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os在去哪兒網的應用

Mesos在Qunar DevOps團隊內部的應用。

算法

平臺介紹

咱們是在今年的5月份開始調研並嘗試使用Mesos,第一個試點就是咱們的日誌平臺,咱們將日誌分析所有託管在Mesos平臺上。日誌平臺面向業務線開發、測試、運營人員,方便定位、追溯線上問題和運營報表。
docker

Mesos在去哪兒網的應用


這個是咱們平臺的結構概覽。

日誌分析咱們使用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這三個應該說是目前很是常見的工具了。並且方案成熟, 文檔豐富,社區活躍(以上幾點能夠做爲開源選型的重要參考點)。稍微定製了下Kibana和Logstash,主要是爲了接入公司的監控和認證體系。

日誌的入口有不少,如kernel、mail、cron、dmesg等日誌經過rsyslog收集。業務日誌經過flume收集,容器日誌則使用mozilla的heka和fluentd收集。

這裏稍稍給heka和fluentd打個廣告,二者配合收集Mesos平臺內的容器日誌很是方便,能夠直接利用MESOS_TASK_ID區分容器(此環境變量由Mesos啓動容器時注入)。並且咱們也有打算用heka替換logstash。
數據庫

Mesos技術棧

下面主要分享一下Mesos這塊,咱們使用了兩個框架:Marathon和Chronos,另外本身開發了一個監控框架Universe。

先說Marathon,eventSubscriptions是個好功能,經過它的httpcallback能夠有不少玩法,羣裏常常提到的bamboo就是利用這個功能作的。利用好這個功能,作容器監控就很是簡單了。

接着是Marathon的重啓(更新),推薦設置一下minimumHealthCapacity,這樣能夠減小重啓(更新)時的資源佔用,防止同時PUT多個應用時耗光集羣資源。

服務發現,Marathon提供了servicerouter.py導出haproxy配置,或者是bamboo,可是咱們如今沒有使用這兩個。 而是按協議分紅了兩部分,HTTP協議的服務是使用OpenResty開發了一個插件,動態加載Marathon(Mesos)內的應用信息,外部訪問的 時候proxy_pass到Mesos集羣內的一個應用,支持upstream的配置。

非HTTP的應用,好比集羣內部的statsd的UDP消息,咱們就直接用Mesos DNS + 固定端口來作了。隨即端口的應用依賴entrypoint拉取域名+端口動態替換。

帶有UNIQUE attribute的應用,官方目前還沒法作到自動擴容,從咱們的使用狀況來看,基於UNIQUE方式發佈的應用所有是基礎服務,好比statsd、 heka(收集本機的Docker日誌)、cAdvisor(監控容器)等,集羣新加機器的時候Marathon不會自動scale UNIQUE實例的數量,這塊功能社區正在考慮加進去。咱們本身寫了一個daemon,專門用來監控UNIQUE的服務,發現有新機器就自動scale, 省的本身上去點了。
json

Mesos在去哪兒網的應用


另一個問題,資源碎片化,Marathon只是個框架,關注點也不在這裏。Mesos的UI裏雖然有統計,可是很難反應真實的狀況,因而咱們就本身寫了 一個Mesos的框架,專門來計算資源碎片和真實的餘量,模擬發佈狀況,這樣咱們發佈新應用或者擴容的時候,就知道集羣內真實的資源餘量可否支持本次發 布,這些數據會抄送一份給咱們的監控/報警系統。Chronos咱們主要是跑一些定時清理和監控的腳本。

Docker這塊,咱們沒有作什麼改動,網絡都使用host模式。Docker的監控和日誌上面也提到了,咱們用的是cAdvisor和heka,很好很強大,美中不足的是cAdvisor接入咱們本身的監控系統要作定製。

咱們也搗鼓了一個Docker SSH Proxy,多是咱們更習慣用虛擬機的緣故吧,有時候仍是喜歡進入到容器裏去幹點啥的(其實業務線對這個需求更強烈),就是第一張圖裏的 octopus,模擬docker exec -it的工做原理,對接Mesos和Marathon抓取容器信息。這樣開發人員在本身機器上就能SSH到容器內部debug了,也省去了申請機器帳號的 時間了。
swift

應用方案

接着說說咱們的日誌平臺。這個平臺的日誌解析部分所有跑在Mesos上,平臺自身與業務線整合度比較深,對接了一些內部系統,主要是爲了考慮兼容性和業務線資源複用的問題,我儘可能省略與內部系統關聯的部分,畢竟這塊不是通用性的。

平臺目前跑了有600+的容器,網絡是Docker自帶的host模式,天天給業務線處理51億+日誌,延時控制在60~100ms之內。

最早遇到的問題是鏡像,是把鏡像作成代碼庫,仍是一個運行環境?或者更極端點,作一個通用的base image?結合Logstash、heka、statsd等應用特色後,咱們發現運行環境更適合,這些應用變化最大的常常是配置文件。因此咱們先剝離配 置文件到GitLab,版本控制交給GitLab,鏡像啓動後再根據tag拉取。

