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用最通俗的語言講述最枯燥的基本知識
最近看到公衆號中各類推「招聘季金九銀十銅十二」之類的文章,把畢業季找工做須要應對的事情和解決方法都已經寫的很詳細了,還有各類面經考經揮之即來,已經不必再去寫這樣的一個文章了,但自從上次做者寫一篇文章描述本身畢業到如今的經歷,一發出去到如今,不斷有人來加做者微信,有的讓幫忙看簡歷,有的諮詢找工做應該怎麼找,有的問IT行業和自身的定位,還有的問技術(做者技術太菜,謹慎請教!)...回想這幾年的工做經歷,雖然從未某得CTO的一職,但由於技術+管理一塊兒作,所以做爲面試官的次數很是多,面試過的人員也很多,面試崗位涉及:前端、後端、測試、產品、運營等,在此根據做者這些年和麪試者交流的經歷以及最近被諮詢較多的問題,作一個總結,給有須要的同窗做爲一個參考。前端
同時,我想吐槽一下的是:程序員
大學裏在學生關於職業發展和就業方面的指導幾乎爲0!!!面試
不少學生都是由於招聘會來了,才意識到要學習和準備面試
由於畢業了,才意識到要找工做。編程
因此藉此文純粹是給畢業生一些小小的指導和建議,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做,是職業生涯的起點,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願文章能幫助你爲面試作好充分的準備,讓本來屬於你的「BAT」,不會所以而失去。後端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性能優化
文章提綱:微信
- 畢業季應該怎麼準備?
- 怎麼定位本身的發展方向?
- 選擇工做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 簡歷應該怎麼作?
- 技術太渣,是否參加培訓機構?
- 籤合同時公司要求籤三年,怎麼辦?
- 能力不足,沒法面試怎麼辦?
- 第一份工做是否應該意薪資?
一、畢業季應該怎麼準備?
小A就讀於某985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三年多的專業課一節沒落下,期末考試成績一直處於院內前三,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拿到手軟,而且在大三時參加了某全國軟件大賽並得到二等獎,大二就開始爲校外一些創業團隊寫項目,積累了很多編程經驗。併發
到了畢業季,他開始把精力放在裏找工做上,首先他在網上找一些筆試題對本身的技術能力作一個評估,定位他的水平能達到哪一級別的公司,而後整理近期校招有哪些企業並對這些企業作好級別劃分,最後圈定本身喜歡而且比較有把握能經過的公司範圍,最終肯定心儀的公司爲某易。高併發
圈定以後,就針對性的對圈定的每一家公司作好充分準備,根據公司崗位技術要求補充本身沒有把握的知識點,而且把該公司近幾年的面試筆試題啃一遍,查漏補缺,惡補不足;根據公司招聘崗位定製化簡歷,作到簡歷內容儘量符合該公司招聘要求。性能
在面試本身心儀的公司以前,他先參加了幾個級別較低的公司的面試,經過幾回面試,把身心狀態調整到面試模式,而且整理出一套面經。一切準備就緒,就迎來了某易的面試,小A自我介紹完畢以後,面試官問的技術問題他順利的回答出來,有一些偏實踐的問題,小A如實回答本身仍是一個大學生工做經歷並很少,實踐性的問題沒碰過沒法做答,但願能在入職以後得到更多機會學習和實踐,與公司一塊兒成長。
整個面試過程,面對面試官的提問,小A的回答不亢不卑,對於有把握的問題自信滿滿,對於不懂的或沒把握的問題也從容如實做答。面試結束後過一週,小A便順利的收到了某易發來的offer。
誠然,好機會老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一我的的職業生涯越早規劃,就越從容,當你爲畢業季作好了足夠的準備時,你就能在招聘季到來時更有把握獲得本身想要的offer。
說來慚愧,做者在畢業季的準備這方面作的很是很差,纔有了畢業以後找工做的那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二、怎麼定位本身的發展方向?
小編這些年做爲面試官面試時,無一例外的都會問面試者的一個問題:
「你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規劃是怎樣的呢?」
根據面試者的回答來分析大致能夠分爲兩種人:
前者無需多言,只要能保持一直爲之努力的狀態,你的職業道路就會往你所願方向大步前進。
然後者,做者想問:
大家真的甘願就這樣渾渾噩噩的度日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回答不。
可是大家內心可能在想:
我不知道怎麼規劃啊?
我不知道本身喜歡什麼啊?
我不知道哪些崗位有前途啊?
我甚至不知道本身能作什麼工做啊?
當你有以上這些的想法時,做者建議:
從根本出發!
何爲根本?
那就是你爲何要有職業?爲何要有發展方向?
歸根到底,不就是爲了能實現夢想、能溫飽富裕、爲了避免虛度光陰嗎?
所以,這些因素能夠歸結爲如下:
你喜歡的:我喜歡作什麼事情?
