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某知名公司侵權開源軟件申請專利」的事件(《知名公司(努比亞/中興)拿個人開源軟件( XXL-JOB)申請國家知識專利,我該怎麼辦?》)仍在持續發酵中。測試
和衆多開源愛好者同樣,我一直在持續關注事件的後續發展。在這過程當中,發現多數人對開源協議具備的法律效力以及開源軟件的知識權益十分模糊。在此,整理了一些與開源軟件的知識產權相關的內容,但願能加深你們對開源的瞭解。優化
一、Jacobsen VS Katzer:開源協議是一種著做權協議spa
2006年,Bob Jacobsen 起訴 Matt Katzer ,稱後者的軟件沒有遵照開源協議,標明源代碼的出處和做者,要求法院認定這是侵犯著做權行爲。當時的舊金山聯邦地區法院駁回了這個請求,認爲這只是「違反契約」(a breach of the licensing agreement),而不是「侵犯著做權」(copyright infringement)。.net
Bob Jacobsen 不服判決,繼續上訴。於2008年,在聯邦上訴法院成功翻案。法官認定,即便採用放棄著做權的開源協議,依然能夠發生侵犯著做權的侵權行爲。(判決詞、詳細報道)開放源代碼
二、Artifex VS Hancom:開源協議是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合同blog
Hancom 公司自 2013 年起在其字處理軟件中整合了開源 PDF 解釋器 Ghostscript。Ghostscript 採用了兩種許可證,GNU AGPL 以及一個付費的商業受權許可證。若是 Hancom 不想付費,那麼須要開源其軟件。事實是 Hanom 公司在集成 Ghostscript 到他們的產品中去的時候,沒有付費也未將修改代碼開源出來。事件
2016 年,Ghostscript 的開發者 Artifex 向加州北區法院起訴了 Hancom,指控其濫用 GPL 和侵犯了本身的版權,要求 Hancom 中止侵權和支付合理的許可費。Hancom 遞交動議要求駁回訴訟,理由是它沒有簽署任何合同,而許可證不是合同。今年4月,法官 Jacqueline Scott Corley 拒絕了動議,裁定若是用戶沒有得到商業許可證,在下載軟件的時候則默認贊成 GPL ,GPL 是自我傳播的,即便沒有「簽署合同」,當選擇開源路線時,它就會被認定爲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合同。(詳細報道)ip
能夠看到,開源軟件是經過開源協議對其產權進行保護的。開源協議是一種契約和受權方式,是用戶合法使用軟件做品的一個憑證,就至關於軟件做者與用戶之間簽定的一份合同,並且是在有相應行爲就默認接受的。違反協議將侵犯專利全部人的知識產權,專利全部人能夠提起訴訟。開發
一般開源軟件的知識產權表如今下列五個方面:get
(一) 版權
開源軟件的版權是開源做者和用戶較爲熟悉的,也就是得到代碼後擁有的權利,咱們常說的是否能夠商用、是否須要保持連接、是否能夠閉源等等,都屬此類。
開源軟件採用「左版」(CopyLeft)的概念,其版權重點放在擴大用戶的自由和權益方面。具體來講,就是放在用戶在再傳播或再發布時再擴大的許可受權方面,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對做者特權的保護方面,做者不收版權費,放棄了修改權、發行權等權利,用戶可自由得到、複製、修改等等,但必須遵照協議中的限制。它不一樣於傳統的「右版」(CopyRight)在「保護做者對做品享有法定特權」方面所表現的硬性特徵。
前面也有說到,開源協議不一樣於傳統的書面簽字或網上點擊「接受許可」的方式,它只要具備相應行爲就是默認接受的。如被許可人不遵照相關協議,許可會隨時被終止,被許可人持有開源軟件的權利也將自動終止,後續相關操做均有承擔違約責任的風險。
<延伸閱讀:如何爲你的開源項目選擇一個合適的開源協議?>
(二) 專利權
開源協議其實都有明確或隱性的指出專利相關的權益。侵犯專利權,不但要追溯軟件「發行者」的法律責任,還要追溯「使用者」的法律責任。
須要注意的是,在國內,對軟件實行的是發明專利,並且對軟件種類有嚴格要求。軟件體現的系統結構、各組件間功能和運行流程和技術方法等技術手段,能夠申請技術專利(更適合於開源)。
(三) 商標權
許多開源軟件都申請了註冊商標,如 Linux、Android、Android 小機器人等,開源軟件的權利人公開源代碼並不表明商標的使用受權,通常開源軟件的權利人都會保留商標的受權。所以,若是未經受權使用了開源軟件的商標,可能會構成商標侵權。
開源軟件中一般包括兩種商標,一是服務商標,一是商品商標。前者主要是爲了區別軟件提供者伴隨着源代碼一塊兒提供的增值服務,如技術支持、個性化定製等;然後者則包括除源代碼以外的硬件設備、與免費開放的源代碼刻錄在同一載體上的私有軟件等。
(四) 商業祕密
開源軟件的所有技術是由:以開放源代碼所表徵的公開的技術,與不公開的工程化實現技術兩部分組成。
所謂開源軟件的工程化實現技術表現爲技術訣竅、熟練技巧、工程經驗、隱性技術、測試分析,它着重於改善操做穩定性、優化計算效率、加強靈活擴展性、提升產品質量、催化產品成熟度。
在工程化實現技術中天然包含商業祕密。
(五) 反不正當競爭
在商業軟件應用領域,複製、抄襲、壟斷等,都屬於不正當競爭。開源軟件雖發展迅速,但還沒有有明顯的行業壟斷現象。並且開源軟件受開放、自由的主旨影響,複製並不屬於不正當競爭。
歡迎糾錯、探討,請不要發表過激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