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2006年冬季接觸到王垠的三篇文章:《徹底用linux工做》、《寫給支持和反對<徹底用Linux工做>的人們》、《清華夢的粉碎--寫給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今天巧合又再次讀遍,因而決定把我知道關於王垠的信息總結一下。php
王垠是高考發揮失常進入四川大學計算機系97級(據此推測他是7九、80生人);2001年直接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軟件所碩博連讀,主要進行集成電路佈線算法的研究。html
2004年8月左右[1],王垠完成了《徹底用linux工做》、《寫給支持和反對<徹底用Linux工做>的人們》,痛陳windows弊端、宣揚linux,但本身後來也認可是「義憤填膺」之做,「本身都感受到偏激」[2],文章在中國的計算機和linux陣營引發極大轟動效應,成爲水木清華liunxapp版和中國多個linux社區的偶像級人物。linux
2005年,王垠爲第一做者的論文參加IEEE/ACM Asia andSouth acific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ASP-DAC 2005)國際學術會議得到Best Paper Award [3]。但緊接着,9月22日,還差一年博士畢業的王垠在水木社區BLOG上發表了《清華夢的粉碎--寫給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明確要求退學 [4]。git
對於這次退學舉動,家裏的反應是認爲「作法欠妥」,但只能「尊重和理解」,固然也會很保護[5]:github
王文榮說,王垠把退學申請發到網上,作法欠妥。兒子走出這一步,對本身的將來有一些冒險,不過,這是他本身的選擇,父母雖然擔心但也只能表示尊重和理解。算法
據瞭解,王垠還沒有向學校遞交退學申請,目前仍然住在北京。王文榮夫婦說,這兩天,他們家的電話快被打爆了。他們但願社會各界人士要像善待本身兄弟姐妹同樣善待王垠,不要炒做王垠退學之事。編程
2006年8月,從清華退學后王垠考GRE出國到了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 [6];然而,王垠仍有一篇文章抱怨他在Cornell的遭遇 [7]。2008年,他從Cornell退學[8],到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IUB [9])計算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有任教 [10]。王垠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興趣是程序語言,但應該沒有公開的論文發表。然而在2012年,他認爲他的「博士生涯」已經幫助他找到了比博士學位更重要的東西 [11],再次退學並發表文章《對博士學位說永別》說明他的想法。ubuntu
下面對他的退學引用一些不一樣評價:windows
(對於王垠在Cornell的遭遇)「這人理想中的科研是十八十九世紀貴族的科研,與當今科研民工的現實徹底脫節。因此出國前國外留學生界也廣泛不看好他,結果然的如此。」[12]併發
「偶然得知原來與王垠有過一面之緣,在清華的時候看過他玩滑板,記得他還買了瓶水給我喝,更加關注關於他的評論。他是那麼謙和、陽光,不是別人想象中的偏激、清高。他只是很清楚本身須要什麼,本身該怎樣才能過本身想要的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本身的價值。或許他該隱藏一些事實,讓清華依然成爲芊芊學子朝聖的地方。就象咱們的高考做文,必需要有個積極的結尾,纔有高分。」 [13]
「我隱約感到王師兄很難去一個他理想中的研究環境。不是美國的教育體制沒有之前優秀了,而是這麼多年來,自費申請國外獎學金的學校,還有老師,都不是最優秀的。就算是是最好的學校如,mit ,還有最好的導師,他也不可能把最好的資源給從中國來的留學生的。說白了,這些年,經過GRE出國的,基本上是給導師當助教的,幫老師打工的,比國內的頂尖學校的優秀老師好不了多少。
「不少人都等着你失敗呢。」 [14]
還在IUB的時候,王垠在Google作過兩次、每次4個月的實習生。其中一次作的是一個Google內部檢索全部項目代碼的工具,王垠負責Python檢索部分[15]。他用了一個周左右拿出了一個原型並順利完成了整個項目,這部分如今天天都會把 Google 全部的 Python 代碼索引一遍[15]。負責這個項目的Steve Yegge最開始時對王垠的想法持有巨大懷疑態度,但最後仍是支持並認可王垠的項目是Steve本人「與實習生合做 20 年間遇到的最技術領先的」[16]。
