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數區塊鏈先驅都喜歡將區塊鏈分爲三層:應用服務層、服務平臺層、底層區塊鏈核心層算法
應用服務層:顧名思義,具體的應用,好比某某省醫院,某某金融機構的落地項目編程
服務平臺層:在區塊鏈之上構建基礎平臺服務,好比共享帳本、鑑權服務、數字資產等基礎應用服務建設,便於快速構建應用場景。也即協議層。安全
底層區塊鏈:依據區塊鏈原理創造信任機制,提供分佈式記帳、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基礎服務。即下述幾種主要組成網絡
權限管理:主要是上層用戶如何與底層區塊鏈創建聯繫,好比區塊地址、密鑰生成、密鑰使用相關功能分佈式
加密算法:主要用於帳本的安全問題區塊鏈
共識機制:用於區塊內節點的管理,如節點內成員增刪,交易是否繼續、是否更改帳本等加密
智能合約:用於定義該區塊的主要協議,包括什麼時候完成交易、什麼時候記錄交易等。用腳本便可完成約定spa
權限管理 同步
解決用戶身份到區塊鏈地址的映射關係、用戶隱私的保密性以及監管審計的可追蹤性,主要解決用戶密鑰管理權限控制
這裏提供了傳統密鑰系統集成、全託管和部分託管三類模式。
傳統密鑰系統集成:適用於原有私鑰系統安全級別較高的用戶,如:金融機構、銀行原有的U盾、電子簽名等,對於此類用戶,騰訊區塊鏈只須要將原有用戶的私鑰系統跟區塊鏈地址關聯起來便可。
部分託管:適用於接入區塊鏈服務的部分主體有較高安全級別的密鑰系統或者多種區塊鏈技術互通的場景。部分託管狀況下,騰訊區塊鏈來保證參與的多方區塊鏈地址關聯關係和一致性。
全託管:適合全新接入的場景以及原有互聯網習慣程度較高的場景。將原有的以用戶名、密碼的體系,經過安全的密鑰生成和管理系統對應起來,使用戶信息跟區塊鏈地址隔離開來,保護用戶隱私安全。
加密算法
常見的加密算法 數據指紋(SHA-3,SM3),數字簽名(橢圓曲線 ECDSA,SM2),通訊安全:實現密鑰協商技術對傳輸層數據加密(ECDH,3DES,SM4)
策略
機構安全:基於CA的權限控制與准入機制
隱私保護:命名空間業務隔離與數據隔離、基於加法同態的數據隱私保護(AHRE)、零知識證實(zk-snarks)
抗量子加密
共識機制
主要是一種基於BFT共識算法實現的動態節點管理方法。在一個區塊鏈網絡上,新節點經過線下獲取證書獲得區塊鏈網絡的准入及參與共識資格,向全網現有節點請求鏈接後並驗證經過後成功加入共識;而當一個節點請求退出區塊鏈網絡時,向全網請求退出,經各節點管理員贊成後成功退出區塊鏈網絡。新增節點的步驟具體爲:新節點拿CA證書經過介紹人節點鏈接後獲取全網的鏈接信息,經全網共識且新節點完成同步後加入區塊鏈網絡。刪除節點的步驟具體爲:選擇退出的節點向全網廣播退出請求,各節點管理員選擇贊成其退出則向全網廣播刪除退出節點;當全網共識贊成節點退出後更新各自的鏈接信息並與選擇退出節點斷開鏈接,將該節點清出區塊鏈網絡。
POW 工做量證實機制,相似於按勞分配。
POS 股權證實機制。 持有股票的人,就有對應的權利,持有的越多,權利越大 。
DPOS 受權股權證實機制。相似於董事會, 董事會成員數量有限,,由你們選舉產生, 被選中的董事會成員能夠行使權利。
PBFT這是一種基於消息傳遞的一致性算法,算法通過三個階段 預準備(pre-prepare)、準備(prepare)和確認(commit)達成一致性,這些階段可能由於失敗而重複進行
RAFT 商用共識算法
智能合約
騰訊區塊鏈合約部分包括標準合約以及業務定製的合約兩種類型。標準合約包括資產一致性檢查、自動成交撮合、多方共同確認的轉帳、到期自動清算等邏輯相對簡單的合約,是騰訊區塊鏈內置合約,能夠直接掛在區塊鏈上使用。用戶定製的智能合約包括經過合約模板修改配置和添加其餘業務邏輯的形式,也能夠支持更加複雜的用戶自編程的合約,在獨立的環境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