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三種網絡鏈接的原理:html
一 VMware網絡設置的三種方式前端
1 Host-only鏈接方式
讓虛機具備與宿主機不一樣的各自獨立IP地址,但與宿主機位於不一樣網段,同時爲宿主主機新增一個IP地址,且保證該IP地址與各虛機IP地址位於同一網段。最終結果是新建了一個由全部虛機與宿主主機所構成的局域網,但該局域網與宿主主機自己所處的現有局域網是相互獨立的,若是不作額外路由設置,這兩個局域網之間不會連通,所以新建的局域網能夠認爲是一個單獨從屬於當前宿主主機的私有網絡,其成員爲當前宿主主機和相關的全部虛機,這也是Host-only命名的由來。
從網絡技術上至關於爲宿主主機增添了一個虛擬網卡,讓宿主主機變成一臺雙網卡主機(宿主網卡+虛擬網卡)。同時在宿主主機後端加設一個虛擬交換機,讓宿主主機和全部虛機構成另外一個虛擬的局域網。因爲具有雙網卡,宿主主機可同時參與兩個局域網(現有的宿主局域網+新建的虛擬局域網),只不過缺省狀況下兩個局域網不連通。linux
2 Bridge(橋接)鏈接方式
讓虛機具備與宿主機不一樣的各自獨立IP地址,但與宿主機保持在同一網段,最終結果是全部虛機都加入宿主主機所在的局域網,這與在該局域網中添加入其餘宿主主機在效果上沒什麼區別。
從網絡技術上至關於在宿主主機前端加設了一個虛擬交換機,而後宿主主機和全部虛機共享這個交換機;或者乾脆理解成在宿主主機上做點加強,使其兼具一個交換機(固然是虛擬的)功能,供該宿主主機和網段內其餘虛機使用。windows
3 NAT鏈接方式
雖然從表面現象看,虛機無本身的IP地址,而是共享宿主主機的IP地址,但技術本質上倒是基於Host-only方式的(即,虛機仍是有本身獨立IP地址的,只不過實際中不投入使用),與Host-only方式同樣,宿主主機成爲雙網卡主機,同時參與現有的宿主局域網和新建的虛擬局域網,但因爲加設了一個虛擬的NAT服務器,使得虛擬局域網內的虛機在對外訪問時,徹底「冒用」宿主主機的IP地址,這樣從外部網絡來看,只能看到宿主主機,徹底看不到新建的虛擬局域網。後端
二 總結服務器
=========================
(1)Bridged方式
用這種方式,虛擬系統的IP可設置成與本機系統在同一網段,虛擬系統至關於網絡內的一臺.獨立的機器,與本機共同插在一個Hub上,網絡內其餘機器可訪問虛擬系統,虛擬系統也可訪問網絡內其餘機器,固然與本機系統的雙向訪問也不成問題.
(2)NAT方式
這種方式也能夠實現本機系統與虛擬系統的雙向訪問.但網絡內其餘機器不能訪問虛擬系統,虛擬系統可經過本機系統用NAT協議訪問網絡內其餘機器.
NAT方式的IP地址配置方法:虛擬系統先用DHCP自動得到IP地址,本機系統裏的ware services會爲虛擬系統分配一個IP,以後若是想每次啓動都用固定IP的話,在虛擬系統裏直接設定這個IP便可.
(3)host-only方式
顧名思義這種方式只能進行虛擬機和主機之間的網絡通訊,既網絡內其餘機器不能訪問虛擬系統,虛擬系統也不能訪問其餘機器.網絡
三 實例dom
一、Bridge模式(一切都跟host同樣,只有ip不能與host相同)post
二、NAT模式
首先在host中查看VMnet8的IP(e.g. 192.168.255.1).啓動VMware,點Edit下Virtual Network Setting… ,彈出Virtual network Editor對話框;查看NAT選項卡,記錄NAT的
Gateway IP address:192.168.255.2
在config中,填寫:ip:192.168.255.5(與192.168.255.1在同一個網段的不一樣地址)
netmask:255.255.255.0(與92.168.255.1的隱碼相同)
Gateway IP:填寫VMware中的NAT網關192.168.255.2
Primary nameserver:填寫與主機中同樣的網關192.168.39.252,這樣就能夠上網衝浪了.若是填寫192.168.255.1,則不能連上外網.這裏也能夠不停,總之不能寫錯誤的地址測試
三、hostonly模式
(1)查看你的鏈接外網的網卡的屬性,選擇「高級」標籤,設置成容許共享,並設定容許的網絡接口爲VMNET1
(2)再插看一下你的VMnet1 的屬性,看一下TCP/IP協議的設置,你發現已經被自動設置爲:192.168.0.1/255.255.255.0,
(3)windows下的設置完成,轉入到跑linux的虛擬機.將你的eth0的ip地址設置爲靜態的(若是安裝時沒有選靜態的話) .
按紅帽子圖標->系統設置->網絡(或其它你瞭解的方法)
ip: 192.168.0.2(或其它在此網段上的地址)
netmask: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192.168.0.1 (VMnet1的地址)
dns:輸入你本身的DNS (host中用的DNS)
保存設置.若是你尚未設置好主機名稱:
編輯HOSTNAME
加入:
從新啓動服務
(4)測試一下
網關: ping 192.168.0.1
dns: ping dnsserver
參考:
宿主機爲linux、windows分別實現VMware三種方式上網:http://linuxme.blog.51cto.com/1850814/389691
虛擬機中linux上網設置: http://linuxme.blog.51cto.com/1850814/346514
vmware四種網絡鏈接:http://www.linuxany.com/archives/369.html
完!
在本身電腦的虛擬機中搭建環境,可是發現以前VMware設置的是DHCP,因此每次從新resume後虛擬機中IP都變了,致使以前已經搭建好的集羣環境總是出問題又要從新搭建很麻煩,因此設置一下靜態靜態IP,步驟很簡單:
首先關閉VMware的DHCP:
Edit->Virtual Network Editor
選擇VMnet8,去掉Use local DHCP service to distribute IP address to VMs選項。點擊NAT Settings查看一下GATEWAY地址:
點擊OK就能夠了。
設置CentOS靜態IP:
涉及到三個配置文件,分別是:
/etc/sysconfig/network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etc/resolv.conf
首先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以下:
NETWORKING=yes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GATEWAY=192.168.129.2
指定網關地址(彷佛也能夠不指定這個網關地址)。
而後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29.129 NETMASK=255.255.255.0 HWADDR="00:0C:29:56:8F:AD" IPV6INIT="no" NM_CONTROLLED="yes" ONBOOT="yes" TYPE="Ethernet" UUID="ba48a4c0-f33d-4e05-98bd-248b01691c20" DNS1=192.168.129.2
注意:這裏DNS1是必需要設置的不然沒法進行域名解析。(若是虛擬機不能上網,這裏的DNS要設置成物理機的DNS服務器才能夠)
最後配置下/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92.168.129.2
其實這一步能夠省掉,上面設置了DNS Server的地址後系統會自動修改這個配置文件。
可是若是發現resolv.conf文件老是自動生成而且沒有生成nameserver爲物理機的DNS域名,則能夠手動添加nameserver爲物理機的DNS,並改變該resolv.conf文件的權限,使之只有root用戶能夠更改。改變命令以下:
能夠用chmod +i /etc/resolv.conf 鎖定它,貌似bsd系統是另外一個命令,若是想修改能夠用chmod -i解除
這樣很簡單幾個步驟後虛擬機的IP就一直是192.168.129.129了。
重啓網絡服務:service network re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