」修改了用戶協議,但卻未消除網友們對於AI換臉的擔心。


9月3日,ZAO用戶隱私協議不規範、存在數據泄露風險等安全問題,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目前工信部已對相關負責人展開談約並要求其自查整改。


然而,一份「整改以後,你還願意在「ZAO」上面玩換臉嗎?」的網絡調查顯示,大多數網友選擇了「算了吧,仍是不太放心」。



刷臉支付還安全嗎?


對於用戶來講,ZAO換臉服務最大的風險在於對用戶人臉數據的收集。除了隱私,換臉應用還被質疑存在支付風險,必竟人臉與指紋、虹膜等都是能夠用做身份鑑定的信息。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倪冰冰認爲,目前人臉識別的算法或防攻擊的算法,無論有多先進,仍是存在被人工製造出來的假臉所攻破的風險,如今有一種對抗樣本技術,在某些假的人臉識別圖像或視頻上,作很小的發動,好比局部換一下顏色、紋理,就能夠欺騙過人臉識別的算法,使得這張假臉能夠經過刷臉認證,因此風險是始終存在的。



ZAO的安全風險被質疑後,支付寶針對刷臉支付安全性問題進行迴應,表示對於網上各類換臉的軟件,目前尚不能逃過支付寶人臉識別技術的辨別。


不過此前央視3.15晚會就曾報道過,一張照片可騙過人臉識別,此次況且是動態的「臉」,警戒心不容放鬆。另外,還有網友擔憂如何保證咱們的「臉」不被賣掉或流入色情產業鏈,畢竟你們都是要「臉」的。



人工智能該如何發展


其實,AI換臉並非新鮮事,ZAO也不是首個發明。在蘋果和安卓應用市場搜索「AI換臉」主題,還有「AI換臉」「顏技」「糰子相機」等產品。


早在2017年末,國外一位ID爲「deepfakes」的網友,創造了AI換臉算法deepfakes。這個AI換臉程序曾在國外風靡過,後來由於有人將該技術應用於色情視頻,諸多公衆人物成爲受害者,隨後被封殺。


但AI換臉技術,卻一直進化至今。好比今年初,B站UP主「換臉哥」,使用這個技術將94版《射鵰》裏朱茵扮演的黃蓉,換成楊冪的臉。


將來已來,人工智能該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發展?倪冰冰建議,從法律監管層面應該儘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目前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夠在哪些領域應用,不能在哪些領域應用,若是在某些領域應用,應該遵照哪些法律底線。


另外一方面,從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和應用的提供商來講,應該造成自我約束的道德準則,什麼能研究什麼不能研究,這些約束應該以行業準則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且對公衆開放,接受監督,讓普通百姓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不用擔憂它所引起的風險。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