2012年的冬季,王垠加入Coverity作軟件工程師,仍然作他本身擅長的程序語言方面的開發工做。
然後王垠在新浪博客上很是活躍,可是不免遭到一些不公正的評論。這其中不少的評論自己是帶着偏見的並且異常偏激,好比王垠提到Knuth在程序語言方面不算專家,即遭到不少網友的嘲諷說王垠看不起Knuth了、王垠又出來噴了等等。我反倒認爲,比起不少只聽過TAOCP的人,王垠作過TAOCP的習題、獲得過Knuth支票和T恤鼓勵、並與Knuth有郵件往來,而且王垠偏偏又是程序語言方面的專家,所以王垠本人的判斷具備很高的可信度。王垠發如今程序語言領域你們與他的見解誤差過大,因而關閉了評論而只分享他的想法。後來新浪博客用起來不是很方便,因此他本身作了個簡單的網站繼續分享[17],可是仍然不能評論。
王垠的Email:shredderyin@gmail.com
王垠的自建博客:http://www.yinwang.org/
王垠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nwang0
知乎上的[王垠]話題:http://www.zhihu.com/topic/19587684
王垠在IUB的我的主頁:https://www.cs.indiana.edu/~yw21/
王垠的open source:https://github.com/yinwang0
王垠的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wangyin/
王垠03年前的我的主頁(清華不保存畢業生的主頁,因此原版已經查不到,這是其複製版本):http://docs.huihoo.com/homepage/shredderyin/index.html
王垠04年、05年的live空間(因爲live空間中止服務,已經失效):http://spaces.msn.com/members/shredderyin
[1] 據下面的連接,《寫給支持和反對<徹底用Linux工做>的人們》寫於2004.8.26,《徹底》一文則不詳:http://hi.baidu.com/southhill/blog/item/6227f063f82627d5e6113a66.html
[2] 見《寫給支持和反對<徹底用Linux工做>的人們》
[3] http://www.beelink.com.cn/20051018/1954753.shtml
[4] 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f=112&t=330553&p=2447194
[5] 《清華博士生想退學父母擔心》http://edu.sina.com.cn/l/2005-09-28/1126127692.html
[6] 康奈爾大學(英文: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州伊薩卡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另有兩所分校位於紐約市和卡塔爾教育城,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來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250.htm
[7] 詳見後附原文。
[8] 博文《MS or PHD?》 http://phillips.blogbus.com/logs/54228967.html
[9] 印第安納大學建立於1820年,是美國阿巴拉挈亞山脈西部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全國共有八個分校,分別是:Bloomington, Fort Wayne, Gary , Indianapolis, Kokomo, New Albany, Richmond和South Bend。賴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363.htm
[10] 其我的在IUB的主頁INTRODUCTION對本身的介紹是PhD student。
[11]《王垠:對博士學位說永別》http://news.cnblogs.com/n/157058/
[12] 百度知道:清華退學博士王垠後來幹什麼去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174440.html
