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仁原著,袁永福編輯整理學習
前言對象
很榮幸能向各位醫療行業的同仁介紹臺灣醫院的一些管理經驗和實踐。客觀的講,臺灣更好的繼承和保留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同時臺灣深受美國和日本的影響,這樣臺灣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結合,這使得臺灣的醫院管理也頗有特點,有不少經驗值得大陸醫療行業學習和借鑑的。blog
筆者有幸結識臺灣台中的中山大學附屬醫院曾志仁醫師,他自己是一個醫術精湛的婦科癌症專科醫生,同時對醫院信息化和醫院管理的造詣也很深,是比較少見的跨界高手。對於醫院管理有着成套的理解和實踐,本系列文章所包含的知識產權大部分歸他。繼承
筆者將曾醫師的言論和思想整理一番,並加上個人一些理解,而後分享給大陸的醫療同行。本系列文章不只僅是概念的傳播,更可能是一線執行細節的描寫。但願個人介紹能起到拋磚引玉的做用,能讓你們產生共鳴,展開討論。只要你們有思考有討論,你們都能進步了。你們進步纔是真的進步。io
曾志仁醫師簡介方法
曾醫師是新竹客家人,也是一位親切和藹的醫療諮詢對象,個性較為細心及深思熟慮,手術技術特別細膩精湛,因此許許多多罹患腫瘤的病患,因為治療痊癒而成為曾醫師的好朋友。im
曾醫師工做的座右銘是:專業的學識、條理的思慮、果斷的決定、細心的照顧。技術
現任簡歷:經驗
(1)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db
(2)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科主任
(3)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腫瘤專科醫師
(4) 臺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
獲獎事蹟:
行政院醫療品質金獎全國第一名
醫策會醫療品質金獎全國第一名
醫策會實證醫學獎全國第一名
國健局癌症預防品質全國第一名
每一年都獲選為全國百大良醫
專長的手術項目、與腫瘤治療
1. 子宮腫瘤手術:子宮肌瘤 (Leiomyoma )、子宮腺瘤 (adenomyosis)、保留子宮手術法、腹腔鏡手術。
2. 卵巢腫瘤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瘤 (巧克力囊種)、卵巢瘤、腹腔鏡手術、困難手術案例。
3. 婦女癌症手術:子宮頸癌、子宮癌、卵巢癌、轉移復發癌症、癌症保留子宮手術法、血管神經功能保留手術法、高階婦科癌症手術、腹膜外卵巢癌廣泛切除手術、內視鏡腫瘤完整切除手術、外陰癌切除手術。
4. 女性性別重建:變性手術、性器官重建手術。
5. 手術新技術:
(1)全新的婦科腫瘤手術新技術 - 保護身體功能。
(2)革新的婦女癌症手術新方法 - 神經保護式。
(3)子宮從新植入的新技術 (新式子宮頸癌根除手術) - 保留子宮器官。
第一章、個案管理師之概念篇
說到醫院管理,可能大多數一線醫生護士或以爲醫院管理離他(她)們很遠。其實和醫院管理最近的就是醫院的一線人員。一線人員可能難於體會什麼叫醫院管理,在此向各位介紹一個全新的領域:病種管理師。[曾志仁,袁永福]
在介紹以前能夠先觀察一下那些演藝明星,他們擅長唱歌跳舞表演,不過這些明星爲了生存下來必定須要一種人,那就是經紀人。一個好的明星若是沒有一個好的經紀人就很難生存,很難接觸到好的個案,也不知道如何化妝,如何演好他們的角色。另一方面好的經紀人還能發現和培養出不少好的演藝明星。
而今天介紹的管理也就是經紀人管理。只是管理的對象不是演藝明星,也不是病人,而是特定的病種。好比說臺灣有高血壓管理師、糖尿病管理師、癌症管理師。
