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的石頭----讀《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有感

《西西弗的神話》裏講述了一個希臘神話,說西西弗被衆神懲罰,把一個巨石推向山頂。但石頭一到山頂又會本身滾下來,西西弗必須重複這樣的苦役,直到永遠。加繆用這個例子來講明咱們生活的荒謬。架構

西西弗的行爲看上去荒謬且悲觀,就像不少人天天重複着一樣的勞動,殊不知道意義何在。在衆人眼中的西西弗,身體繃緊,臉上沾滿泥土,一步一步的推着巨石,痛苦油然而生。但實際每一個人生活的大部分都在循環往復着,咱們天天準時上下班,完成一個項目又會有新的項目;學完一門技術,還會有新的技術;看完一本書,還會有下一本書。咱們老是有石頭去推,甚至找石頭去推,但咱們未必就感受到體會西西弗的那種痛苦,咱們甚至快樂得,忘我得進行着。學習

咱們認爲西西弗痛苦,是由於咱們只看到了他身上的重負,而對他本身來講最高的虔誠就是否定衆神而且搬掉石頭,他也認爲本身是幸福的。編碼

哲學的產品

咱們小時候常被教導要成爲一個什麼什麼樣的人,父母老師的諄諄教導總會在咱們的精神世界留下磨滅不掉的影響。在咱們的生活中也充斥着各類各樣的人生觀:當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時候,他信奉的是宿命論和決定論;當朋友在酒桌上勸你「賺錢有什麼用,錢再多遲早也就是個死」的時候,他講的是虛無主義;當人生感悟性的散文告誡你「當下最重要,活出你本身」的時候,它其實就是薩特的代言人。這些其實都是哲學的現有產品,你沒有必要親自學習哲學,能夠從現有的人生觀中選擇一種活下去。但你不信這些現成答案,你開始懷疑,懷疑就是思考的起點。懷疑有助你找到正確的答案。設計

哲學自己不是一個束之高閣的東西,是一個思辨過程,咱們在思考中創建起本身作人作事的準則,好比咱們編碼,咱們設計產品,是帶有咱們本身或者前人的理念的,帶着這種理念去實現的時候,咱們認爲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感讓咱們能夠快樂的去"推石頭"。人們說,「道不一樣,不相爲謀」,也就是表達,他不想和你在一條路上"推石頭"。能和一我的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那就有的談了。blog

沒有答案

哲學實際上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大部分的哲學問題,特別是形而上學(指尋找一個能高於客觀世界,能統領一切事物的真理)的問題,按照嚴格的邏輯實證是沒法獲得答案的,因此,哲學不可能成爲嚴謹的學科,不可能去嚴謹的解釋這個世界,它只能去描述這個世界。形而上學的問題,也是讓不少人迷惑的緣由,好比說二元論堅持意識脫離物質獨立存在;決定論認爲不存在真的隨機數,色子的值是由拋色子的力度、角度等等決定的,進而將來是能夠預測的;而休謨的懷疑論認爲,人們相信因果律其實一種心理錯覺,只由於咱們發現兩件事總一塊兒發生,咱們就期待它們再一次發生,但這其中並無可靠的根據。羅素有一個比喻,假設農場裏有一隻雞,每一次看到農場主來,就被餵食物。那麼這隻雞就認爲 農場主和餵食之間有因果關係。結果這天農場主帶來的不是雞食而是獵槍,農夫把雞殺了。換句話說,雞經過畢生的觀察仍舊不能證實農場主來和餵食有必然聯繫或有因果關係;而康德認爲,全部的知識都通過人類心靈的加工,就像帶着有色眼鏡看世界同樣,看到的其實不是世界真實的面貌。等等。小輩我只能走馬觀花,形而上學的問題容易讓人的陷入思惟的泥潭,其實幾個世紀以來,西方哲學家、科學家們也沒少爲此吵架。你也沒必要以爲惟心主義(中國受馬克思惟物主義影響大)就是可笑,這是人類的一個認知過程。產品

若是你繼續苦思冥想,不能自拔,是有可能成爲《天才向左,瘋子向右》裏面的人物的。而對於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糾結太多,也是無益的。那麼咱們如何選擇這些思想或理論呢?在科學的世界,當牛頓力學的世界遇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時候,即便人們相信了一個世紀之久的東西 也有一天被驗證是錯的了,此時你是否與休謨和羅素產生了共鳴,再微觀世界,科學家沒法準確的肯定粒子的下一個狀態(,只能判斷。但即便如此,在日常世界咱們仍是繼續使用牛頓力學,由於相對簡單實用,產生的偏差能夠忽略不計。在宏觀宇宙,用相對論,到了微觀世界,用量子力學。歸根到底就是實用。實用個人理解就是可以相對快速準確的達到咱們的預期,咱們在選擇架構和方案的時候也是如此,實用是第一要素。隨機數

咱們探討哲學,不說是爲了改變世界,先是想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自我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這實際上是主觀的問題,沒有人能告訴你,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若是得到幸福有一個準確的途徑,受衆又廣,只怕在如今的信息時代早就普及了。可是爲何人們還在不斷地追問,就是由於這個問題沒有惟一答案,但對我的來講可能存在惟一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讓你推進生活這塊石頭而不以爲痛苦的理由。循環

書山有路,第十九期《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i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