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災難恢復流程規範
(原創)數據庫
隨着信息化的發展,不少企業或者單位缺少災難恢復的規範流程,所以本身半路出家,憑着本身多年的經驗,撰寫這篇文章,本文充分借鑑了國際和國內的信息安全標準來編寫,具備很強的實踐意義,能夠幫助企業創建全面的災難恢復流程規範,防止業務系統宕機或者中斷,而影響企業業務的正常運行。
本文我充分借鑑了國際與國內標準,標準以下:
l
ISO /IEC 27000家族中的ISO /IEC 27002
l
BS25999 業務持續性管理標準
l
ITIL (ISO 20000標準)
l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標準規範
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範
GB/Z 24364-2009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指南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範
本流程適用的人員包括:IT經理、主管或領導、系統管理員、系統工程師、安全工程師和信息安全人員等。
本文章僅提供網上共享學習之用,未經書面受權,不得用於任何商業途徑。
轉眼時間,工做四年多了,對那些工做不少年的人來講,也許個人資歷不足,沒資格寫這篇文章。在這四年的時間內,本身一直追逐着IT,有作過設備售後、運維工做等,其中有喜有悲、百感交集,其中的辛酸也許只有本身知道。目前一直從事信息安全的工做,雖然如今離開了測評機構,可是我仍然一直致力研究等保的標準規範、測評方法和安全建設整改,爲那些剛入門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事情。
業務系統的災難恢復工做,它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災難恢復規劃;第二:災難備份中心的平常運行、關鍵業務功能在災難備份中心的恢復和持續運行,以及主系統的災後重建和回退工做,還涉及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應急響應的工做。同時,業務系統的災難恢復規劃是一個周而復始、持續改進的過程,它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1)
業務系統災難恢復的需求肯定;
2)
業務系統災難恢復策略的制定;
3)
業務系統災難恢復策略的實現;
4)
業務系統災難恢復預案的制定、落實和管理。
爲了保證企業的業務系統在災難恢復的狀況下有序地進行,所以必需要成立災難恢復的組織機構或者災難領導小組,在這些組織或者領導小組中,通常都是由企業的管理者、業務、技術和行政後勤等人員組成。通常可設爲災難恢復領導小組、災難恢復規劃實施組和災難恢復平常運行組。通常可設爲災難恢復領導小組、災難恢復規劃實施組合災難恢復平常運行組。
在單位內部技術力量不夠或者信息系統複雜的狀況下,能夠聘請具備相應資質的外部專家協助災難恢復實施工做,也可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外部機構承擔實施組以及平常運行組的部分或所有工做。
災難恢復領導小組是信息系統災難恢復工做的組織領導機構,組長應由組織最高管理層成員擔任。領導小組的職責是領導和決策信息系統災難恢復的重大事宜,主要以下:
1)
審覈並批准經費預算;
2)
審覈並批准災難恢復策略;
3)
審覈並批准災難恢復預案;
4)
批准災難恢復預案的執行。
災難恢復規劃實施組的主要職責是負責:
1)
災難恢復的需求分析;
2)
提出災難恢復策略和等級;
3)
災難恢復策略的實現;
4)
制定災難恢復預案;
5)
組織災難恢復預案的測試和演練。
災難恢復平常運行組的主要職責是負責:
1)
協助災難恢復系統實施;
2)
災難備份中心平常管理;
3)
災難備份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4)
災難恢復的專業技術支持;
5)
參與和協助災難恢復預案的教育、培訓和演練;
6)
維護和管理災難恢復預案;
7)
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損失控制和損害評估;
8)
災難發生後信息系統和業務功能的恢復;
9)
災難發生後的外部協助做。
機構組織應評估災難恢復規劃過程的風險、籌備所需資源、肯定詳細任務及時間表、監督和管理規劃活動、跟蹤和報告任務進展以及進行問題管理和變動管理。
機構組織應與相關管理部門、設備及服務提供商、電信、電力和新聞媒體等保持聯絡和協做,以確保在災難發生時及時通報準確狀況和得到適當支持。
災難恢復的預案制定了以後,須要對相關的恢復預案作整個信息安全的審計,以便在這個恢復過程當中安全可靠地運行。
在一個信息系統環境中,須要肯定哪些重要數據是須要備份,且要安全防禦起來。同時這些數據在災難恢復的過程當中,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所以要引進風險分析的過程,要識別信息系統面臨的天然和認爲的威脅,識別信息系統的脆弱性,分析各類威脅發生的可能性並定量或定性描述可能形成的損失,識別現有的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經過相關的技術和管理,使得數據在災難恢復的過程當中順利進行。
在對組織中的業務數據進行災難恢復的時候,首先須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各項業務功能之間進行分析,評估這些數據在災難恢復的過程當中,出現相關的風險,如數據恢復不過來或者有相關數據的丟失,在這麼一個高風險的狀況下,評估是否對組織的業務影響是否大。所以須要進行評估中斷方面的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以量化的方法去評估業務數據功能的中斷可能給組織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定性分析是運用概括與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歸納等方法,評估業務功能的中斷可能給組織帶來的非經濟損失,包括組織的聲譽、客戶的忠誠度、員工的信心、社會和政治影響等。
通過以上的風險分析,咱們最終肯定了須要對那些數據進行備份,如:數據庫(MS SQL 、Mysql、DB2等等)、操做系統、業務應用程序、中間件、VMWARE等等數據和相關程序。在這些數據當中、相關組織機構的管理該內容的管理人員,須要安排相關的負責人來執行這些災難恢復,同時負責人要熟悉這些業務或者程序的使用。在這些數據恢復的過程當中,必定要確保支持災難恢復數據的相關備份系統,如:硬件的備份設備、軟件備份介質和相關備用基礎設施等要到位。同時,相關的災難恢復小組人員、規劃實施小組人員和平常維護的管理人員等都要同時到位,確保災難的恢復正常運轉。
組織機構的不一樣、相關的配套設施會有所不同,可是在這種狀況下,應該分析成本與收益的不一樣,根據災難恢復的目標,按照災難恢復資源的成本與風險可能形成的損失之間取得平衡的原則,對待不一樣的關鍵業務,會使用不一樣的災難恢復策略,確保整個業務數據恢復得正常,同時,使用備份基礎設施成本地的狀況下,也可以使得相關的數據正常運做,保證組織機構的業務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