[13] 百度貼吧:讀<清華夢的粉碎-寫給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書>有感的回覆:http://tieba.baidu.com/p/47435139
[14] 百度貼吧:王垠又開始罵康奈爾大學了的回覆:http://tieba.baidu.com/p/346587208
[15]《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http://news.cnblogs.com/n/153840/
[16] 參見Steve在linkedin上對王垠的recommendation。
[17] 王垠《新浪博客的一些問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0e82f0101kqkb.html
==============================================
來自: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05,這不是王垠本人的主頁,可是能找到爲數很少的原文拷貝。
下文原載於http://shredderyin.spaces.live.com/blog/cns!73FF08D72187CE2E!5259.entry
Cornell 感覺(1)
早就有人問起個人學習狀況,問我有沒有找到理想的研究環境。我卻老是弄一些小動物,要不就是好玩的內容在這上面。真是慚愧,由於一直以爲本身尚未什麼發言權,一直以爲是否是本身搞錯了。不過來了 Cornell 已經一年半,也能夠說一下對美國教育的感想了。個人感受多是錯的,或者侷限於個人專業或者學院。不過總的感受就是,美國教育其實很大部分是商業性的應試教育,而外國研究生基本上是用來騙本科生錢的廉價勞動力。本科生能學到的真東西,相對於他們交的學費,也是少而又少的。巨大的做業和應試壓力,已經剝奪了學生思考的自由,真正潛心研究的環境是很難求的。
仍是讓我慢慢的回憶一下這一年半的經歷吧……
2006 年的8月3號,咱們通過20多小時的飛行,來到了 Ithaca。面對這個小山村,咱們是很是新奇的。這裏的夏天是如此的美,處處是綠草,處處是瀑布,自來水都是能夠直接喝的,房間裏全都有地毯。貌似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人都是那麼的有禮貌。剛走到人行道邊上,路上的汽車就緩緩停下來,讓行人過馬路。路上遇到一個不認識的人,他會莫名其妙跟你打招呼,說: 「Isn't it beautiful?」 總之 Ithaca 的美是不用多說了的,居民的整體素質仍是比較高的。不過很快,這種新鮮感就隨着在 Cornell 遇到的各類事情消失了。Cornell 給個人第一印象就是很是差的。
其實正式開學是在20多號,咱們之因此這麼早的來,緣由是須要參加一個所謂 ITADP Summer Program。ITADP 也就是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 Development Program,也就是對 TA 的培訓。這個培訓是強制性的,不參加就不能作 TA,也就得不到經濟支持了。咱們連時差都還沒倒過來就參加這麼一個課程,天天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我也不記得申請 Cornell 的時候他們提到過這個東西,而是在接受了 offer 以後才收到一封信,說要全部外國TA參加這個培訓。沒想到 Cornell 的印象就今後在我心中一落千丈。
首先,通過培訓的,或者仍然在接受培訓課程煎熬的中國同窗,咱們都痛恨這個東西。咱們得出的一致結論就是,這個培訓對提升英語水平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純粹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夏天的培訓只有一個星期,分小班進行,在培訓的末尾老師會進行評定。若是不經過,就須要強制性的修一期的課,叫作 EDUC 578。EDUC 578 期末會有一個評定,若是不經過,就須要修 EDUC 579。接着是 EDUC 580, ... 課號換了,可是課程的內容基本沒有換,不斷反覆,無聊之極。總之,這個課耗費大量精力,影響學業。中國學生大多都對這個課程叫苦連天。不少人都把牢底坐穿了,上了兩年尚未經過。若是真能留下來,那還算不錯的,各個系狀況不同。我認識有一個電子系的博士生在第一期評定沒有經過就被取消了經濟支持,他只好本身掏錢轉成了計算機系的碩士。