另外,Logstash的監控比較少,能用的也就一個metrics filter,寫Ruby代碼調試不太方便。索性就直接改了Logstash源碼,加了一些監控項進去,主要是監控兩個Queue的狀態,順便也監控了下EPS和解析延時。

Kafka的partition lag統計跑在了Chronos上,配合咱們每一個機房專門用來引流的Logstash,監控業務線日誌的流量變得輕鬆多了。
微信

Mesos在去哪兒網的應用


容器監控最開始是本身開發的,從Mesos的接口裏獲取的數據,後來發現hostname:UNIQUE的應用Mesos常常取不到數據,就轉而使用 cAdvisor了,對於Mesos/Marathon發佈的應用,cAdvisor須要經過libcontainer讀取容器的config.json 文件,獲取ENV列表,拿到MESOS_TASK_ID和MARATHON_APP_ID,根據這兩個值作聚合後再發到statsd裏(上面提到的定製思 路)。

發佈這塊咱們圍繞這Jenkins作了一個串接。業務線的開發同窗寫filter並提交到GitLab,打tag就發佈了。發佈的時候會根據集羣 規劃替換input和output,並驗證配置,發佈到線上。本地也提供了一個sandbox,模擬線上的環境給開發人員debug本身的filter 用。
網絡

Mesos在去哪兒網的應用


同時發佈過程當中咱們還會作一些小動做,好比Kibana索引的自動建立,Dashboard的導入導出,盡最大可能減小業務線配置Kibana的時間。每 個應用都會啓動獨立的Kibana實例,這樣不一樣業務線間的ACL也省略了,簡單粗暴,方便管理。沒人使用的時候自動回收Kibana容器,有訪問了再重 新發一個。

除了ELK,咱們也在嘗試Storm on Mesos,感受這個坑還挺多的,正在努力的趟坑中。掃清後再與你們一塊兒交流。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感謝你們。
架構

Q&A

Q:Mesos和Yarn的區別在哪裏?
框架

A:Mesos的主要目標就是去幫助管理不一樣框架(或者應用棧)間的集羣資源。好比說,有一個業務須要在同一個物理集羣上同時運 行Hadoop,Storm及Spark。這種狀況下,現有的調度器是沒法完成跨框架間的如此細粒度的資源共享的。Hadoop的YARN調度器是一箇中 央調度器,它能夠容許多個框架運行在一個集羣裏。可是,要使用框架特定的算法或者調度策略的話就變得很難了,由於多個框架間只有一種調度算法。好比 說,MPI使用的是組調度算法,而Spark用的是延遲調度。它們兩個同時運行在一個集羣上會致使供求關係的衝突。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將集羣物理拆分紅多個 小的集羣,而後將不一樣的框架獨立地運行在這些小集羣上。再有一個方法就是爲每一個框架分配一組虛擬機。正如Regola和Ducom所說的,虛擬化被認爲是 一個性能瓶頸,尤爲是在高性能計算(HPC)系統中。這正是Mesos適合的場景——它容許用戶跨框架來管理集羣資源。


Mesos是一個雙層調度器。在第一層中,Mesos將必定的資源提供(以容器的形式)給對應的框架。框架在第二層接收到資源後,會運行本身 的調度算法來將任務分配到Mesos所提供的這些資源上。和Hadoop YARN的這種中央調度器相比,或許它在集羣資源使用方面並非那麼高效。可是它帶來了靈活性——好比說,多個框架實例能夠運行在一個集羣裏。這是現有的 這些調度器都沒法實現的。就算是Hadoop YARN也只是儘可能爭取在同一個集羣上支持相似MPI這樣的第三方框架而已。更重要的是,隨着新框架的誕生,好比說Samza最近就被LinkedIn開 源出來了——有了Mesos這些新框架能夠試驗性地部署到現有的集羣上,和其它的框架和平共處。

Q:基礎架構裏面,數據持久化怎麼作的?使用是麼架構的存儲?
工具

A:持久化剝離在集羣外部,Mesos 0.23提供了持久化的支持,可是沒敢上到生產環境中。

Q:Storm on Mesos,快可用了嗎?是否跟Spark on Mesos作過比較?

A:Storm on Mesos的代碼在GitHub能夠找到,說實話只是基礎功能,許多資源的控制和attributes的東西都沒有作,並且咱們的測試發現storm on mesos的消息ack特別慢。不建議直接拿來就跑。

Q:發佈用的業務鏡像是怎麼製做的,平臺有相關功能支持嗎?仍是用戶手工作好上傳?

A:Jenkins build的鏡像,能夠用Jenkins on Mesos這個框架,安裝Docker和mesos插件就能夠開始用了。

Q:作這麼個平臺用多大規模的團隊開發的?用了多久?

