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須要的書籍:html
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四版)數據庫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二版)編程
系統架構設計師 2009至2016年試題分析與解答安全
2018年8月2日12:43:05架構
筆記:模塊化
2018年8月3日08:45:35工具
1、課程內容摘要學習
1.信息系統工程整體規劃(信息系統工程、數據分別的概念,及之間的關係)優化
2.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url
3.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4.信息資源管理
5.信息化的標準、法律和規定
2018年8月3日20:05:24
1.不肯定性的減小(由於瞭解的信息增長了,因此對事情就增長了瞭解,減小了對事情可能發生的不肯定性)
計算機肯定了信息量的單位:bit。
bit的兩個概念
1) 計算機專業術語,是信息量單位,是由英文BIT音譯而來。二進制數的一位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比特,如二進制數0101就是4比特。
2)二進制數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單位,爲信息量的最小單位。數字化音響中用電脈衝表達音頻信號,「1」表明有脈衝,「0」表明脈衝間隔。若是波形上每一個點的信息用四位一組的代碼表示,則稱4比特,比特數越高,表達模擬信號就越精確,對音頻信號信號還原能力越強。
2.系統有序程度的度量(屬於負數的熵,熵是無序的 )
表達式:
xi舉個例子:x:表示天氣,其中天氣多是陰天,多是晴天,可能下雨,可能下雪。其中i,能夠是1:陰天,2:晴天,3:下雨,4:下雪。
其中x1就表示陰每天氣,x2表示晴每天氣,x3表示下雨天氣,x4表示下雪天氣。
xi就表示:n個狀態下的第i種狀態;
P(xi)表示第i種狀態發生的機率。
H(x):用於消除其中不肯定性所須要的信息量。
信息論的 提出蜇: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提出的該概念。
圖片截自百度百科:
3.信息的基本特徵:
1.系統是指由多個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塊兒,執行特定的功能以達到特定目標的集合體
2.信息系統是輸入數據,經過加工處理,產生信息的系統
利用信息系統解決管理問題。
學習要能夠解決企業中的問題。
管理模型:系統服務對象,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信息處理模型:系統處理信息的結構和方法。
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方法,來指導信息系統檢測與管理的一門工程基礎學科
信息系統工程,是系統工程的一個分支。
信息系統工程具備的特色:
1.研究方法上的總體性
2.技術運用上的綜合性
3.工程管理上的科學性
信息系統從產生-發展-成熟-消亡的過程,這整個週期稱謂信息系統工程的生命週期。
上面流程:從開發請求---。。。。---系統評價,能夠分爲5個階段:
可行研究:系統檢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產生一個可行性研究報告。經過審批後,進入第二個階段。
根據(ISSP)戰略規劃方法所發展的階段,劃分三個階段:
http://www.docin.com/p-1509654470.html 第13頁
1.企業系統規劃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
比較關注數據處理,產生了一個典型的工具:UC矩陣 C/U 老師解釋的是:C是Create 建立;U是Use 使用。關心數據時哪一個部門建立的,由哪一個部門使用。
企業系統規劃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是IBM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旨在幫助企業制定信息系統的規劃,以知足企業近期和長期的信息需求,它較早運用面向過程的管理思想,是現階段影響最廣的方法。
詳細連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bf5619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9.html
2.關鍵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
關鍵成功因素:根據企業分析關鍵因素。
3.戰略集合轉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把企業的戰略目標當作是一個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標、戰略和其餘戰略變量等組成,該方法的實施過程就是將組織的戰略目標轉變爲信息系統的戰略目標的過程;
這裏感受快樂的大西瓜先生的博客,總結特別好,連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fd6fa70101ika1.html