再來看看這個課程的性質呢?我還深入的記得在 Summer Program 的時候,ITADP 的主要負責人給咱們講的話:「You know why you are here? ... You know how important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to us? You might even find a prince or princess in your class one day, from another country! 」 那個語氣呀,就跟大老闆差很少。咱們是Ivy!是貴族學校!這不是很清楚的暴露了咱們的用途嗎,是爲本科的「公主」和「王子」們服務的。後來我據說,的確是這樣的,這個 ITADP 就是在本科生家長的強烈要求下成立的。而王子和公主們,可能仍是沒有獲得他們想要的。
這個課是不能夠曠的,曠課兩節就會 fail 掉,從而取消 TA 的資格。這個課也是不能夠遲到的,不然老師在下課的時候會警告你,要是再遲到就會給你 fail。這個課的規則是如此的嚴格,真是很是特殊。沒有任何專業和非專業的課程有如此的軍事化管理。再來看這個課程是什麼內容。其實主要的內容就是告訴你們什麼是好的 teaching,什麼是壞的,大多都是廢話。我記得在討論教育的時候我提到,一個好的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告訴他們知識是怎麼得到的,而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應該減輕學生的壓力,鼓勵他們創新。結果老師對個人這些說法很木然。很顯然個人說法,她絲毫沒有預料到過。她所指望的只是寫黑板時字不要寫得過小之類的。
而後咱們作不少所謂的 microteaching 練習。microteaching 就是在課堂上對其餘參加課程的同窗講授一些本身專業上最基本的常識。拿我來講吧,我第一次講的內容就是二叉樹。這個練習有必定的好處,就是讓我明白了其實不少時候老師認爲學生明白了,其實老師只知道本身明白了,而不知道學生實際上是不明白的。可是我後來發現,對於 Cornell 的本科生,基本是無法知道他們是否明白。不管是我講課,或者我和本科生一塊兒聽課,很普通的狀況是這樣:老師通過一段精彩的講述以後,問:「大家明白了嗎?」沒有人吭聲。再問:「有人沒有明白的請舉手。」也沒有人舉手,一片寂靜。老師迫不得已,只好繼續講下去。總之,你們都覺得別人都聽懂了,都很懼怕別人笑話本身不懂,感受很是像國內的高中。不過總的說來,microteaching是很費精力的。講一兩次還行,反覆的作就很煩了。課程的另外一個內容是對本身的話進行錄音,每次10分鐘以上,一個星期三次,必須及時提交給老師評語。這個對於英語有一些幫助,不過費時間太多了,爲了那10分鐘,常常須要準備一兩個小時。並且常常找不到有趣的話題,因此以爲很無聊。
由於第一期的時候,系裏有一個教授碰巧給我一個 RA ,因此我沒有參加 EDUC 578 (固然,像全部中國學生同樣,我夏天的評定是沒有經過的),因此第二期的時候我才被迫參加了這個課程。每一個星期這個課程都耗費我太多的精力,以致於我在第二期的時候選的惟一的一門理論課後來沒有精力完成。一方面這也是因爲教課老師的問題,他只會在黑板上寫定理……證實…… 因此後來我drop掉了那門傳說中的牛人講的課程,致使第二期就只修了 ITADP 的課程。一個系裏都不認爲是課程的課程,就這樣佔用了我一學期。
幸好我表現還好,每次都貌似很積極的樣子,很配合老師,其實內心在罵這個 program。同時我也比較同情老師,由於她也是打工的,講了這麼久這個課也以爲有點無聊了,雖然她沒有直說 ;-) 因此很幸運的在期末勉強經過了評定,之後就不再用上那個可怕的課了。不過還有不知道多少中國學生仍然在經受 ITADP 的煎熬……
下文原載於http://shredderyin.spaces.live.com/blog/cns!73FF08D72187CE2E!5261.entry
Cornell 感覺 (2)
再談一下本科教育吧,由於我感受「王子」和「公主」其實挺苦的,跟在中國上高中差很少。由於Cornell本科生太多,有兩萬多人,而每一個人均可以選修任何一門基礎課,因此常常人滿爲患。我第一學期作 CS 100m 的 TA。100m是一門最基礎的編程課,前一半講授 Matlab,後一半講授 Java。天知道 Matlab 怎麼被當成「編程語言」來教了,以致於在後一半的時候學生還常常繼續被 Matlab 誤導,用那種思惟方法來寫 Java。不過如今100m已經去掉了Java的內容,變成了純 Matlab 的課程。要學 Java 就去上 100j.
那一期總共登記的學生有280多個,課堂我第一堂課去過一次,教授讓咱們去跟學生們見個面。結果只去了兩個TA,一個大禮堂坐滿的人,教授差點都不知道我在那裏。學生們都很懵懂,因此老師講什麼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由於基本沒有什麼互動,因此感受還不如用個攝像機拍下來,這樣學生一遍看不懂還能夠倒回去再看。不過我知道他們不會那麼作的,要否則你們都不來上課了。
