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消息(響應頭)
響應消息的第一行爲下面的格式:
HTTP-Version Status-Code Reason-Phrase
HTTP -Version表示支持的HTTP版本,例如爲HTTP/1.1。Status- Code是一個三個數字的結果代碼。Reason-Phrase給Status-Code提供一個簡單的文本描述。Status-Code主要用於機器自 動識別,Reason-Phrase主要用於幫助用戶理解。Status-Code的第一個數字定義響應的類別,後兩個數字沒有分類的做用。第一個數字可能取5個不一樣的值:
1xx:信息響應類,表示接收到請求而且繼續處理
2xx:處理成功響應類,表示動做被成功接收、理解和接受
3xx:重定向響應類,爲了完成指定的動做,必須接受進一步處理
4xx:客戶端錯誤,客戶請求包含語法錯誤或者是不能正確執行
5xx:服務端錯誤,服務器不能正確執行一個正確的請求
響應頭域容許服務器傳遞不能放在狀態行的附加信息,這些域主要描述服務器的信息和 Request-URI進一步的信息。響應頭域包含Age、Location、Proxy-Authenticate、Public、Retry- After、Server、Vary、Warning、WWW-Authenticate。對響應頭域的擴展要求通信雙方都支持,若是存在不支持的響應頭 域,通常將會做爲實體頭域處理。
典型的響應消息:
HTTP/1.0 200 OK
Date:Mon,31Dec200104:25:57GMT
Server:Apache/1.3.14(Unix)
Content-type:text/html
Last-modified:Tue,17Apr200106:46:28GMT
Etag:"a030f020ac7c01:1e9f"
Content-length:39725426
Content-range:bytes554554-40279979/40279980
上例第一行表示HTTP服務端響應一個GET方法。棕色的部分表示響應頭域的信息,綠色的部分表示通用頭部分,紅色的部分表示實體頭域的信息。
Location響應頭用於重定向接收者到一個新URI地址。Server響應頭包含處理請求的原始服務器的軟件信息。此域能包含多個產品標識和註釋,產品標識通常按照重要性排序
實體消息(實體頭和實體)
請求消息和響應消息均可以包含實體信息,實體信息通常由實體頭域和實體組成。
實體頭域包含關於實體的原信息,實體頭包括Allow、Content- Base、Content-Encoding、Content-Language、Content-Length、Content-Location、Content-MD五、Content-Range、Content-Type、 Etag、Expires、Last-Modified、extension-header。extension-header容許客戶端定義新的實體頭,可是這些域可能沒法未接受方識別。
Content-Type實體頭用於向接收方指示實體的介質類型,指定HEAD方法送到接收方的實體介質類型,或GET方法發送的請求介質類型,表示後面的文檔屬於什麼MIME類型。Content-Length表示實際傳送的字節數。Allow 實體頭至服務器支持哪些請求方法(如GET、POST等)。Content-Range表示傳送的範圍,用於指定整個實體中的一部分的插入位置,他也指示了整個實體的長度。在服務器向客戶返回一個部分響應,它必須描述響應覆蓋的範圍和整個實體長度。通常格式:
Content-Range:bytes-unitSPfirst-byte-pos-last-byte-pos/entity-legth
例 如,傳送頭500個字節次字段的形式:Content-Range:bytes0- 499/1234若是一個http消息包含此節(例如,對範圍請求的響應或對一系列範圍的重疊請求)。Content-Encoding 指文檔的編碼(Encode)方法。
實體能夠是一個通過編碼的字節流,它的編碼方式由Content-Encoding或Content-Type定 義,它的長度由Content-Length或Content-Range定義。
附錄:
HTTP頭部詳解
一、 Accept:告訴WEB服務器本身接受什麼介質類型,*/* 表示任何類型,type/* 表示該類型下的全部子類型,type/sub-type。