A:開始2我的,最多的時候5我的,如今保持在4我的。從5月份到如今一點一點測試,擴容慢慢堆出來的。

Q:鏡像存儲單機應該是不行的,大家是怎麼管理鏡像的?

A:鏡像放swift裏了。

Q:Docker採用host方式,是什麼考慮或者限制,效果怎麼樣?

A:平臺自己就是大吞吐量的,bridge模式性能測試都偏低,就選擇了host模式跑了。

Q:Mesos的調度算法是怎樣的?有沒有作容器的高可用?

A:雙層調度,底層offer一個資源列表給framework,framework根據CPU和內存去列表中過濾,選中合適的slave部署,framework層的調度能夠隨意實現。Marathon已經幫忙作了高可用。

Q:使用效果如何?600容器部在多少臺機器上,CPU和內存使用率多少?有什麼提高資源使用率的策略嗎?

A:效果達到預想了,600臺分部在了混合集羣上,有VM和實體機,所有折算的話大概30臺左右吧,目前資源還有富餘,主要是預留buffer。不推薦跑虛擬機,Mesos的資源分配就是一刀切,即便沒用也算的,因此虛擬機利用率會很低。

Q:mesos在哪一層面實施了paxos投票?

A:leader的選舉,mesos實際上是兩套選舉,即便zk掛了mesos master也能夠本身選舉leader。

Q:爲何選擇heka,而不是fluend,而後logstash有什麼問題?

A:fluent和heka咱們都在用,都是收容器日誌,heka能夠從容器的ENV裏讀更多東西出來。換logstash主要看重了heka的監控,資源佔用和處理速度。

Q:會涉及數據卷的遷移嗎,有什麼好解決方案?

A:目前平臺裏沒有持久化的東西。這塊不敢說用什麼合適,咱們也沒開始嘗試。

Q:鏡像作成代碼庫和運行環境具體是什麼意思,爲何運行環境方式合適?

A:鏡像具體作成什麼樣要根據本身的應用來判斷,咱們用的logstash、statsd什麼的,都是配置文件描述流程的,因此咱們選擇了運行環境的方式。

Q:鏡方式像作成代碼庫和運行環境具體是什麼意思?

A:代碼庫就是說你把你工程的代碼,配置什麼的都所有打成一個鏡像。 運行環境就是有一些bin或者Java、PHP這些工具的,啓動後才下載代碼,配置。

Q:大家會不會遇到跨機房的MesOS問題啊,若是跨機房,怎麼辦?

A:有跨機房的狀況,咱們機房間有logstash專門轉發日誌流量,統一管控。

Q:好比數據庫初始化的腳本,作在鏡像裏合適仍是有其餘方式比較好?

A:db的數據文件其實挺難脫離外層的應用單獨說的,由於有業務線代碼引發的schema變動,最好先解決db ci的問題,而後再考慮數據什麼時候加載,能夠映射上對應schema的時候,db文件能夠先從swift等共享存儲直接下載到本地使用,或者用腳本從新初始 化也能夠,咱們的快速rebuild環境正在試驗。業務線還不敢這麼來。

Q:用運行環境方式,容器啓動後再拉代碼和配置,不符合Docker設計鏡像的初衷吧,怎麼作到一處打包處處運行,鏡像不是完整可執行的?

A:主要是代碼庫版本和鏡像的tag如何映射,爲了簡單點能夠考慮啓動後下載代碼,若是代碼已經編譯好放到了共享存儲裏直接下載代碼包也能夠。咱們目前沒有考慮過把代碼庫版本和鏡像tag映射這個問題。

Q:Mesos資源統計會出現與實際不符,大家的解決思路是什麼?

A:要看是什麼資源了,Mesos的劃資源的格子屬於一刀切的方式,即便你沒用滿也會被納入已使用的資源裏,若是從這個角度看, 實際運行的資源和Mesos內上報的資源確實不一致,可是考慮到計算資源的週期性,突發性,仍是推薦以Mesos上報的資源爲準。咱們本身跑在Mesos 上的監控framework自己也是這麼作的。

Q:cAdvisor好像只能監控單機容器狀況,那對於集羣的容器監控,使用ca怎麼處理呢?

A:咱們目前是cAdvisor聚合好之後發給咱們的公司的監控平臺,由監控平臺統一處理。最新版已經merge了許多storage-driver了,statsd值得試一下。

===========================
以上內容根據2015年9月15日晚微信羣分享內容整理。分享人 徐磊,現任職於去哪兒網OpsDev團隊,曾任職於紅帽HSS部門。 DockOne每週都會組織定向的技術分享,歡迎感興趣的同窗加微信:liyingjiesx,進羣參與,您有想聽的話題能夠給咱們留言。 來自:http://dockone.io/article/675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