咱們總共有9個TA和十來個本科 consultant,負責批改做業,試卷和答疑。編程做業是兩星期一次,期中考有兩次,期末考一次。每次做業提交以後,你們都會快馬加鞭開始組織批改。那三次考試就更加軍事化了,每次都是當堂閉卷考試,一個大禮堂樓上樓下全都坐滿。考考考啊…… 監考完以後,大夥就按姓名字母把試卷分批收上來,而後「押送」到一個房間開始流水做業。在黑板上畫一個流程表,改完一個字母就在上面畫一個X。通常會從晚上9點半一直弄到半夜一兩點鐘,才能完成任務。
我改做業都很慈悲,不忍心爲了一點小錯就扣分。若是思路是對的,我就不會扣不少分。可是不是全部 TA 都這麼好,有些特別刁鑽,會千方百計把分扣下來,以顯示本身比別人懂得多。若是要求重判分數,還須要提交書面申請。不少高年級課程竟然還會課堂點名,有些每星期都有一次做業,須要在課堂當堂交做業,若是遲交就會被拒絕接受,沒有商量。有些交做業須要把每道題分開放在不一樣的信封裏,這樣他們方便分給TA,每一個人只改一道題。一切都機械化了。因此本科生基本上生活在做業,考試與分數的恐懼之中。這樣的環境下,所謂的西方 critical thinking,只不過是一個笑話。這種待遇是我在川大都沒有遇到過的,如今比較一下,川大才算是真正的大學呀 ;-)
每學期中和學期末都有學生對 TA 的評定。會對各方面進行打分。不過歷來沒見過這個分數起了什麼做用就是。另外聽說 Cornell 對本科生有各類奇怪的隱性收費的作法以增長收入,由於學校有很大的財政赤字。
此感覺來自王垠提到的計算幾何合做滿分合做者王益,全文轉載以下(原載http://bbs.tsinghua.edu.cn/bbstcon.php?board=MS&gid=58706):
王垠的退學申請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其中不乏生活在王垠身邊的同窗。看了王垠的長文中對他本身心靈歷程的回憶,看了你們從各個角度發表的意見,做爲王垠的同窗和朋友,這些天我也一直百感交集,如今總結了三點,想跟你們說說。
首先,水母上對這件事情的主流反映是讓人以爲充滿關心和理解的,有些甚至溫暖得讓人感動的。也有不理解的意見,我以爲正常,畢竟這確實是件很突兀的事情。無論怎樣,我期待咱們的社會和教育體制對王垠和他的老師們能體現出更多的理解和關懷。
(一) 從王垠的角度說
看過王垠的退學申請的人會知道,王垠是個理想主義者;而咱們大多數人實際上是機會主義者,尋求survival。我覺得兩類人都值得敬佩:機會主義者是社會主流,實際上起勤懇的工蟻的做用,是社會進步的主力;理想主義者是少數,像指方向的燈塔。有的燈塔方位不對,有的燈光暗淡,不能給人信任感,但不管如何,這世界不能少了燈塔 ── 總要有人說說他們的夢想,也許就是這世界應該發展的方向吧。理想主義者要說什麼就讓他說唄 ── 若是說對了,是對你們都有價值的;若是說錯了,自有時間來證實。有什麼好反駁和壓制的呢?對吧?
王垠不只是理想主義者,他是個天才,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在他不天才的方面比常人更柔弱,更須要關心。 我覺得天才不必定是指天生的才,僅僅是指在某方面比較出衆的人。做爲王垠的 朋友,咱們常常在一塊兒討論問題(那個計算幾何大做業算其中之一吧),也做爲一個在清華計算機系學習了4年多的直播生,我想我能夠負責任的說,王垠的思惟速度、深度、和廣度;探索的慾望、求知熱情、鍥而不捨的精神;動手能力;以及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上的潛力都比我們清華計算機系很大一部分同窗強。(我感受王垠那篇獲獎論文遠不足以說明其才能。也請你們相信我不是隻以paper 論英雄的人) ── 你說你在某個方面比王垠更強?那好阿。你也是天才!── 我想這也是王垠的老師們在學術方向選擇上一再聽任他的緣由(這點我瞭解,是事實)。 可是天才不是全才 ── 當他們在一方面投入絕大部分精力的時候,在其餘方面必然的技不如人的。圖靈處理很差同性戀男朋友的關係,霍金會對朝夕照顧他的妻子無故發脾氣,愛因斯坦管很差生活費,諸葛亮不能收攏人才形成蜀中無大將的局面。。。 難道由於這些缺點就應該罵他們一頓,讓他們辭職下崗,羞憤隱居嗎?若是當年他們身邊的人這麼做,歷史恐怕會變得更悲哀一些;若是咱們今天這樣做,中國恐怕永遠也不會有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有開明的政治家了。