二、 Accept-Charset: 瀏覽器申明本身接收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 瀏覽器申明本身接收的編碼方法,一般指定壓縮方法,是否支持壓縮,支持什麼壓縮方法(gzip,deflate)
Accept-Language::瀏覽器申明本身接收的語言
語言跟字符集的區別:中文是語言,中文有多種字符集,好比big5,gb2312,gbk等等。
三、 Accept-Ranges:WEB服務器代表本身是否接受獲取其某個實體的一部分(好比文件的一部分)的請求。bytes:表示接受,none:表示不接受。
四、 Age:當代理服務器用本身緩存的實體去響應請求時,用該頭部代表該實體從產生到如今通過多長時間了。
五、 Authorization:當客戶端接收到來自WEB服務器的 WWW-Authenticate 響應時,用該頭部來回應本身的身份驗證信息給WEB服務器。
六、 Cache-Control:請求:no-cache(不要緩存的實體,要求如今從WEB服務器去取)
max-age:(只接受 Age 值小於 max-age 值,而且沒有過時的對象)
max-stale:(能夠接受過去的對象,可是過時時間必須小於 max-stale 值)
min-fresh:(接受其新鮮生命期大於其當前 Age 跟 min-fresh 值之和的緩存對象)
響應:public(能夠用 Cached 內容迴應任何用戶)
private(只能用緩存內容迴應先前請求該內容的那個用戶)
no-cache(能夠緩存,可是隻有在跟WEB服務器驗證了其有效後,才能返回給客戶端)
max-age:(本響應包含的對象的過時時間)
ALL: no-store(不容許緩存)
七、 Connection:請求:close(告訴WEB服務器或者代理服務器,在完成本次請求的響應後,斷開鏈接,不要等待本次鏈接的後續請求了)。
keepalive(告訴WEB服務器或者代理服務器,在完成本次請求的響應後,保持鏈接,等待本次鏈接的後續請求)。
響應:close(鏈接已經關閉)。
keepalive(鏈接保持着,在等待本次鏈接的後續請求)。
Keep-Alive:若是瀏覽器請求保持鏈接,則該頭部代表但願 WEB 服務器保持鏈接多長時間(秒)。例如:Keep-Alive:300
八、 Content-Encoding:WEB服務器代表本身使用了什麼壓縮方法(gzip,deflate)壓縮響應中的對象。例如:Content-Encoding:gzip
九、Content-Language:WEB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本身響應的對象的語言。
十、Content-Length: WEB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本身響應的對象的長度。例如:Content-Length: 26012
十一、Content-Range: WEB 服務器代表該響應包含的部分對象爲整個對象的哪一個部分。例如: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十二、Content-Type: WEB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本身響應的對象的類型。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1三、 ETag:就是一個對象(好比URL)的標誌值,就一個對象而言,好比一個 html 文件,若是被修改了,其 Etag 也會別修改,因此ETag 的做用跟 Last-Modified 的做用差很少,主要供 WEB 服務器判斷一個對象是否改變了。好比前一次請求某個 html 文件時,得到了其 ETag,當此次又請求這個文件時,瀏覽器就會把先前得到的 ETag 值發送給WEB 服務器,而後 WEB 服務器會把這個 ETag 跟該文件的當前 ETag 進行對比,而後就知道這個文件有沒有改變了。
1四、 Expired:WEB服務器代表該實體將在何時過時,對於過時了的對象,只有在跟WEB服務器驗證了其有效性後,才能用來響應客戶請求。是 HTTP/1.0 的頭部。例如:Expires:Sat, 23 May 2009 10:02:12 GMT
1五、 Host:客戶端指定本身想訪問的WEB服務器的域名/IP 地址和端口號。例如:Host:rss.sina.com.cn
1六、 If-Match:若是對象的 ETag 沒有改變,其實也就意味著對象沒有改變,才執行請求的動做。
