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網案例分析

1、創始人是作什麼的?算法

投身互聯網硬件製造的創業者大多都有類似的從業經歷——「軟硬」兼備,因「咕咚手環」而名聲大噪的咕咚網的申波也不例外,畢業後先在阿爾卡特等硬件公司工做,而後在成都諾西負責服務器架構。「大學裏創過一次業,後來也一直想出來創業。」2009 年10月,申波辭去工做和朋友共同建立了咕咚網。服務器

2、創業時的定位是什麼?網絡

2009年10月,申波和本身的合做夥伴一塊兒創立了咕咚網,定位於健康運動產品產品推出後,咱們發現賣得不錯,市場仍是有這方面需求的,這也使得咱們繼續作健康運動產品的決心更加堅決。架構

3、盈利模式是什麼?spa

硬件的銷售基本保證了公司的平常運營目前咕咚團隊已經有40多人的規模,主要成員在成都和深圳,據悉,咕咚計劃將來一段時間內在北京設立商務中心。公司的健康追蹤軟件現已擁有千萬級的用戶,主打運動社交以及數據的挖掘。公司透露,將來將傾向於將硬件開源,專攻軟件及數據服務方向。開發

4、如何融資?產品

2010年7月推出「健康追蹤器」,2011年初參加軟件創業大會時得到機會,拿到融資A輪融資。阿里巴巴

咕咚網創始人申波對媒體談到A輪融資時曾表示,拿到盛大的A輪融資是很是巧合的。當時咱們在參加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創業者的項目評審會,剛好當時盛大的投資經理在擔任評審嘉賓,他對咱們項目很是感興趣。評審結束後,盛大的投資經理單獨找到申波交流。「他以爲咱們項目不錯,就報給了陳天橋。陳天橋看了咱們項目後,就讓我去上海找他談。」就這樣,盛大成了咕咚網的A輪投資人。用戶體驗

談到盛大投資他們的緣由,申波認爲陳天橋當時決定投他們有兩個緣由:「一、我和陳天橋談的時候,咱們的產品已經上線開始賣了,而不只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想法。二、那個時候咱們團隊都是全職的人,他可能以爲咱們團隊靠譜。畢竟早期投資,不是團隊靠譜就是產品靠譜」。百度

做爲一家參加過南山區創業之星大賽的智能穿戴設備的企業,咕咚網走在智能穿戴設備的前列,因此得到了深創投等投行的重點關注。2014年3月份,咕咚網B輪6000萬人民幣融資正式完成(深創投進行領投,中信資本跟投),這是咕咚網從2009年成立以來的第二次融資,第一次則是在2011年(盛大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當時咕咚網只有五我的。創投方面表示,目前咕咚已有的幾千萬用戶量,運動健康的人羣在將來將有更大的市場,也所以讓這個團隊將來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5、公司發展之路

在公司創立(2009年10月)的前大半年,咕咚的團隊一直都只有兩我的,直到2010年7月推出「健康追蹤器」時,公司才新招入一名客戶人員。目前,咕咚網擁有一個四十人的團隊,其中五分之三的人從事產品開發工做,其他的從事運營和商務工做。

6、發展過程當中的困難

在咕咚網創立的四年中,申波曾經作過一次錯誤的商業決策,並形成重大損失。在2011年初,咕咚網成功拿到風投後,加快了擴張的腳步,除了招兵買馬,產品也進入了快速開發階段。2011年7月咕咚網推出最新產品「網絡健康秤」,前期在網上大肆宣傳,訂購量過萬,因爲咕咚的產品是「硬件+軟件」的形式,硬件部分須要外包給工廠進行加工,可是咕咚忽視了工廠的加工流程,芯片供應不上,釀成了延遲發貨的苦果,最後咕咚不得不爲全部訂購用戶免單,同時形成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7、創始人的感悟

與百度開放雲平臺的合做,讓申波離本身的夢想更近一步,咕咚網藉助百度的雲存儲服務,讓咕咚特有的算法能夠更好的服務用戶,經過和百度的合做,免去了本身搭建服務器的步驟,爲中小企業節約了開發成本,讓咱們能夠更好的關注產品的功能。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之中,有無數與申波一樣的創業者,對於業內「活在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座大山下」的說法,申波有不一樣的見解:「與其忌諱BAT的力量,不如尋找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他微笑着向記者展現了一張百度世界的邀請卡,「我還在期待今年百度世界大會有沒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咱們不斷提高用戶體驗,爲用戶創造更加健康、智能的生活。」馬雲也說過,與其想着如何戰勝BAT,不如想着如何利用好BAT的平臺,由於當本身弱小時戰勝BAT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談到近兩年硬件創業迴歸的風向,申波表示,這種趨勢一方面是因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一個頂峯,人類思惟要做用於實體世界,就必須依賴傳感器。另外一方面在於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仍然有限,概念的變現能力愈來愈弱。「咱們不能從傳統的硬件製造和互聯網觀念看軟硬件整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