我、和咱們2001級直播生中不少同窗都知道,王垠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很單純、不上路,有時不能理解別人。在咱們生日節日的宴席上、一塊兒出去喝酒唱歌的時候、確實有過尷尬出現。咱們都會跟王垠說,但願他能改。可是就象王垠不強迫咱們跟他同樣理想化同樣,咱們也從不以爲必須讓他按照咱們的處事標準生活。
我我的覺得,若是以爲一個朋友值得我關心,那我就關心他幫他。不能也沒必要求回報。更不能所以要求他改變什麼。批評應該是建議的形式、是盡個人責任。聽與不聽是他的事。畢竟誰也不可能改變別人的原則、也沒有資格、沒有必要這麼做。我想王垠身邊朋友很多,你們應該和個人想法差很少。若是更多的人能這樣理解和包容王垠、理解和包容咱們身邊全部有才幹的「不完美者」 ── 咱們的社會就更和諧、更完美了。
(二)對王垠的老師們
王垠的老師們更須要你們的理解。王垠的文章容易讓人誤覺得他對他的老師們有很大意見。可是我想強調的是:我對這件事的瞭解比大多數同窗多一些,從王垠這兩年來跟我聊的狀況看,我歷來不覺的王垠是對老師我的的意見(即便在他的這篇文章中有衝動的話)。像前面有id是university的兄弟總結的,王垠的意見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對體制中瑕疵的不滿的表達 ── 對事不對人。
我跟你們說說從個人角度瞭解的一些狀況:
王垠的導師是計算機系一位頗有愛才盛名的老教授。在和王垠商量的狀況下,數次允許王垠改變研究方向,去做不是他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前天(王垠的文章被轉載後的次日)個人一個博士後師兄就專門寫信說到老師愛才的事實例子,但願我傳勸王垠。 王垠的副導師和實驗室內外的不少同窗關係都不錯。 今年春天他專門將本身的交流機會分出一部分,幫王垠聯繫了去香港交流,但願王垠能看到他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中的一些引人之處。 今年夏天,計算機系博士生論壇時,王垠跟一位系領導談起一些他看到的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不足。這位老師很坦誠很認真的和王垠討論,幾乎到交頭接耳,還爽朗的笑道:「這個你怎麼才發現阿?」。王垠獲得開導後很高興很興奮,說老師真是實在人。半年前,當另外一位系領導得知王垠數次改變研究方向後,專門請負責研究生工做的一位年輕老師向王垠身邊的同窗瞭解狀況,幫王垠想辦法。這位年輕老師向我瞭解狀況的時候很是誠懇,讓我都以爲很感動。還有,當時給咱們上課的一位老師,在王垠尋找研究方向的過程當中一直寄予幫助和指導、在王垠不開心的時候一向堅持理解和鼓勵。當王垠告訴我這些狀況時。。。仍是感動。 當這些老師們做這些很實際的工做的時候,都是默默無聞的,他們沒有把這些放上網去讓人轉載。 我以爲不公平。 我說出來,但願你們知道,這樣對問題的瞭解更全面。
可是無論怎樣,今天中國的整體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達不到王垠的理想要求。在某些方面不如國外合理。我對此也有過不少想法。我想這些狀況,老師們比咱們學生了解的更深入。這樣的問題不是一個老師就能改變的。可是讓我感到很開心的是,我看到的這些最能幹最值得欽佩的老師們,在王垠的理想化意見面前表現出的充分的理解、包容、耐心、實事求是、不避諱問題的態度,讓我對清華、對中國的教育制度的完善變得很信心。
(三)我對此事的態度
一、學生退學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各有志。能夠理解。
二、客觀的說,王垠寫這篇文章時是處於衝動的狀態下的。其語言不客觀、不能作到對老師們基本的理解. 對幫助過他的老師們是有傷害的。我但願你們能給王垠一個平靜心情的時間,一個反思的緩衝. 但願王垠能有機會向老師們說一聲"對不起".
三、清華的校訓是崇尚「行勝於言」的。既然有個理想主義者在說問題,那咱們卻是能夠看看是否真有這些問題。主動去找問題,不迴避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尋求改革之道 ── 是以謂之「自強不息」;實事求是,不全盤否認,不因噎廢食,尋求最佳的改革方案 ── 是以謂之「厚德載物」。
四、從王垠的角度來講,完善本身不完善的一面是很重要的。即便是天才,他的生存也主要靠本身。不能體諒他人、不能理解他人、是不能夠的。
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願王垠能在完善本身的同時,繼續堅持人生的目標。才真能不辜負老師們默默的培養努力和承受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