而個人宮頸癌個案不少,因而咱們就會培養一個宮頸癌管理師,管理的病種就是宮頸癌。管理師須要管理不少內容。首先是咱們的宮頸癌的病人。此外還有宮頸癌的其餘不少事情,好比要知道宮頸癌有那些論文,全世界有多少宮頸癌的醫師,有什麼宮頸癌的國際國內會議,咱們有多少宮頸癌患者,市場價多少,花掉了政府多少,死了多少人等等等。
某種疾病的管理是很是龐大的,本章就介紹其中的個案管理的概念。
達爾文有句話叫物競天擇。當世界改變了,一個物種不能改變,不知道改變,那麼這個物種就會滅絕,跟恐龍同樣不見了。而如今癌症發病率愈來愈高,癌症看起來和人類的物競天擇,人類是戰勝仗的,由於癌症是愈來愈多的。
對付癌症,除了醫療技術,還能夠管理方面下手。
首先講講管理的發展歷史。
日本豐田汽車廠原先是經營不善,然後找了我的來改造企業,向汽車的工業生產導入管理和品質,這樣豐田才逐漸發展起來。
而後這種管理思想從汽車廠移植到保險公司,而後移植到醫院,而後移植到健康管理,不過那個時候全世界醫學界還都沒有感受到管理的重要性。
一直到1980年代,新英格蘭醫學中心某個醫學會中,人們才知道某些工業領域中的管理。[曾志仁,袁永福]
好比給汽車廠配套作小螺絲釘的公司裏面都涉及到管理員。螺絲釘爲啥要管理員呢,他們要管理每一個螺絲釘,確保大小要同樣,這樣螺絲擰起來纔不會卡住,螺絲的好壞很重要。
醫學中心的人不知何故跑去螺絲公司裏看,看到人家有個個案管理的概念,他就拿到醫院來用。因而世界上第一個醫院個案管理在1985年開始,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臺灣的癌症率也一直增長,三年前成爲臺灣第一大死亡緣由,咱們不得無論理了,不然死的人太多了。
在全世界作管理時發現一個現象。一旦國家層面進入到病種管理過程當中,好比癌症,這個國家的癌症死亡率明顯低於那些只採用新設備新技術的國家。
好比美國的醫學科技很是好,設備好,醫生也多,可是美國的癌症死亡率高於日本,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短於日本。相對於美國,日本醫學不如它,設備也不如它,醫生仍是二流人才,由於在日本一流的人才都去搞電子和汽車了。後來全世界發現不少國家都有這種現象。而這種現象是因爲不一樣的管理水平而形成的。
今天介紹如何發展個案管理。臺灣在2001年就開始嘗試將癌症病人安排給個案管理師管理,並且是從乳癌開始的。
我記得臺灣的一個醫生,張金建理事長,專門看乳癌,他一年大概看四五百個乳腺癌。
有次咱們開會的時候說了,咱們要幫助這個張醫生專門設置一個管理員,因而第一個病種管理是從乳癌開始的。結果隨着管理師的導入,乳癌的治療成功率上升,感染率、死亡率都降低,治療品質獲得明顯的提高。由於乳癌的成功,慢慢的第二個就開始卵巢癌,第三個就是大腸癌,而後肺腺癌等等,各類癌症的推廣。
咱們發現,醫生出國進修是很重要的,醫生寫論文重要,開刀技術也重要,醫院的設備也重要,但是這些進步都比較緩慢。不過一旦管理師導入後,發現醫療品質的改進很是明顯。
[曾志仁,袁永福]所以臺灣的衛生部兩年後就公佈了癌症防治法,其中規定任何一個醫學中心,大陸所謂的三甲醫院,這些好的醫院必定要針對癌症設置癌症管理師,由於癌症管理師是很是成功的一個案例,後來這個概念推到日本,不少國家都去作了,到了2004年癌症品質管理就產生了,各項管理政策出來了。
因爲使用了管理員,使得個人宮頸癌存活率很是高,甚至第三期第四期的也有50%。子宮癌卵巢癌即便是末期的也有80%以上,這在臺灣存活率是最高的。
用卵巢癌作比較,在臺灣第三期存活率是35%,但是咱們能夠達到73%,比臺灣平均水平還要高出一倍,這並非我技術好,我打的化學針全世界都同樣的。就是由於管理人員參與的關係,因此纔有進步。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