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雲計算簡單性、靈活性和低成本等優點的逐漸凸顯,雲的採用率、接受度持續上升。數據庫
然而,除非是擁有資源優點的大型公司,小公司極可能無緣使用雲廠商提供的大數據、機器學習或物聯網等技術。而且,關於雲計算技術、訂價的突飛猛進,預計在將來一段時間內,雲計算領域的創新還將持續。安全
儘管愈來愈多的 IT 高管認識到雲計算的強大優點,卻也有部分人反覆被同一個噩夢困擾——雲綁架。網絡
微軟 Azure、谷歌 GCP、阿里雲做爲全球領先的雲平臺,爲企業、我的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價值,但也有一些人對其日益增加的主導地位持懷疑態度。機器學習
貝恩/摩根士丹利在最近對 IT 經理的調查中(引用自 Mary Meeker 的《2017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發現,2012年,7%的受訪者擔憂雲綁架,而2017年,比例則上升到了22%。受訪者表示他們擔憂雲端數據的安全性和使用雲服務的成本。性能
使用多雲戰略做爲對衝
不管企業處於上雲的哪一個階段,都要趁早對企業進行規劃——採用多雲戰略是明智之舉,也是對抗雲綁架的對衝策略。學習
事實上,對於上雲早的企業來講,採用多雲戰略來減輕雲綁架的風險早已熟知,相似減輕風險的方法還有企業針對單個數據庫供應商或 ERP 供應商投注業務等。測試
▣ 靈活組合多家雲廠商大數據
從商業角度來看,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行爲是不明智的。而採用多雲戰略,當企業面對合做雲廠商管理層改組,或者改變發展戰略、SLA 、訂價模式等狀況,就能夠快速切換成別的雲廠商,免受「牽連」。阿里雲
▣ 挑選最適合的雲廠商雲計算
創新每天有,不一樣的雲廠商在不一樣產品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爲了保持競爭力,企業最好儘量集不一樣雲廠商優點功能於一體。
▣ 談判底氣
企業最好不要只用同一家雲廠商的產品,好比基礎設施。設想,若是合做的雲廠商知道客戶還跟本身的競爭對手保持着良好的互動,那麼爲了爭取上游地位,會跟企業在價格、合做方案等方面給出最佳策略,相應地,企業也更有協商條款的底氣。
▣ 故障轉移和備災
若是企業系統運行失敗,而且持續受到網絡攻擊的圍困,這時就須要備份系統和程序。這個時候,擁有多個雲廠商是重要措施之一。
▣ 數據自主權
根據企業行業及業務所在地,須要遵照數據實際所在位置的有關規定。特別是,歐盟出臺了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不少企業須要遵照。而採用多雲戰略,企業可以在多個雲端備份數據,擁有數據自主權。
不管是使用單個雲廠商,仍是已經採用多雲,企業對於如何更輕鬆地使用多個雲廠商沒有相似經驗。如下是一些用於遷移到多雲環境的最佳實踐。
一切,從上雲開始
雲計算的優勢之一是企業能夠在沒有重大前期投資的狀況下啓動測試環境或試用應用程序。
若是企業問他們應該上「哪一個雲?」,那麼答案應該始終是「全部的雲」——只有經過反覆試驗使用,最後才能肯定哪一個雲平臺最適合企業的應用程序。
▣ 擁抱變化是核心競爭力
隨着雲計算的出現,IT 人員對基礎設施的控制權銳減。當業務線經理可以啓動任何應用程序來知足當週緊急需求的時候,企業 IT 環境也走向複雜。雲數量增長的同時,問題也在被放大。
企業沒法阻止 IT 環境變得複雜,可是能夠將系統和實踐放置到合適的地方,以確保雲端安全性、管理水平和性能已經到達所需的水平。同時,企業要創建起部門沙箱環境,用以測試應用程序,以及 IT 部門能夠對此提供建議。
▣ 啓用雙模式 IT
Gartner 引入了雙模式 IT 的概念。何謂雙模式 IT?就是公司創建了雙重 IT 環境:一個專一於傳統 IT 以實現穩定性和效率,另外一個用於模擬試驗敏捷環境——強調上線時間,並與業務需求緊密結合。該模型能夠應用於企業上雲的場景中。企業選用的技術(好比機器學習)將會對企業的業務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並將在支持工做負載的平臺中搶佔先機。
▣ 多雲場景的數據處理
與單個雲相比,採用多雲戰略可能產生數據孤島。若是應用程序分佈在多個雲端,則數據可能會被困在這些平臺中,而且須要花費大量的帶寬/延遲進行反覆移動。
根據經驗,能夠將數據存儲在與它所在地點儘量近的位置。在主雲端搭建數據中心並進行維護,且僅在須要時移動數據。
▣ 採用抽象技術
本地和雲端的可移植性,或者說多個雲廠商之間的可移植性相當重要。一種方法是選擇容器技術,容器直接共享操做系統,而且每一個容器自己是自給自足、可移植的。另外一種方法是使用抽象技術,即便在其它不兼容的環境中,也能提供必定程度的可移植性。
並且,重要的是,企業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集成平臺應該是現代的、適應雲環境的,讓 IT 人員在元數據級別工做,而不是代碼級別。這就爲企業提供了「免責卡」,所以若是企業打算對本身的雲平臺作出改變,就很容易從新託管到另外一個雲平臺。不管是在哪一個雲平臺使用集成技術,仍是進行定位,又或者增減雲平臺,都不會太費勁。
企業須要創新,具有快速試錯的能力,且有精力快速轉向下一個有助於推進業務發展的解決方案。
雲計算給企業帶來了技術進步,如今企業是時候啓動多雲戰略了,並且勢在必行,沒有拖延的理由。可是執行多雲戰略的時候,要考慮周全,權衡選擇,針對已有的使用案例挖掘最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