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架構(一):架構師成長路徑(轉)

內容摘要
從架構的本質,軟件工程,架構師職責,成長路徑等方面,介紹什麼是架構,架構流程以及架構師職責和成長規劃。數據庫

本篇主題
1、什麼是架構
2、項目中的角色
3、架構師職責和工做內容
4、架構工做流
5、架構師成長路徑
6、架構能力模型
7、擴展知識
8、本章總結編程

1、什麼是架構
架構是系統的藍圖,描述了系統的結構和關鍵決策。包含系統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如何實現的,系統與子系統是如何劃分的,系統之間如何通訊的,系統功能如何設計的和交互的。
包含重要的架構決策,系統組成,功能設計,技術選型,成本分析等
架構的基礎是設計知足客戶需求的系統,其中包含功能性,非功能性以及質量和約束。設計模式

2、項目中的角色
客戶:爲系統開發買單的人,關注系統的業務價值。
用戶:使用系統的人,關注是否知足功能需求,提高效率和易用性等。
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管理,組織,協調,溝通等管理工做。
需求分析師:負責需求相關工做,好比業務分析,需求獲取,需求調研,需求管理,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等
系統架構師:負責總體的系統分析,架構規劃,技術選型,核心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架構設計。
系統設計師:在架構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的詳細設計。
開發人員:根據架構設計和詳細設計完成編碼和單元測試,達到提測標準。
測試人員:驗證開發功能是否知足需求,好比進行功能測試,集成測試,性能測試,壓力測試,安全性測試,迴歸測試等。
運維人員:負責部署環境搭建,部署和平常維護。安全

3、架構師職責和工做內容
架構師在項目中起到承上啓下的做用。建議參與到系統建設過程的全流程中。
架構師的職責以下:
1)支持售前或需求階段,提供概念架構或技術諮詢;
2)系統分析,架構設計,技術選型,產出架構解決方案;
3)指導項目團隊成員,按照架構設計完成,開發,測試和發佈;
4)開發或設計開發框架,制定編碼/編程規範,設計架構原型,驗證架構原型;
5)組織技術或架構培訓,把握技術/架構方向;
6)方案平衡(實現與成本),干係人溝通,技術風險管理,技術領袖等;
按照項目階段,簡述工做內容,以下:
售前階段,給予商務支持,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架構諮詢。
需求階段,與需求分析師一塊兒,參與需求溝通,協助完成技術/業務諮詢和需求模型。(好的架構師同時是業務專家)
架構階段:進行系統分析和設計,進行系統抽象,設計系統模型,進行技術原型,開發架構原型等
設計階段:指導設計人員完成詳細設計;
開發階段:指導開發人員按設計實現,解決技術難題。
測試階段:指導測試人員測試工做,特別是非功能需求的測試。
發佈階段:指導部署人員按照部署架構進行部署,及時解答或反饋試運行期間的架構問題。
其餘工做:技術選型,人員培訓,技術指導架構

4、架構工做流程
架構工做流程是一個系統如何從需求,架構到實現的過程和方法。
良好的架構,須要架構師除具有技術和架構設計能力外,還要有良好(豐富)的業務知識。從軟件工程角度,架構師除參與系統的架構設計階段外,還須要參與需求分析階段,開發,測試,發佈,試運行階段。
本節內容,從需求模型和解決方案模型,介紹架構工做的流程。
主要包括需求模型,架構模型,設計模型,解決方案模型,四個方面。
需求模型:參與需求分析和需求模型設計,提供技術建議或引導需求定義,提供解決方案指導。
主要參與者:需求分析師,業務分析師
輔助參與者:架構師,設計師
架構模型:根據需求模型,產出架構模型。
1)選擇架構對象:關鍵流程,核心用例和非功能需求;
2)流程建模:梳理需求關鍵流程,分析業務對象,子系統,模塊,設計出系統的交互流程;
3)領域建模:梳理業務流程中涉及的對象,子系統模塊,劃分子系統,模塊,核心對象,通訊機制,事務模型等
4)輸出整體架構:根據領域模型和業務流程模型,結合組件架構,部署架構,通訊機制,輸出系統體架構方案。
5)架構驗證:驗證架構可用性,能夠用評審或架構原型的方式,進行評審或實際測試驗證。
主要參與者:架構師,架構委員會
輔助參與者:系統設計師,開發人員,測試人員
設計模型:在架構師指導下,根據系統架構,完成各子系統,模塊,功能,接口的概要或詳細設計。
主要參與者:系統設計師,高級工程師
輔助參與者:架構師
解決方案模型:架構模型,設計模型,架構原型等統一組成架構解決方案。
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應包括:總體架構,子系統,模塊,功能概要或詳細設計,通訊機制,事務機制,接口定義(內部,外部),領域模型,業務流程,數據庫設計,中間件,組件架構,部署架構等
系統架構解決方案標準
1)知足系統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
2)符合項目要求的規模和成本;
3)知足開發,測試和發佈要求;框架

