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阿里雲-雲通訊技術團隊的玄照,2015年末進入阿里,剛渡過三年醇,正邁向五年陳的路上。我的興趣愛好普遍,靜的、動的,音樂、遊戲、電影、運動都比較喜歡。前端
玄照,阿里雲高級技術專家程序員
第一次接觸編程是在高中時期「很是不重要」的計算機課程Basic語言,如今回想起來仍然清晰的記得當時第一堂上機課時運行編寫好的代碼時的那種神祕、好奇、激動的心情,我想應該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堅決了到今天的程序員生涯。由於偏科嚴重,大學並未能如願進入計算機相關的專業,但由於興趣還在,因此大學時代對軟件編程課程格外關注,有時間也會偶爾到學校計算機學院去旁聽自學一些課程。數據庫
可能就是由於心裏始終有一份「執念」,因此運氣還不錯,畢業就找到了一家軟件公司從事網頁設計相關的工做,今後開始了轉型之路,從網頁設計、到測試、到割接腳本、到前端開發、再到後端開發,由於心之所向,因此無論哪裏有空缺我都願意補上去,經過三年的時間,本身也從團隊的邊緣作到了核心開發。編程
那個階段我的的成長和進步仍是很是迅速,我認爲這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首先是看書學習,當時很明確本身的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一系列JavaScript、Struts、Hibernate、SQL、編程思想、JVM虛擬機、編程思想、設計模式等技術基礎相關的書來補齊本身的短板,讓本身的技術體系逐步趨於全面;其次是閱讀代碼和實踐,能主動去找機會承擔需求,申請到對應的代碼權限,閱讀同事的代碼知其然知其因此然,從中吸收經驗,在實現需求更改代碼的過程當中也能合理的引入書中學到的一些技術點去落地;最後是虛心請教,遇到不懂的問題一有機會就會向人求教和討論,工程師們都很熱心,能耐心指導,糾結的問題可以快速的獲得答案,從而提高本身的效率。後端
到目前爲止我經歷了三家公司,選擇來到阿里主要的緣由有兩點。一個是源自於本身的危機感,當時本身呆在一個職業生涯的溫馨區,工做上的挑戰度和我的的成長在當下的技術氛圍環境下很難突破,但願能在更大的平臺和有更多優秀技術人的環境中取得我的技術上的突破;其次是對阿里的好奇和嚮往,在全部的項目技術選型前,無論服務框架、服務治理、消息中間件、數據庫、讀寫分離、緩存、事物處理、發佈流程等涉及的技術點和流程都會不一樣維度的與阿里內部或者開源的中間件進行比較,總感受得本身站在外面,瞭解的都是「點」,不能有體系化、深刻的瞭解,確實進入內部瞭解下阿里整個的技術生態和體系。設計模式
接到offer後其實也有過糾結,從溫馨區到一個這麼有挑戰的公司去也仍是須要一些勇氣,因此決定來以前給本身和家人作了不少心理建設,回想當初,心理上的準備也是我能順利經過試用期和快速適應阿里氛圍和節奏的關鍵因素之一。緩存
在阿里第一年,個人感觸很是多,印象最深的仍是兩個詞:擁抱變化和績效。阿里文化中提到比較多的詞之一就是擁抱變化,也是新人蔘加百阿培訓一定會提的,這個文化的含義我以爲也只有切身經歷後才能真切的體會背後的含義,其中節奏的變化、人員的變化、工做內容的變化、團隊的變化等等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因此擁抱很重要,擁抱不只表明對於變化的接受,還須要對於變化能快速的調整本身,學習補足本身來適應變化。性能優化
進入阿里也是第一次接觸瞭解到雲通訊的業務,逐步的去學習Freeswitch開源工具、軟交換、運營商的組網等知識。隨之而來的也是一系列的變化,試用期內核心成員轉崗,隨後主管也變了,獨自一人承接整個平臺,平臺也處於孵化階段,問題很多,從需求設計開發、客戶支持、資源接入、計費結算等等都須要人工介入,壓力特別大,過程很痛苦。可是十分慶幸當時本身的堅持,那一年把全部事情都扛了下來,自認爲很滿意,績效自評的時候給了本身3.75,但最後主管評價是3.5,一開始特別想不通,也開始回顧、檢討和總結,後來想明白了,3.75注重的是結果,並非你過程當中有多辛苦,可否把業務支撐下來,而是你能不能讓平臺能力、讓業務變的更好,能不能發揮周邊同窗的力量和你一塊兒協同做戰,其實這一年本身在這些點上作的並非很好。架構
第二年,經歷了我在阿里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做爲項目PM,完成了我所負責的平臺從孵化階段到產品化的轉變,併爲雲通訊業務上雲商業化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項目制定了明確的業務目標和技術目標,通過上一年的沉澱和問題梳理,從多個維度將平臺能力作了全面的提高。
首先是產品化和標準化提高,解決客戶接入渠道、協議多樣問題;創建資源引入、測試、上線、下線的標準流程;解決人工計費、結算、對帳的效率問題。併發
其次,構建沉澱統一的智能決策平臺,基於靜態、動態規則的二級路由調度平臺,實現調度規則收斂以及基於成本、質量等多維度的資源調度自動化。
第三,平臺架構以及穩定性的提高,全面梳理核心鏈路的單點問題。應用、機房級的容災能力建設,網關全鏈路的心跳探測機制,實現分鐘級自動隔離和恢復;供應商鏈路上多專線和容災體系的構建,去除依賴,鏈路精簡,下降系統複雜度。
第四,運維保障體系的構建,去除過於技術化的表達式配置,將配置結構化、線上化;線上問題定位、排查工具;以及監控、告警體系的構建。
項目結束後,整個平臺的產品能力和穩定性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也能讓其餘團隊的同窗介入進來參與到整個平臺能力的建設和運維中。在此基礎上產品也快速的實現了商業化,成爲阿里云云通訊業務重要的組成部分。
也基於此,這一年也得到了主管晉升提名的機會併成功經過。關於晉升,以前其實也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講的也都是基於兩年內的日常的思考和總結。因此我很是認同,在職場中晉升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看你本身作的工做可否讓業務或者平臺發生改變並往好的方向發展,讓業務產生更大的價值。
基於自身的經驗,我認爲在技術型公司團隊中最重要的文化是學習能力,只有不斷的學習整個團隊的競爭力、創新能力才能獲得提高,戰鬥力才能愈來愈強。關於學習,個人方法首先仍是閱讀經典書籍,對於要解決的問題、涉及到新的技術經過閱讀可以全面、體系化的獲取到須要的知識點。其次是像優秀的人學習,我會刻意的多觀察高層級優秀同窗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同時遇到問題也會向他們請教、交流獲取答案。
以上是我基於本身經驗的一些見解,但願能給到即未來或者想要來阿里同窗一些幫助。
最後,做爲雲通訊業務的基礎技術團隊,技術同窗的主要工做職責是各產品線技術平臺的構建、能力優化以及技術創新。隨着業務的發展,總體技術面臨的挑戰也仍是比較大的,也很是但願在分佈式環境下對系統架構優化、穩定性、高併發、性能優化經驗豐富有想法的Java技術牛人加入咱們,一塊兒作世界上最好的雲通訊技術平臺!
原文連接 本文爲雲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容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