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臨界段,信號量,互斥鎖,自旋鎖,原子操做

一. linux爲何須要臨界段,信號量,互斥鎖,自旋鎖,原子操做?html

    1.1. linux內核後期版本是支持多核CPU以及搶佔式調度。這裏就存在一個併發,競爭狀態(簡稱竟態)。linux

    1.2. 競態條件 發生在兩個或更多線程操縱一個共享數據項時,在多處理器(MP)計算機中也存在併發,其中每一個處理器中共享相同數據的線程同時執行數據庫

    1.3. 臨界段,信號量,互斥鎖,自旋鎖,原子操做能夠從不一樣情形解決上述問題安全

二. 臨界區(Critical Section)數據結構

    2.1.  保證在某一時刻只有一個線程能訪問數據的簡便辦法。在任意時刻只容許一個線程對共享資源進行訪問。若是有多個線程試圖同時訪問臨界區,那麼在有一個線 程進入後其餘全部試圖訪問此臨界區的線程將被掛起,並一直持續到進入臨界區的線程離開。臨界區在被釋放後,其餘線程能夠繼續搶佔,並以此達到用原子方式操 做共享資源的目的。 多線程

    2.2. 臨界區包含兩個操做原語: 併發

        EnterCriticalSection() 進入臨界區 函數

        LeaveCriticalSection() 離開臨界區 atom

        EnterCriticalSection()語句執行後代碼將進入臨界區之後不管發生什麼,必須確保與之匹配的 spa

        LeaveCriticalSection()都可以被執行到。不然臨界區保護的共享資源將永遠不會被釋放。雖然臨界區同步速度很快,但卻只能用來同步本 進程內的線程,而不可用來同步多個進程中的線程。 

    2.3. MFC提供了不少功能完備的類,我用MFC實現了臨界區。MFC爲臨界區提供有一個CCriticalSection類,使用該類進行線程同步處理是 很是簡單的。只需在線程函數中用CCriticalSection類成員函數Lock()和UnLock()標定出被保護代碼片斷便可。Lock()後代 碼用到的資源自動被視爲臨界區內的資源被保護。UnLock後別的線程才能訪問這些資源。 

三. 互斥量(Mutex)

    3.1. 互斥量跟臨界區很類似,只有擁有互斥對象的線程才具備訪問資源的權限,因爲互斥對象只有一個,所以就決定了任何狀況下此共享資源都不會同時被多個線程 所訪問。當前佔據資源的線程在任務處理完後應將擁有的互斥對象交出,以便其餘線程在得到後得以訪問資源。互斥量比臨界區複雜。由於使用互斥不只僅可以在同 一應用程序不一樣線程中實現資源的安全共享,並且能夠在不一樣應用程序的線程之間實現對資源的安全共享。

    3.2. 互斥量包含的幾個操做原語: 

        CreateMutex() 建立一個互斥量 

        OpenMutex() 打開一個互斥量 

        ReleaseMutex() 釋放互斥量 

        WaitForMultipleObjects() 等待互斥量對象

四. 信號量(Semaphores)

    4.1. 信號量對象對線程的同步方式與前面幾種方法不一樣,信號容許多個線程同時使用共享資源,這與操做系統中的PV操做相同。它指出了同時訪問共享資源的線程 最大數目。它容許多個線程在同一時刻訪問同一資源,可是須要限制在同一時刻訪問此資源的最大線程數目。在用CreateSemaphore()建立信號量 時即要同時指出容許的最大資源計數和當前可用資源計數。通常是將當前可用資源計數設置爲最大資源計數,每增長一個線程對共享資源的訪問,當前可用資源計數 就會減1,只要當前可用資源計數是大於0的,就能夠發出信號量信號。可是當前可用計數減少到0時則說明當前佔用資源的線程數已經達到了所容許的最大數目, 不能在容許其餘線程的進入,此時的信號量信號將沒法發出。線程在處理完共享資源後,應在離開的同時經過ReleaseSemaphore()函數將當前可 用資源計數加1。在任什麼時候候當前可用資源計數決不可能大於最大資源計數。 PV操做及信號量的概念都是由荷蘭科學家E.W.Dijkstra提出的。信號量S是一個整數,S大於等於零時表明可供併發進程使用的資源實體數,但S小於零時則表示正在等待使用共享資源的進程數

    P操做 申請資源: 

     (1)S減1; 

     (2)若S減1後仍大於等於零,則進程繼續執行; 

     (3)若S減1後小於零,則該進程被阻塞後進入與該信號相對應的隊列中,而後轉入進程調度。 

   V操做 釋放資源: 

     (1)S加1; 

     (2)若相加結果大於零,則進程繼續執行; 

     (3)若相加結果小於等於零,則從該信號的等待隊列中喚醒一個等待進程,而後再返回原進程繼續執行或轉入進程調度。 

    4.2. 信號量包含的幾個操做原語: 

     CreateSemaphore() 建立一個信號量 

     OpenSemaphore() 打開一個信號量 

     ReleaseSemaphore() 釋放信號量 

     WaitForSingleObject() 等待信號量 

五. 自旋鎖(spin_lock)

    5.1. 是爲實現保護共享資源而提出一種鎖機制。其實,自旋鎖與互斥鎖比較相似,它們都是爲了解決對某項資源的互斥使用。不管是互斥鎖,仍是自旋鎖,在任什麼時候刻,最多隻能有一個保持者,也就說,在任什麼時候刻最多隻能有一個執行單元得到鎖。可是二者在調度機制上略有不一樣。對於互斥鎖,若是資源已經被佔用,資源申請者只能進入睡眠狀態。可是自旋鎖不會引發調用者睡眠,若是自旋鎖已經被別的執行單元保持,調用者就一直循環在那裏看是否該自旋鎖的保持者已經釋放了鎖,"自旋"一詞就是所以而得名。