你擅長的:我擅長作什麼事情?
能賺錢的:作什麼事情能賺錢?
它們的關係能夠用一下Kedar Soni的關係圖來表示:
咱們看到:只有儘量多的因素綜合起來,才能達到一個相對win的效果。
在此做者拿本身作一個例子來分析:
所以,綜合起來,做者發現,本身能作的,還能賺些小錢的,也只有敲代碼這一個方向了;各位讀者不妨試試像做者這樣分析,或許就能獲得本身的職業發展發展方向了。
三、選擇工做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小B是個南方人,在安徽某大學讀完四年以後,經過校招順利的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做。但小B的心裏是不安穩的,本着對首都的敬仰,他嘗試去北京找工做,在那裏,他住五環之外的地下四層小旅館,天天他擠着超負荷的地鐵從五環以外來到三環內面試,他見證了北京如螻蟻般的小公司遍及在京城的每一個角落,他吃着號稱北京最便宜的快餐:肯德基。終於在擠不上地鐵趕不上去面試的地鐵裏,他第一次感受到本身的孤獨和眇小,那一刻,他決定回到家鄉,那個離家裏最近的城市,那裏也要擠地鐵,那裏也有螻蟻般的小公司,但那裏的一切讓他感受到親切,家人好像就在不遠之處,他在那裏慢慢創建起新的社交圈,他爲留在那裏努力地奮鬥着;五年事後,他在城市裏買了房,組建起了本身的家庭,他也成爲了這座城市的一部分,讓他充滿了歸屬感。
這個例子不能說明第一份工做應該怎麼選擇,可是能夠說明工做有時候是能夠改變人生的軌跡,做爲一名畢業生,第一份工做須要考量的東西不少,他考量的是城市因素;家鄉,永遠是一個讓人牽掛的地方,與其牽掛,不如把工做的地方定在離家近的城市,再選定工做;所以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考量角度,總體來講,考量的因素有幾個:
四、簡歷應該怎麼作?
簡歷就像是應聘者遞給面試官的一張名片,一份好的簡歷能讓你在千千萬萬簡歷中脫穎而出,成爲獲得面試機會的敲門磚,但在大學校園裏,歷來沒有任何關於作簡歷的指導,更別說如何針對性的作簡歷。所以面試官收到的簡歷五花八門,有的像在編故事把實習經歷寫成了流水帳,有的像在畫圖把簡歷用色塊填充得眼花繚亂,有的像恐慌隱私被暴露連最基本的必要信息都沒有...
一般,一個招聘崗位比較多的hr天天要查看的簡歷多達幾百份,所以hr不可能一字一句地查看每一份簡歷再作定奪,而是一目十行,蜻蜓點水的走一遍,合適的就進入面試階段,不合適的就丟棄了,因此對於簡歷的製做:咱們不能以我爲主,記流水帳,填色塊,覺得很完美,perfect!;而是應以hr爲主,從hr的視角去研究一份簡歷應該怎麼作,纔有側重點,才能在hr的蜻蜓點水一目十行中也能看得出面試者的水平。
下面,做者根據本身看簡歷的一些經驗,給出一些作簡歷的要點:
五、技術太渣,是否參加培訓機構?
這個是大四學生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不少學生在大學前三年沒有好好學習,到了畢業季後心裏就開始恐慌,身邊的同窗一個個都拿到本身心儀的offer,本身卻一無所謂,想從新開始好好學習,又無從下手,所以無奈之下,就選擇了去參加培訓,並且有些宣講會,培訓公司也來招人,而且承諾學習期間不收費,畢業後每月還學費便可,這樣的政策讓學生欣喜,既不須要用到家裏的錢,又能有老師教學習,所以就簽約參加了培訓。
誠然,走投無路的時候這也不失爲一個辦法,可是有一些慘痛的事實擺在眼前:
做者曾經面試一些從培訓機構出來的畢業生,他們千篇一概的把本身包裝成一年工做經驗,會用各類時髦的技術,有大流量高併發的開發經驗,讓人以爲難以想象,看成者真正問到一些具體的技術和底層原理時,就會支支吾吾,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這極可能是培訓機構爲提升就業率而教學生用的包裝手段,其實很差,一我的的能力是在工做中體現的,你能矇騙過關,不表明你工做能順利的作好,你的不足,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的。
在此,做者給一些建議:
六、籤合同時公司要求籤三年,怎麼辦?
不少學生在籤合同時都有一個理解誤區:
合同上要求籤約三年,意味着要在這家公司至少待滿三年以後才能走,不然就要繳納毀約金。
其實否則.
《合同法》規定:
只有在如下兩種情形下,用人單位才能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也就是說,只要在合同中沒有附帶有與費用有關的以上條款,則:
所以畢業生在簽約時,只要注意以上問題,就能夠應對違約金的問題,若是對目前簽約的公司不是很滿意,還處於騎驢找馬的過程當中,則儘可能避免簽約附有違約金的合同。但若是不在乎違約金的話,就無所謂啦。
七、能力太差,沒法面試怎麼辦?
