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新加入的磁盤想要可以正常使用,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一步是很是重要的。那麼在Liunx系統中想要讓新加的磁盤正常使用,第一步就是要進行磁盤的分區。shell
打開VM虛擬機(本次實驗環境均在VM虛擬機中進行)在保證虛擬機沒有開啓的狀況下,右擊「Centos 7-1」(步驟1)選擇設置,點擊添加(步驟2)選擇新建硬盤,爲服務器增長第二塊硬盤。完成圖以下(步驟3)
接着打開虛擬機,使用「Xshell」進行遠程鏈接(步驟1),輸入「cd /dev/」跳轉到/dev設備文件目錄下,接着「ls」(步驟2)顯示文件,就能夠在文件中找到新添加的硬盤sdb,此時的硬盤尚未分區、格式化,沒法使用。
vim
使用「fdisk sdb」可進行硬盤的管理工具界面,在此界面可對硬盤進行分區操做(步驟1)。根據以前的理論篇博文中所述,使用「n」指令分別建立好一個主分區(ID爲默認83)和一個邏輯分區(ID修改成82),具體實驗步驟見圖:
建好一個主分區和邏輯分區後,如今這兩個分區的ID都是83(也就是隻能使用xfs、ext4等的格式)——步驟2,如想將分區肯定爲虛擬交換分區(swap分區)須要將ID由83變爲82(步驟3)
最後千萬不要忘了,用「W」進行保存退出。服務器
爲新添磁盤劃好分區後,和微軟系統中同樣,一樣須要進行格式化才能使用。接下來就是磁盤格式化的過程,不過xfs格式和swap分區的格式方法會有所不一樣。編輯器
經過上次的理論篇可知,輸入「mkfs -t xfs /dev/sdb1」便可完成對sdb1分區的格式化(還有一種方式「mkfs.xfs /dev.sdb1」也可達到一樣效果)——步驟1
ide
虛擬交換分區(swap分區)相似於微軟系統中的虛擬內存,是計算機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前劃好的swap分區可以使用「mkswap /dev/sdb5」爲分區建立文件系統——步驟2
接下來實際就應該爲分區進行掛載,不過swap分區不一樣於其餘xfs格式的分區,不須要進行掛載,只須要開啓就可爲系統臨時增長虛擬交換空間。這裏就先進行swap的開啓操做,稍後再進行掛載,開啓swap具體操做步驟以下:
(1)使用cat指令,進入「/proc/meminfo」內存信息中查看開啓前本機中虛擬交換空間;
(2)使用「mkswap /dev/sdb5」爲swap分區創建文件系統;
(3)輸入「swapon」開啓虛擬交換分區;
(4)最後再次進入內存信息,查看新的虛擬交換分區大小。
工具
分區也分好了,分區也格式化完畢,因此想要達成最後一步使用的目的,就迎來了最重要的步驟——掛載操作系統
想要完成掛載,理論篇中提到的「mount」命令必不可少。好比此次實驗中的sdb1我想將其掛載到/mnt目錄下,就須要輸入「mount /dev/sdb1 /mnt」對該分區進行掛載(步驟1)接着用「df -h」查看系統中的全部掛載狀況,來檢查mount命令是否執行成功(步驟2)
可是使用mount掛載有個致命的缺點。正如我小標題所述,mount命令屬於臨時掛載,一旦服務器重啓,臨時掛載將會所有消失。想要掛載不丟?請看。。。。。。3d
輸入「vim /etc/fatab」(該配置文件包含了開機後自動掛載的文件系統記錄)進入VIM編輯器——步驟1;
進入輸入模式(如何進入VIM編輯器的各個模式詳見本人以前博文),在最後一行下輸入「/dev/sdb1 /mnt xfs defaults 0 0」——步驟2;
最後保存退出,這樣完成自動掛載的過程,該掛載點就不會由於系統的重啓而丟失。
但實際上,這時候若是輸入「df -h」對掛載點進行查看是看不到sdb1的自動掛載的,只有輸入「mount -a」進行刷新(步驟3)或者重啓服務器(不推薦!)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