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文件屬性與目錄配置

-rwxrwxrwx 1 root root 293 Oct 19 21:24 test
第一列表示這個文件的屬性
第二列表示鏈接佔用的節點
第三列表示文件(或目錄)的擁有者
第四列表示擁有者的用戶組
第五列表示這個文件的大小
第六列爲這個文件的建立日期或者是最近的修改日期
第七列爲這個文件的文件名
 
chgrp [-R] dirname/filename 更改所屬用戶組,-R用於目錄下的遞歸更改
chown [-R] 賬號名稱 文件或目錄
chmod 更改9個屬性 如:chmod 777 .bashrc         chmod u=rwx go=rx .bashrc
 
目錄屬性的意義
r:表示具備讀取目錄結構清單的權限
w:這個權限就很大了,能夠創建新的文件與目錄,刪除已經存在的文件與目錄(不論該文件是屬於誰的),將已存在的文件或目錄進行重命名,移動該目錄內的文件、目錄的位置
x:與可否進入該目錄有關
 
LINUX目錄配置標準FHS僅定義出最上層(/)及子層(/usr,/var)的目錄內容應該要放置的文件數據,其餘子目錄層內,能夠由開發人員自行配置。
 
cd 切換目錄
pwd 顯示當前目錄
mkdir 創建新目錄 -m直接設置文件的權限;-p幫助您直接創建所須要的目錄遞歸
rmdir 刪除空目錄 -p與上層空目錄一塊兒刪除
ls 參數 目錄名  通常用參數-al就夠了
cp 源文件 目標文件 -r用於遞歸 -a連屬性一塊兒複製過來
rm 刪除文件或記錄 -r遞歸 -f強制刪除
mv 源文件 目標文件 -i若目標文件已存在,則詢問
basename 獲取路徑的文件名
dirname 獲取路徑的目錄名
cat 查看文件內容 -n顯示行號
tac 反向顯示
nl 顯示時添加行號
more或者less 翻頁顯示(我喜歡用less,由於操做跟man基本同樣)
head -n 20 文件 取出文件的前20行
tail -n 20 文件 取出文件的後20行
touch 參數 文件 -a修改access time;-m修改mtime(touch命令最經常使用的狀況是1創建一個空文件,2將某個文件日期修改)
umask 文件默認權限(指的是默認值須要減掉的權限)
chattr [+-=][ia] 文件或目錄名 +i沒法再被修改 +a只能增長
lsattr [-aR] 文件或目錄 顯示文件的隱藏屬性
文件特殊權限 Set UID暫時具備程序擁有者的權限,只能用於二進制文件
Set GID
Sticky Bit只對目錄有效,在具備SBIT的目錄下,用戶若在該目錄下具備w及x權限,則當用戶在該目錄下創建文件或目錄時,只有文件擁有者與root纔有權利刪除
file 文件名 用於判斷文件的格式
which -a 命令 用於尋找執行文件
whereis [-bmsu] 文件或目錄名 尋找特定文件
locate 同上
find [path] [option] [action](好多參數啊,多用就能記住了,也能夠參考man find)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