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公司的邊界

在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個時代,管理學思想家們(唐塔普斯科特也是其中之一)讚賞了網絡化的企業、扁平化的公司、開放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他們認爲這些模式將取代工業化模式下的層級制度。不過,20世紀早期的公司架構基本上仍是維持原狀。即便是大型的網絡公司也與傑夫·貝索斯、馬裏薩·邁耶、馬克·扎克伯格等名義領袖一塊兒採用了從上至下的架構。所以,這些現有的機構——特別是一些依靠人們的數據營利並以不透明的方式進行運做的機構,一些在頻繁的數據泄露事件發生後卻無須承擔太大責任的機構,他們有什麼理由但願使用區塊鏈技術去將權力分散出去,提升透明度,尊重用戶隱私和匿名性,並將那些財富遠少於他們正在服務的用戶的羣體包容進來呢?瀏覽器

公司的交易成本與架構安全

咱們先從一些經濟學知識開始。在1995年,唐塔普斯科特使用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的公司理論去解釋互聯網將會如何改變公司的架構。在他1937年寫的《公司的本質》這篇論文中,羅納德·科斯提出了經濟裏面的三種成本:搜索的成本(尋找創造某種事物所須要的全部正確信息、人員和資源);協調(使得這些人進行高效的協做);以及簽定合約(爲生產中的每個活動進行人力和物力成本的談判,保管商業機密及監管、執行這些協議)。他假設一個公司的規模會不斷擴大,直到在公司內執行某項交易的成本大於在公司外執行該項交易的成本。 5網絡

唐塔普斯科特認爲互聯網能夠在必定程度上下降公司內部的交易成本;不過咱們當時想,由於互聯網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訪問,所以它會下降總體經濟的成本,最終下降人們進入經濟體系的障礙。是的,互聯網經過瀏覽器和萬維網的確下降了搜索的成本。它經過電子郵件、ERP這類數據處理應用程序、社交媒體和雲計算等技術下降了協調方面的成本。不少公司從顧客服務和會計的外包業務中受益。市場營銷人員能夠直接與顧客交流,甚至將顧客轉換爲生產者(專業消費者,prosumers)。產品規劃人員將創新的任務衆包出去。生產商也受益於大型的供應網絡。架構

不過,使人驚訝的現實是,互聯網對公司架構的衝擊並不明顯。資本主義爲人所知的基礎依然是工業時代的層級化架構。網絡確實讓一些公司將生產流程外包到低成本的地區中。不過互聯網也下降了公司內部的業務成本。分佈式

從層級制度到壟斷區塊鏈

今天的公司仍舊保存着層級化的架構,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公司內發生的。管理者們依然將本身視爲組織人才、無形資產(品牌、知識產權、知識和文化)及激勵員工的良好模式。公司的董事會依然給公司高管和首席執行官們發放太高的報酬,遠超於他們所創造價值的合理量度。這並非一個偶然的現象,產業結構仍是在持續地創造財富,而不是繁榮。實際上,就如咱們指出的那樣,權利和財富愈來愈高地集中在大型企業當中,這方面的證據已經很明顯了。雲計算

另外一名諾貝爾獎得主奧利弗·威廉森也作出過一樣的預測, 6 並指出了這種現象對生產力的負面影響:「咱們足能夠觀察到,從自主供應(經過小型公司的集合實現)到(在一個大型公司裏的)統一的全部權這個趨勢是無可避免地伴隨着激勵的強度(在一體化的公司裏激勵會更弱)及管理控制(控制更普遍)這兩個方面的改變」。 7 Paypal的聯合創始人彼得·蒂爾在他那本可讀性極強、爭議性極高的書《從0到1》讚頌了壟斷機制。做爲一個蘭德·保羅的支持者,彼得·蒂爾稱「競爭是爲失敗者們而設的……具備創造力的壟斷體不只對社會的其餘方面是有益的;它們也是一個能讓社會變得更好的強大發動機」。 8加密

彼得·蒂爾或許對努力成爲某個產業或市場的支配者這種行爲的見解是對的,但他並無證實壟斷對顧客或社會總體是有利的。偏偏相反的是,在大多數民主化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法體系是從一個相反的結論中衍生出來的。公平競爭的理念能夠追溯到羅馬時代,那時候觸發某些條例可能會遭受到死刑的懲罰。 9 當公司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時,他們的增加速度能夠是很是慢的,在公司內外擡高價格。即便在技術產業裏,不少人認爲壟斷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促進創新,但在長期會給社會帶來危害。公司或許能經過爲顧客提供他們喜歡的酷炫的產品和服務積累壟斷優點,但這個蜜月期最終是會結束的。與其說他們的創新成果再也不使人滿意,倒不如說這些公司自身開始走向僵化。事件

大多數思想家意識到創新一般來自公司的邊緣部門,而不是核心部門。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尤查·本科勒也認同這一點:「壟斷勢力或許有不少的金錢能投入到研發當中,但一般不會爲創新所需的純粹、開放的探索這種內部文化投入。互聯網並非來自壟斷當中,而是來自邊緣。Google並非來源於微軟。推特並非來源於AT&T,更不是來源於Facebook」。 10 在壟斷體制下,官僚主義的層級使得位於高層的高管們與市場信號和邊緣位置的新興技術隔離開來了,而在這些邊緣位置裏,各個公司在彼此之間、其餘市場、其餘產業、其餘地區、其餘知識學科及其餘世代之間展開競爭。約翰·哈格爾和約翰·西利·布朗認爲,「如今,創新潛力最高的地方是全球商業環境的外圍位置,忽略這一點的話後果自負」。 11資源

高管們應該爲區塊鏈技術感到興奮,由於從邊緣位置發起的創新潮流或許是史無前例的。舉例來講,從主要的加密貨幣(比特幣、黑幣、達世幣、將來幣、瑞波幣)到主要的區塊鏈平臺——爲點對點衆籌而設的Lighthouse項目、做爲分佈式登記處的「公證通」(Factom)、做爲去中心化信息發送系統的Gems、做爲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MaidSafe、做爲分佈式雲的Storj以及做爲去中心化投票機制的Tezos,下一個時代的互聯網將會有真實的價值附加在上面,併爲參與者提供真實的激勵。這些平臺有望保護用戶的身份,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等權利,確保網絡運行的安全性,下降交易成本,這樣即便是沒法得到銀行服務的人羣也能夠參與進來。

與現有的大公司不一樣的是,他們不須要用品牌來彰顯其可信性。經過將它們的源代碼免費公開,並與網絡中的每個參與者分享權力,使用共識機制以確保正直性,並在區塊鏈上公開地運行業務,這些技術爲那些夢想破滅和被剝削的人羣帶來了新的曙光。所以,區塊鏈技術仍是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高效的方法,不只能消除中介成本,還能極大地下降交易成本,將公司變成網絡,將經濟權力分散開去,最終促進財富的創造和塑造一個更繁榮的將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