最近不少學生向我訴苦後悔以前沒有好好學習,沒有去參加一些實踐,致使到畢業季時本身能力太差,經歷又少,簡歷篩選都不能經過,更別說參加面試拿到offer了。甚至有些學生以爲太遲了不夠時間了,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連工做都不找了。
誠然,過去已成定局,沒法改變;但只要能醒悟,何時開始努力都不晚,若是是大四上學期,能夠先放棄秋招,迴歸圖書館、迴歸課本,其實不少學生在秋招到來以後,才意識到本身的薄弱,若是那時候開始奮起,開始系統性針對性的學習,同時尋找實習的機會,一個學期的時間,徹底能夠補回來了的,準備充分後,就能夠把眼光放到第二年的春招裏。
若是是大四下學期,眼前只剩下春招的機會,做者建議能夠邊學習邊面試,有些學校看中你的學習能力和潛力,可能當下的技術能力就不那麼在意,也是有機會的;但此時你仍是得抓緊時間學習,要更高效系統的去學習,由於能力纔是公司招你的根本,潛力再好也須要兌現,並且若是這段時間能把學習補回來,即便春招沒拿到offer,在畢業以後再找工做,也不晚,前提是:你具有足夠的能力!
八、第一份工做是否應該意薪資?
多數人的行爲意識裏,工做就是爲了賺錢的,說不在乎薪資的,都是假話。
每一個人都但願找到這樣一份工做:待遇好、加班少,空間大、壓力小。但咱們都知道,這樣的工做,極可能只在夢裏出現過,付出和收穫多數狀況下是成正比的。所以咱們在衡量一份工做的好與否,不能僅僅看薪資,做爲一個職場新人,更應該看到薪資之外的更多東西,對於公司來講:薪資是體現公司對你的工做的價值體現,對你本身來講:薪資只是你工做想要的獲得的東西中的一個,還有更多其餘有價值的東西須要你得到,好比經歷、技術等。所以在考慮薪資問題時,須要綜合起來衡量,本身更看重哪一方面,哪些因素更符合本身的職業發展。
舉個栗子:
做者剛畢業回到廣州時,有兩份工做能夠選擇,一份是藍月亮的內部系統開發的工做,一份是一個創業公司的Java開發工做。藍月亮的福利待遇很好,工做也輕鬆,可是作的是內部系統,用的是一種很老的語言:COBO(據說過這個語言的人應該很少),工做環境是在工廠裏。另外一份工做薪資很是低,工做內容是做者喜歡的體育相關的項目,技術棧較爲前沿,自由度高,可發揮空間大。
最終做者選擇了後者,第一年幾乎整年全勤並且工資不高僅能溫飽,但在這裏,一個小而精的創業團隊,做者可以接觸到項目最底層的業務、需求以及運營模式,在技術層面上能近距離接觸項目所用的技術棧而且能夠自由選擇工做方向,即便當時做者只是一個畢業生,但心裏的歸屬感極強,和團隊一塊兒努力一塊兒拼;雖然最終創業失敗,但正是由於那一段工做經歷,對做者日後的職業生涯影響最大,技術上接觸到了很是多新技術,工做經驗上對項目的總體把握有了質的提高,思惟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待趕上由於有了此次的創業經驗,日後的工做,待遇都上了幾個臺階。
在職場上,衡量一份工做的價值,永遠不能僅看薪資待遇,更重要的是工做可否給你帶來更多的東西,好比人脈、技術、鍍金、思惟等等,做者經常對本身說:若是一份工做僅僅能給你帶來工資,那這份工做是不值得作的。若是能在職業生涯的前半段積累足夠多的人脈、足夠精湛的技術、足夠強大的身體和靈魂,那麼,等到機會來臨,你想要的一切,都會加倍的回饋給你的。
而畢業生更加應該清楚自身狀況,你猶如白紙般的工做經歷和閱歷,初入職場,若是隻爲溫飽,那不管工做多久,依然仍是白紙般乾淨、一塵不染;你的時間,只能換做金錢,真的是太浪費了。
但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自討苦吃,專找工資低的工做去磨練自我,人有自知之明,你的薪資儘可能要與你的薪資匹配,你的上一份工做的薪資的高點,一般是下一份工做的薪資的起點,由於做者建議:
在綜合各方面的權衡考慮之下,選擇一份適合本身職業發展方向的工做,要分清各個因素的主次排序,不要被工資塞滿了頭腦,也不要刻意磨練本身而自命清高。在各方面合適的狀況,怎麼把待遇最高化,纔是根本。
以爲本文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人
關注「編程無界」,提高裝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