把以上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稱爲CSB方法,即先用CSF肯定企業目標,再使用SST方法補充完善企業目標並將其轉換爲信息系統目標,最後使用BSP方法校對兩個目標並肯定信息系統結構。
1.戰略數據規劃法(SDP)
其中:詹姆斯-馬丁的戰略數據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肯定企業的主題數據庫。
主體數據庫的特色:面向整個企業的數據,主體數據庫可能會包含:產品、客戶、員工等。
跟企業系統規劃法有點類似:數據規劃的步驟,都須要先,創建企業模型
主題數據庫的數據須要統一一次錄入。
跟數據類概念很相似,他也區分了四類數據環境:
(1)文件
(2)應用數據庫
(3)主題數據庫(特色:須要詳盡的數據分析和模式化,具備較低的維護成本;
若是管理不善,容易退化成第二類環境,甚至退化成第一類環境)
(4)信息檢索系統(該類環境包含:自動信息檢索、決策支持系統和辦公自動化而設計。特色:比傳統數據庫更靈活,並能動態地進行變化。一般跟:主題數據庫環境共存。)
2.信息工程法(IE)
也是詹姆斯-馬丁提出的戰略規劃,重點是:功能方面,是將企業系統規劃法和戰略數據規劃法統一結合,第一次提出了:以工程方法的建設信息系統,自上而下的設計。
將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分爲4個實施階段:
1>.信息戰略規劃階段
2>.業務領域分析階段
3>.系統設計階段
4>.系統構建階段
四個階段具體實施過程當中,根據任務性質,可規劃爲:信息戰略規劃、業務領域分析、業務系統設計、基礎系統設計、系統構建、系統轉換、系統運行 等7種。
3.戰略棧格法(SG),會建立一個2*2的矩陣。是戰略柵格,標出影響企業現有或未來的信息系統組成的特徵。工廠、戰略、轉變、輔助型的。須要細緻的計劃,尤爲是人力和運營
企業信息化:將企業戰略轉換爲信息系統戰略,經過信息系統戰略實現,來完成企業的戰略。企業戰略須要企業信息系統戰略的支持;企業信息系統戰略要跟企業戰略保持一致性。
該模型:把企業戰略規劃和信息化戰略關係劃分爲內外兩大關係:
外部的:企業經營戰略、信息系統戰略
內部的:組織與業務流程戰略、開闢基礎架構
感受這個ppt文檔,整理的特別不錯:https://wenku.baidu.com/view/4325f522af1ffc4ffe47ac62.html?from=search
實際工做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戰略規劃方法,須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採用較多的:SDP(戰略數據規劃法)和IE(信息工程法)
等到第三層,價值鏈分析法、戰略一致性模型,涉及的管理層面比較多,可操做的比較差,主要的是概念描述比較多,沒有具體工具的支持。
要求掌握:1.電子政務的模型;2.電子政務存在的問題
1、
電子政務能夠劃分爲三個部分:1.政府辦公自動化(針對:政府工做人員使用)
2.政務信息查詢3.公共政務辦公(二、3面向:社會公衆和企業使用)
業務特色不一樣,能夠劃分爲:
2、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存在的問題
3、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電子政務標準
1、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計劃(ERP)
企業資源,能夠概括爲:1.物流2.資金流3.信息流4.人力資源管理
ERP分三個方面講:
ERP最初是一種基於企業內部「供應鏈」的管理思想,是在MRPⅡ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給出了新的結構。
它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做一個緊密鏈接的供應鏈,將企業內部劃分紅幾個相互協同做業的支持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製造等。
MRP系統的產生:製造業,當時考慮企業的庫存物料管理。
此時:企業的其餘業務部門都各自簡歷了信息管理系統,可是各個系統都相互獨立、彼此缺少管理,造成了信息孤島,並無發揮IT的功能和做用,形成了企業管理環節、和管理部門的重複和不協調。
MRPⅡ應運而生,圍繞着「在正確的時間製造和銷售正確的產品」中心目標,將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集中整理。
ERP屬於MRPⅡ的一個擴展,第一,管理核心從上述轉移到了「在最佳的時間和地點,得到企業的最大增值」
第二,從製造業也擴展到了其餘行業和企業;第三,在功能和業務集成性上,商業智能引入,使得以往簡單的事務處理系統變成了真正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統。
隨着應用的深刻,做爲ERP的載體--軟件產品,經歷了三個階段。
最初,ERP就是一個軟件開發項目,特色:費用高,耗時長,並且項目可控性差。出現了所謂ERP成功率低的結果。
後來,通過發展,ERP產品發展成模塊化,大大地提升了軟件開發效率,但因爲是產品導向,出現削足適履的現象,因此ERP的成功率還不算高。
如今,ERP產品則發展到了比較高的階段,大多數ERP產品供應商在模塊化的基礎刪,把軟件產品和軟件服務進行集成,實現軟件產品的技術先進性和個性化設計,爲用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