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file是Docker用來構建鏡像的文本文件,包括自定義的指令和格式。能夠經過docker build命令從Dockerfile中構建鏡像。用戶能夠經過統一的語法命令來根據需求進行配置,經過這份統一的配置文件,在不一樣的文件上進行分發,須要使用時就能夠根據配置文件進行自動化構建,這解決了開發人員構建鏡像的複雜過程。css
Dockerfile描述了組裝對象的步驟,其中每條指令都是單獨運行的。除了FROM指令,其餘每條命令都會在上一條指令所生成鏡像的基礎上執行,執行完後會生成一個新的鏡像層,新的鏡像層覆蓋在原來的鏡像之上從而造成了新的鏡像。Dockerfile所生成的最終鏡像就是在基礎鏡像上面疊加一層層的鏡像層組建的。html
Dockerfile的基本格式以下:前端
# Comment
INSTRUCTION arguments
複製代碼
在Dockerfile中,指令(INSTRUCTION)不區分大小寫,可是爲了與參數區分,推薦大寫。
Docker會順序執行Dockerfile中的指令,第一條指令必須是FROM指令,它用於指定構建鏡像的基礎鏡像。在Dockerfile中以#開頭的行是註釋,而在其餘位置出現的#會被當成參數。vue
Dockerfile中的指令有FROM、MAINTAINER、RUN、CMD、EXPOSE、ENV、ADD、COPY、ENTRYPOING、VOLUME、USER、WORKDIR、ONBUILD,錯誤的指令會被忽略。下面將詳細講解一些重要的Docker指令。java
格式: FROM <image> 或者 FROM <image>:<tag>
node
FROM指令的功能是爲後面的指令提供基礎鏡像,所以Dockerfile必須以FROM指令做爲第一條非註釋指令。從公共鏡像庫中拉取鏡像很容易,基礎鏡像能夠選擇任何有效的鏡像。
在一個Dockerfile中FROM指令能夠出現屢次,這樣會構建多個鏡像。tag的默認值是latest,若是參數image或者tag指定的鏡像不存在,則返回錯誤。linux
格式: ENV <key> <value> 或者 ENV <key>=<value> ...
nginx
ENV指令能夠爲鏡像建立出來的容器聲明環境變量。而且在Dockerfile中,ENV指令聲明的環境變量會被後面的特定指令(即ENV、ADD、COPY、WORKDIR、EXPOSE、VOLUME、USER)解釋使用。git
其餘指令使用環境變量時,使用格式爲$variable_name
或者${variable_name}
。若是在變量面前添加斜槓\能夠轉義。如\$foo
或者\${foo}
將會被轉換爲$foo
和${foo}
,而不是環境變量所保存的值。另外,ONBUILD指令不支持環境替換。web
格式: COPY <src> <dest>
COPY指令複製所指向的文件或目錄,將它添加到新鏡像中,複製的文件或目錄在鏡像中的路徑是<dest>
。<src>
所指定的源能夠有多個,但必須是上下文根目錄中的相對路徑。
不能只用形如 COPY ../something /something
這樣的指令。此外,<src>
可使用通配符指向全部匹配通配符的文件或目錄,例如,COPY home* /mydir/ 表示添加全部以"hom"開頭的文件到目錄/mydir/中。
<dest>
能夠是文件或目錄,但必須是目標鏡像中的絕對路徑或者相對於WORKDIR的相對路徑(WORKDIR即Dockerfile中WORKDIR指令指定的路徑,用來爲其餘指令設置工做目錄)。
若<dest>
以反斜槓/結尾則其指向的是目錄;不然指向文件。<src>
同理。若<dest>
是一個文件,則<src>
的內容會被寫到<dest>
中;不然<src>
指向的文件或目錄中的內容會被複制添加到<dest>
目錄中。
當<src>
指定多個源時,<dest>
必須是目錄。若是<dest>
不存在,則路徑中不存在的目錄會被建立。
格式:ADD <src> <dest>
ADD與COPY指令在功能上很類似,都支持複製本地文件到鏡像的功能,但ADD指令還支持其餘功能。<src>
能夠是指向網絡文件的URL,此時若<dest>
指向一個目錄,則URL必須是徹底路徑,這樣能夠得到網絡文件的文件名filename,該文件會被複制添加到<dest>/<filename>
。
好比 ADD http://example.com/config.property / 會建立文件/config.property。
<src>
還能夠指向一個本地壓縮歸檔文件,該文件會在複製到容器時會被解壓提取,如ADD sxample.tar.xz /。可是若URL中的文件爲歸檔文件則不會被解壓提取。
ADD 和 COPY指令雖然功能類似,但通常推薦使用COPY,由於COPY只支持本地文件,相比ADD而言,它更加透明。
格式: EXPOSE <port> [<port>/<protocol>...]