5、架構師成長路徑
本質:學習,實踐,總結,我的進步和能力成長的過程。
開發工程師:主要在指導下進行開發或獨立進行簡單功能開發。本階段的核心是學好技術自己,多作一些項目,勤奮,思考,總結。這個時期就是學習,實踐讓本身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空閒時間能夠學一些設計模式,軟件工程方面的知識,用於拓展視野和爲高級工程師作準備。
當本身的技術能力,項目經驗,編碼水平,設計能力達到必定程度後,就能夠升級爲高級工程師。
一句話:寫好代碼,積累經驗。
高級工程師:能夠獨立或帶領工程師負責某模塊/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在技術和項目上有必定的經驗。本階段能夠根據本身的職業目標選擇深刻技術或學習管理知識。
學習的方向:技術深度,技術廣度,分佈式,架構知識和管理知識等。
一句話:技術深刻全面,思考完善的系統設計。
系統架構師(技術專家):在某一方面技術達到必定深度,在某些方面有本身的看法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帶領一個技術團隊進行開發和管理工做。可完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技術選型,架構設計,開發管理等工做。
一句話:技術專家,架構實踐和管理能力。
資深架構師:具有豐富的大型項目,多種項目的需求分析,系統架構,系統設計,項目管理等經驗。在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業務知識方面具有專業的建樹。
一句話:大型項目,領域專家和解決方案。
技術總監,CTO,技術副總裁:負責公司總體技術規劃,技術管理,把握技術方向,精通業務和技術,具有良好的溝通,組織和協調能力。
一句話:方向,流程,制度,規範,管理。
以上是我的對職位和能力的總結,供參考。運維

6、架構師能力模型
從宏觀角度和專業領域,簡單介紹架構師的能力模型。
6.1 宏觀角度
深度:在某一項或多項技術領域有必定深度,掌握技術的特色,適應場景和缺點
廣度:多項技術,掌握非技術知識,好比需求,項目,管理等
6.2 專業領域
技術:精通一方面或多方面技術,有本身的看法和實踐經驗;
業務:精通負責領域的業務知識,達到或基本達到領域專家級別;
架構:精通需求分析,系統架構,設計模型,架構模型,具有豐富的架構經驗;
管理:精通技術管理,項目管理和通用管理知識和能力;數據庫設計

7、架構擴展知識
如下內容可自行腦補。
1. 軟件工程
2. 需求工程
3. 項目管理
4. 干係人,涉衆分佈式

8、本章總結
從架構的本質,項目角色,架構師職責,軟件工程,成長路徑等方面,介紹了什麼是架構,架構流程以及架構師職責,成長路徑和能力模型。
本篇是根據學到的知識,工做經驗和我的思考 ,進行的總結,供學習參考。不足之處,歡迎你們一塊兒交流。
預告: 第二篇 架構知識領域
2.1架構方法論:面向過程,面向對象,面向方面,面向服務
2.2系統劃分:系統,子系統,模塊,功能,接口
2.3架構基本原則:通用專用,職責分離等
2.4模式:設計模式,架構模式,基礎設施模式
2.5架構視圖:4+1視圖性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