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都知道Windows上查看IP地址是ipconfig, Linux上是ifconfig,可是Linux上還有一個命令叫ip addr能夠查看IP地址。網絡
如上圖所示命令顯示了機器上的全部網卡,大部分網卡都有一個IP地址,也存在特殊狀況沒有IP地址。這裏IP地址是192.168.1.106/24。oop
IP地址是網卡的在網絡世界的通信地址,至關於門牌號,若是相同則會衝突。一開始將IP地址分紅5類,前一部分是網絡號,後一部分是主機號,以下圖。code
可是實際上IP地址是不夠用的,如今也有了IPv6,可是按照上圖的分配方式 C類地址只有254個主機太少,網吧都不夠用,B類又太多。blog
因而便有了無類型區域間選路(CIDR),他將32位的IP一分爲二,前面是網絡號,後面是主機號,好比192.168.1.106/24,這個 IP 地址中有一個斜槓,斜槓後面是24,表示24位網絡號,8位主機號。廣播地址192.168.1.255,若是發送這個地址,全部192.168.1網段的都接口
能夠收到,另外一個是子網掩碼,255.255.255.0。子網掩碼與IP進行與運算獲得192.168.1.0就是網絡號。這就是咱們平常生活中所使用的IP,是爲私有IP地址,私有IP地址由網絡管理人員或直接進行分配。好比咱們在不一樣的學校,使用不一樣的局域網,咱們的IP能夠同樣。隊列
而公有IP是有組織統一分配的,須要我的購買。像百度,他得有公有IP,這樣全世界的人才能訪問。好比咱們在不一樣的學校,宿舍地址都是A棟302,這是私有IP,出了學校,咱們先說是不一樣的大學的,這是公有IP。ip
對於IP地址後面的scope說明這張網卡是對外的,能夠接收各個地方的包。而對於第一條 lo來說,她是host,只能夠本機互相通訊,lo是loopback的簡稱,又稱環回接口,地址基本讀書127.0.0.1,她用於本地通訊,內核處理後又返回,不會出如今網絡中。ci
IP地址上一行的link/ether 70:1c:e7:30:5d:fe brd ff:ff:ff:ff:ff:ff 表示MAC地址,是網卡的物理地址,用十六進制表示,6個byte。MAC號稱全網惟一,至關於一我的的身份證,在通訊的時候,雖然有了這個惟一標誌,可是也須要其餘的網絡層,這是由於你去找人的時候,光喊ast
身份證是沒有用的,你須要先去相應的地址,好比某個宿舍,而後再喊身份證號碼,這樣才能定位。MAC的定位做用範圍有限,須要藉助其餘的網絡層。百度
再上面一行,<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這個叫做net_device flags,網絡設備狀態標識。
UP 表示網卡處於啓動的狀態;
BROADCAST 表示這個網能夠發送廣播包;MULTICAST 表示網卡能夠發送多播;
LOWER_UP表示網線插着;
MTU1500是指最大傳輸單元 MTU 爲 1500,這是以太網的默認值。MTU 是二層 MAC 層的概念。MAC 層有 MAC 的頭,以太網規定連 MAC 頭帶正文合起來,不容許超過 1500 個字節。正文裏面有 IP 的頭、TCP、HTTP的頭。若是放不下,就須要分片來傳輸。
qdisc 全稱是queueing discipline,中文叫排隊規則。內核若是須要經過某個網絡接口發送數據包,它都須要按照爲這個接口配置的 qdisc ( 排隊規則 ) 把數據包加入 隊列。 最簡單的 qdisc 是 pfifo,它不對進入的數據包作任何的處理,數據包採用先入先出的方式經過隊列。pfifo_fast 稍微複雜一些,它的隊列包括三個波段 ( band ) 。在每一個波段裏面,使用先進先出 規則。 三個波段 ( band ) 的優先級也不相同。band 0 的優先級最高,band 2 的最低。若是 band 0 裏面 有數據包,系統就不會處理 band 1 裏面的數據包,band 1 和 band 2之間也是同樣。 數據包是按照服務類型 ( Type of Service,TOS ) 被分配多三個波段 ( band ) 裏面的。TOS 是 IP 頭 裏面的一個字段,表明了當前的包是高優先級的,仍是低優先級的。 然而這裏是mq,還木有搞懂是什麼樣的隊列處理方式。 lo中的fq_codel是多隊列處理,每個數據流都有一個隊列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