1七、If-None-Match:若是對象的 ETag 改變了,其實也就意味著對象也改變了,才執行請求的動做。
1八、 If-Modified-Since:若是請求的對象在該頭部指定的時間以後修改了,才執行請求的動做(好比返回對象),不然返回代碼304,告訴瀏覽器該對象沒有修改。例如:If-Modified-Since:Thu, 10 Apr 2008 09:14:42 GMT
1九、If-Unmodified-Since:若是請求的對象在該頭部指定的時間以後沒修改過,才執行請求的動做(好比返回對象)。
20、 If-Range:瀏覽器告訴 WEB 服務器,若是我請求的對象沒有改變,就把我缺乏的部分給我,若是對象改變了,就把整個對象給我。瀏覽器經過發送請求對象的 ETag 或者 本身所知道的最後修改時間給 WEB 服務器,讓其判斷對象是否改變了。老是跟 Range 頭部一塊兒使用。
2一、 Last-Modified:WEB 服務器認爲對象的最後修改時間,好比文件的最後修改時間,動態頁面的最後產生時間等等。例如:Last-Modified:Tue, 06 May 2008 02:42:43 GMT
2二、 Location:WEB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試圖訪問的對象已經被移到別的位置了,到該頭部指定的位置去取。例如:Location:http://i0.sinaimg.cn/dy/deco/2008/0528/sinahome_0803_ws_005_text_0.gif
2三、 Pramga:主要使用 Pramga: no-cache,至關於 Cache-Control: no-cache。例如:Pragma:no-cache
2四、 Proxy-Authenticate: 代理服務器響應瀏覽器,要求其提供代理身份驗證信息。Proxy-Authorization:瀏覽器響應代理服務器的身份驗證請求,提供本身的身份信息。
2五、 Range:瀏覽器(好比 Flashget 多線程下載時)告訴 WEB 服務器本身想取對象的哪部分。例如:Range: bytes=1173546-
2六、 Referer:瀏覽器向 WEB 服務器代表本身是從哪一個 網頁/URL 得到/點擊 當前請求中的網址/URL。例如:Referer:http://www.sina.com/
2七、 Server: WEB 服務器代表本身是什麼軟件及版本等信息。例如:Server:Apache/2.0.61 (Unix)
2八、 User-Agent: 瀏覽器代表本身的身份(是哪一種瀏覽器)。例如: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8.1.14) Gecko/20080404 Firefox/二、0、0、14
2九、 Transfer-Encoding: WEB 服務器代表本身對本響應消息體(不是消息體裏面的對象)做了怎樣的編碼,好比是否分塊(chunked)。例如: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30、 Vary: WEB服務器用該頭部的內容告訴 Cache 服務器,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用本響應所返回的對象響應後續的請求。假如源WEB服務器在接到第一個請求消息時,其響應消息的頭部爲:Content-Encoding: gzip; Vary: Content-Encoding那麼 Cache 服務器會分析後續請求消息的頭部,檢查其 Accept-Encoding,是否跟先前響應的 Vary 頭部值一致,便是否使用相同的內容編碼方法,這樣就能夠防止 Cache 服務器用本身 Cache 裏面壓縮後的實體響應給不具有解壓能力的瀏覽器。例如:Vary:Accept-Encoding
3一、 Via: 列出從客戶端到 OCS 或者相反方向的響應通過了哪些代理服務器,他們用什麼協議(和版本)發送的請求。當客戶端請求到達第一個代理服務器時,該服務器會在本身發出的請求裏面添加 Via 頭部,並填上本身的相關信息,當下一個代理服務器收到第一個代理服務器的請求時,會在本身發出的請求裏面複製前一個代理服務器的請求的Via 頭部,並把本身的相關信息加到後面,以此類推,當 OCS 收到最後一個代理服務器的請求時,檢查 Via 頭部,就知道該請求所通過的路由。例如:Via:1.0 236.D0707195.sina.com.cn:80 (squid/2.6.STABLE13)