EXPOSE指令通知Docker該容器在運行時偵聽指定的網絡端口。能夠指定端口是偵聽TCP仍是UDP,若是未指定協議,則默認值爲TCP。
這個指令僅僅是聲明容器打算使用什麼端口而已,並不會自動在宿主機進行端口映射,能夠在運行的時候經過docker -p指定。
EXPOSE 80/tcp
EXPOSE 80/udp
複製代碼
格式: USER <user>[:<group] 或者 USER <UID>[:<GID>]
USER指令設置了user name和user group(可選)。在它以後的RUN,CMD以及ENTRYPOINT指令都會以設置的user來執行。
格式: WORKDIR /path/to/workdir
WORKDIR指令設置工做目錄,它以後的RUN、CMD、ENTRYPOINT、COPY以及ADD指令都會在這個工做目錄下運行。若是這個工做目錄不存在,則會自動建立一個。
WORKDIR指令可在Dockerfile中屢次使用。若是提供了相對路徑,則它將相對於上一個WORKDIR指令的路徑。例如
WORKDIR /a
WORKDIR b
WORKDIR c
RUN pwd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是 /a/b/c
格式1: RUN <command>
(shell格式)
格式2: RUN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
(exec格式,推薦使用)
RUN指令會在前一條命令建立出的鏡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容器,並在容器中運行命令,在命令結束運行後提交容器爲新鏡像,新鏡像被Dockerfile中的下一條指令使用。
RUN指令的兩種格式表示命令在容器中的兩種運行方式。當使用shell格式時,命令經過/bin/sh -c運行。
當使用exec格式時,命令是直接運行的,容器不調用shell程序,即容器中沒有shell程序。
exec格式中的參數會被當成JSON數組被Docker解析,故必須使用雙引號而不能使用單引號。由於exec格式不會在shell中執行,因此環境變量的參數不會被替換。
好比執行RUN ["echo", "$HOME"]
指令時,$HOME不會作變量替換。若是但願運行shell程序,指令能夠寫成 RUN ["/bin/bash", "-c", "echo", "$HOME"]
。
CMD指令有3種格式。
格式1:CMD <command>
(shell格式)
格式2:CMD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
(exec格式,推薦使用)
格式3:CMD ["param1", "param2"]
(爲ENTRYPOINT指令提供參數)
CMD指令提供容器運行時的默認值,這些默認值能夠是一條指令,也能夠是一些參數。一個Dockerfile中能夠有多條CMD指令,但只有最後一條CMD指令有效。
CMD ["param1", "param2"]格式是在CMD指令和ENTRYPOINT指令配合時使用的,CMD指令中的參數會添加到ENTRYPOING指令中.使用shell和exec格式時,命令在容器中的運行方式與RUN指令相同。
不一樣之處在於,RUN指令在構建鏡像時執行命令,並生成新的鏡像;CMD指令在構建鏡像時並不執行任何命令,而是在容器啓動時默認將CMD指令做爲第一條執行的命令。若是用戶在命令行界面運行docker run命令時指定了命令參數,則會覆蓋CMD指令中的命令。
ENTRYPOINT指令有兩種格式。
格式1:ENTRYPOINT <command>
(shell格式)
格式2:ENTRYPOINT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
(exec格式,推薦格式)
ENTRYPOINT指令和CMD指令相似,均可以讓容器在每次啓動時執行相同的命令,但它們之間又有不一樣。一個Dockerfile中能夠有多條ENTRYPOINT指令,但只有最後一條ENTRYPOINT指令有效。
當使用Shell格式時,ENTRYPOINT指令會忽略任何CMD指令和docker run命令的參數,而且會運行在bin/sh -c中。這意味着ENTRYPOINT指令進程爲bin/sh -c的子進程,進程在容器中的PID將不是1,且不能接受Unix信號。即當使用docker stop <container>
命令時,命令進程接收不到SIGTERM信號。
推薦使用exec格式,使用此格式時,docker run傳入的命令參數會覆蓋CMD指令的內容而且附加到ENTRYPOINT指令的參數中。從ENTRYPOINT的使用中能夠看出,CMD能夠是參數,也能夠是指令,而ENTRYPOINT只能是命令;另外,docker run命令提供的運行命令參數能夠覆蓋CMD,但不能覆蓋ENTRYPOINT。
給鏡像打上標籤,有利於幫助瞭解進鏡像功能
選擇基礎鏡像時,儘可能選擇當前官方鏡像庫的肩寬,不一樣鏡像的大小不一樣,目前Linux鏡像大小由以下關係:
busybox < debian < centos < ubuntu
同時在構建本身的Docker鏡像時,只安裝和更新必須使用的包。此外相比Ubuntu鏡像,更推薦使用Debian鏡像,由於它很是輕量級(目前其大小是在100MB如下),而且仍然是一個完整的發佈版本。
Docker daemon會順序執行Dockerfile中的指令,並且一旦緩存失效,後續命令將不能使用緩存。爲了有效地利用緩存,須要保證指令的連續性,儘可能將全部Dockerfile文件相同的部分都放在前面,而將不一樣的部分放到後面。
當在Dockerfile中的不一樣部分須要用到不一樣的文件時,不要一次性地將這些文件都添加到鏡像中去,而是在須要時添加,這樣也有利於重複利用docker緩存。
另外考慮到鏡像大小問題,使用ADD指令去獲取遠程URL中的壓縮包不是推薦的作法。應該使用RUN wget或RUN curl代替。這樣能夠刪除解壓後不在須要的文件,而且不須要在鏡像中在添加一層。
錯誤作法:
ADD http://example.com/big.tar.xz /usr/src/things/
RUN tar -xJf /usr/src/things/big.tar.xz -C /usr/src/things
RUN make -C /usr/src/things all
複製代碼
正確的作法:
RUN mkdir -p /usr/src/things \
&& curl -SL http://example.com/big.tar.xz \
| tar -xJC /usr/src/things \
&& make -C /usr/src/things all
複製代碼
在使用較長的RUN指令時可使用反斜槓\分隔多行。大部分使用RUN指令的常見是運行apt-wget命令,在該場景下請注意如下幾點。
不要在一行中單獨使用指令RUN apt-get update。當軟件源更新後,這樣作會引發緩存問題,致使RUN apt-get install指令運行失敗。因此,RUN apt-get update和RUN apt-get install應該寫在同一行。好比 RUN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y package-1 package-2 package-3
避免使用指令RUN apt-get upgrade 和 RUN apt-get dist-upgrade。由於在一個無特權的容器中,一些必要的包會更新失敗。若是須要更新一個包(如package-1),直接使用命令RUN apt-get install -y package-1。
CMD和ENTRYPOINT命令指定是了容器運行的默認命令,推薦兩者結合使用。使用exec格式的ENTRYPOINT指令設置固定的默認命令和參數,而後使用CMD指令設置可變的參數。
好比下面這個例子:
FROM busybox
WORKDIR /app
COPY run.sh /app
RUN chmod +x run.sh
ENTRYPOINT ["/app/run.sh"]
CMD ["param1"]
複製代碼
run.sh內容以下:
#!/bin/sh
echo "$@"
複製代碼
運行後輸出結果爲param1, Dockerfile中CMD和ENTRYPOINT的順序不重要(CMD寫在ENTRYPOINT先後均可以)。
當在windows系統下build dockerfile你可能會遇到這個問題
standard_init_linux.go:207: exec user process caus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複製代碼
這是由於sh文件的fileformat是dos,這裏須要修改成unix,不須要下載額外的工具,通常咱們機器上安裝了git會自帶git bash,進入git bash,使用vi 編輯,在命令行模式下修改(:set ff=unix)。
使用Dockerfile的EXPOSE指令,雖然能夠將容器端口映射在主機端口上,但會破壞Docker的可移植性,且這樣的鏡像在一臺主機上只能啓動一個容器。因此端口映射應在docker run命令中用-p 參數指定。
# 不要再Dockerfile中作以下映射
EXPOSE 80:8080
# 僅暴露80端口,須要另作映射
EXPOSE 80
複製代碼
FROM openjdk:8-jre-alpine
ENV spring_profiles_active=dev
ENV env_java_debug_enabled=false
EXPOSE 8080
WORKDIR /app
ADD target/smcp-web.jar /app/target/smcp-web.jar
ADD run.sh /app
ENTRYPOINT ./run.sh
複製代碼
能夠看到基礎鏡像是openjdk,而後設置了兩個環境變量,服務訪問端口是9090(意味着springboot應用中指定了server.port=8080),設置了工做目錄是/app。經過ENTRYPOINT設定了啓動鏡像時要啓動的命令(./run.sh)。這個腳本中的內容以下:
#!/bin/sh
# Set debug options if required
if [ x"${env_java_debug_enabled}" != x ] && [ "${env_java_debug_enabled}" != "false" ]; then
java_debug_args="-agentlib:jdwp=transport=dt_socket,server=y,suspend=n,address=5005"
fi
# ex: env_jvm_flags="-Xmx1200m -XX:MaxRAM=1500m" for production
java $java_debug_args $env_jvm_flags -XX:+UnlockExperimentalVMOptions -XX:+UseCGroupMemoryLimitForHeap -jar target/smcp-web.jar
複製代碼
若是咱們要指定jvm的一些參數,能夠經過在環境變量中設置env_jvm_flags來指定。
maven的Dockerfile也寫的很好,這裏我發上來也給你們參考下
FROM openjdk:8-jdk
ARG MAVEN_VERSION=3.6.3
ARG USER_HOME_DIR="/root"
ARG SHA=c35a1803a6e70a126e80b2b3ae33eed961f83ed74d18fcd16909b2d44d7dada3203f1ffe726c17ef8dcca2dcaa9fca676987befeadc9b9f759967a8cb77181c0
ARG BASE_URL=https://apache.osuosl.org/maven/maven-3/${MAVEN_VERSION}/binaries
RUN mkdir -p /usr/share/maven /usr/share/maven/ref \
&& curl -fsSL -o /tmp/apache-maven.tar.gz ${BASE_URL}/apache-maven-${MAVEN_VERSION}-bin.tar.gz \
&& echo "${SHA} /tmp/apache-maven.tar.gz" | sha512sum -c - \
&& tar -xzf /tmp/apache-maven.tar.gz -C /usr/share/maven --strip-components=1 \
&& rm -f /tmp/apache-maven.tar.gz \
&& ln -s /usr/share/maven/bin/mvn /usr/bin/mvn
ENV MAVEN_HOME /usr/share/maven
ENV MAVEN_CONFIG "$USER_HOME_DIR/.m2"
COPY mvn-entrypoint.sh /usr/local/bin/mvn-entrypoint.sh
COPY settings-docker.xml /usr/share/maven/ref/
ENTRYPOINT ["/usr/local/bin/mvn-entrypoint.sh"]
CMD ["mvn"]
複製代碼
能夠看到它是基於openjdk這個基礎鏡像來建立的,先去下載maven的包,而後進行了安裝。 而後又設置了MAVEN_HOME和MAVEN_CONFIG這兩個環境變量,最後經過mvn-entrypoing.sh來進行了啓動。
我有一個前端服務,目錄結構以下:
$ ls frontend/
myaccount/ resources/ third_party/
複製代碼
myaccount目錄下是放置的js,vue等,resources放置的是css,images等。third_party放的是第三方應用。
這裏採用了兩階段構建,即採用上一階段的構建結果做爲下一階段的構建數據
FROM node:alpine as builder
WORKDIR '/build'
COPY myaccount ./myaccount
COPY resources ./resources
COPY third_party ./third_party
WORKDIR '/build/myaccount'
RUN npm install
RUN npm rebuild node-sass
RUN npm run build
RUN ls /build/myaccount/dist
FROM nginx
EXPOSE 80
COPY --from=builder /build/myaccount/dist /usr/share/nginx/html
複製代碼
須要注意結尾的 --from=builder
這裏和開頭是遙相呼應的。
我相信看完dockerfile指令,你看任何一個dockerfile應該都沒有太大問題,不記得的命令回來翻一下就好了。若是你以爲還能夠,關注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