    5.2. 自旋鎖和信號量的使用要點

        (1)自旋鎖不能遞歸

        (2)自旋鎖能夠用在中斷上下文(信號量不能夠,由於可能睡眠),可是在中斷上下文中獲取自旋鎖以前要先禁用本地中斷,中斷是不參與系統調度的

        (3)自旋鎖的核心要求是:擁有自旋鎖的代碼必須不能睡眠,要一直持有CPU直到釋放自旋鎖

        (4)信號量和讀寫信號量適合於保持時間較長的狀況,它們會致使調用者睡眠,所以只能在進程上下文使用,而自旋鎖適合於保持時間很是短的狀況,它能夠在任何上下文使用。若是被保護的共享資源只在進程上下文訪問,使用信號量保護該共享資源很是合適,若是對共享資源的訪問時間很是短,自旋鎖也能夠。可是若是被保護的共享資源須要在中斷上下文訪問(包括底半部即中斷處理句柄和頂半部即軟中斷),就必須使用自旋鎖。自旋鎖保持期間是搶佔失效的,而信號量和讀寫信號量保持期間是能夠被搶佔的。自旋鎖只有在內核可搶佔或SMP(多處理器)的狀況下才真正須要,在單CPU且不可搶佔的內核下,自旋鎖的全部操做都是空操做。

六. 原子操做

    6.1. Linux原子概念

        6.1.1. 所謂原子操做,就是「不可中斷的一個或一系列操做」。 

        6.1.2. 原子操做,就是不能被更高等級中斷搶奪優先的操做。你既然提這個問題,我就說深一點。因爲操做系統大部分時間處於開中斷狀態,因此,一個程序在執行的時候可能被優先級更高的線程中斷。而有些操做是不能被中斷的,否則會出現沒法還原的後果,這時候,這些操做就須要原子操做。就是不能被中斷的操做。 

        6.1.3. 硬件級的原子操做:在單處理器系統(UniProcessor)中,可以在單條指令中完成的操做均可以認爲是「原子操做」,由於中斷只發生在指令邊緣。在多處理器結構中(Symmetric Multi-Processor)就不一樣了,因爲系統中有多個處理器獨立運行,即便能在單條指令中完成的操做也有可能受到干擾。在X86平臺生,CPU提供了在指令執行期間對總線加鎖的手段。CPU上有一根引線#HLOCK pin連到北橋,若是彙編語言的程序中在一條指令前面加上前綴"LOCK",通過彙編之後的機器代碼就使CPU在執行這條指令的時候把#HLOCK pin的電位拉低,持續到這條指令結束時放開,從而把總線鎖住,這樣同一總線上別的CPU就暫時不能經過總線訪問內存了,保證了這條指令在多處理器環境中的原子性。對於其餘平臺的CPU,實現各不相同,有的是經過關中斷來實現原子操做(sparc),有的經過CMPXCHG系列的指令來實現原子操做(IA64)。本文主要探討X86平臺下原子操做的實現。

    6.2. Linux內核兩組原子操做接口:

        6.2.1. 原子整數操做

            原子操做一般針對int或bit類型的數據,可是Linux並不能直接對int進行原子操做,而只能經過atomic_t的數據結構來進行。定義於#include<asm/atomic.h>

        6.2.2. 內核中提供的一些主要位原子操做函數

            同時內核還提供了一組與上述操做對應的非原子位操做函數,名字前多兩下劃線。因爲不保證原子性,所以速度可能執行更快。

3.jpg

七. 總結: 

    7.1. 互斥量與臨界區的做用很是類似,但互斥量是能夠命名的,也就是說它能夠跨越進程使用。因此建立互斥量須要的資源更多,因此若是隻爲了在進程內部是用的話使 用臨界區會帶來速度上的優點並可以減小資源佔用量。由於互斥量是跨進程的互斥量一旦被建立,就能夠經過名字打開它。  

    7.2. 經過互斥量能夠指定資源被獨佔的方式使用,但若是有下面一種狀況經過互斥量就沒法處理,好比如今一位用戶購買了一份三個併發訪問許可的數據庫系統,能夠根 據用戶購買的訪問許可數量來決定有多少個線程/進程能同時進行數據庫操做,這時候若是利用互斥量就沒有辦法完成這個要求,信號燈對象能夠說是一種資源計數 器。  

    7.3.    互斥鎖與信號量的區別:  

         7.3.一、信號量通常以同步的方式對共享資源進行控制,而互斥鎖經過互斥的方式對共享資源對其進行控制;

        7.3.二、信號量能夠對進程的共享資源進行控制,而互斥鎖不行;

        7.3.三、信號量的值爲非負整數,而互斥鎖的值只能爲0或1;

        7.3.四、互斥量的加鎖和解鎖必須由同一線程分別對應使用,信號量能夠由一個線程釋放,另外一個線程獲得;mutex和二值信號量的區別在於mutex必須是同一個進程來釋放

    7.4. 自旋鎖與互斥鎖的區別:

        7.4.一、由於自旋鎖不會引發調用者睡眠,因此效率比較高

        7.4.二、自旋鎖比較適用於鎖使用者保持鎖時間比較短的狀況。

        7.4.三、自旋鎖容易形成死鎖,因此須要安全使用它;

 

索引文獻:https://www.cnblogs.com/linhaostudy/p/6670693.html

索引文獻:https://www.cnblogs.com/wuhezhi/p/4853678.html?ptvd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